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货做PTA产业链,这十大干货知识必须滚瓜烂熟

干货做PTA产业链,这十大干货知识必须滚瓜烂熟

干货做PTA产业链,这十大干货知识必须滚瓜烂熟导读:本专题对PTA的产业链结构、上下游情况、成本、竞争格局、价格影响因素、相关公司等做了全面梳理,此外还涉及PTA产业链上游的原油、PX,以及下游的聚酯、纺织,并对石化产品价格机制做了深度剖析,是PTA期现货研究的必备材料。

一、PTA的基本情况PTA是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简称,在常温下是白色粉状晶体, 无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限度内遇火即燃烧。

PTA为石油的下端产品。

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别名轻汽油),从石脑油中提炼出MX(混二甲苯),再提炼出PX(对二甲苯)。

PTA以PX(配方占65%-67%)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氧气占35%-33%),生成粗对苯二甲酸。

然后对粗对苯二甲酸进行加氢精制,去除杂质,再经结晶、分离、干燥、制得精对苯二酸产品,即PTA成品。

二、PTA: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PTA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同时,PTA 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

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乙二醇)。

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

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

可见,PTA的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

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制造业是化纤行业中规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业,除了涤纶外,其产品还包括腈纶、锦纶、氨纶等。

2005年中国化纤产量162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4400万吨的37%。

合成纤维产量占化纤总量的92%,而涤纶纤维占合成纤维的85%。

涤纶分长丝和短纤,长丝约占62%,短纤约占38%。

长丝和短纤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是PTA和MEG生产出切片、用切片融解后喷丝而成;一种是PTA和MEG在生产过程中不生产切片,而是直接喷丝而成。

涤纶可用于制作特种材料如防弹衣、安全带、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及缘绝材料等等。

但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纺织原料的一种。

国内纺织品原料中,棉花和化纤占总量的90%。

我国化纤产量位列世界第一,2005年化纤产量占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2690万吨的61%。

化纤中涤纶占化纤总量的近80%。

因此,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

涤纶长丝供纺织企业用来生产化纤布,涤纶短纤一般与棉花混纺。

棉纱一般占纺织原料的60%,涤纶占30-35%,不过,二者用量因价格变化而替代。

三、PTA产业链结构涤纶的主要原料是PTA。

PTA的源头是石油,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别名轻汽油),从石脑油中经过一定工艺过程提炼出PX(对二甲苯),PX(配方占65%-67%)经过氧化(氧气占35%-33%)结晶分离干燥生产出精对苯二甲酸(PTA)(粉状);PTA+MEG(乙二醇,液体)生产出PET(聚酯切片)(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PET分为聚酯纤维、聚酯薄膜、聚酯瓶片(见图2)。

聚酯纤维(涤纶的学名)分长丝和短纤,长丝大约占涤纶的62%、短纤大约占38%,长丝为纺织企业使用,短纤一般与棉花混纺。

涤纶和棉纱对纺织行业有竞争,棉纱一般占纺织原料的60%,涤纶占30-35%。

长丝和短纤的生产有两种:一种是PTA和MEG 生产出切片、用切片融解后喷丝而成;一种是PTA和MEG 在生产过程中不生产切片,而是直接喷丝而成,所以在图2中PTA到短纤和长丝中用了两个箭头。

我们也可以把整个生产过程简化为图3。

简单地说,PTA的原料是PX,PX 的原料是石油。

PTA的下游产品主要为涤纶长丝、短纤、切片(包括纤维切片、瓶用切片、薄膜切片)。

图1.2:PTA 产业链分析在以上产业链中,PTA是石油的末端产品。

同时,由于很多大的聚酯厂中间不切片,而直接从PTA生产出涤纶短纤和长丝,因此,PTA是化纤的前端产品,也可以说,PTA是石化与化纤产业链的分水岭,承前启后。

在以上产业链中,PTA是石油的末端产品。

同时,由于很多大的聚酯厂中间不切片,而直接从PTA生产出涤纶短纤和长丝,因此,PTA是化纤的前端产品,也可以说,PTA是石化与化纤产业链的分水岭,承前启后。

图1.3:PTA下游产品示意图由于以上分类的不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听到:化纤行业、聚酯行业、涤纶行业等不同说法,其实,都是与PTA有关系的行业,都是做期货需要关注的。

图1.4:化工生产流程四、PTA的成本分析PTA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PX的成本、制造成本、固定资产折旧。

PX作为PTA的主要原料,因此在PTA的生产成本中占了绝大部分,大约占了总成本中的92%。

因此,PX行业与PTA 行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正因为这个原因,PTA生产厂家的布局绝大部分都是依托江海,即建在沿江、沿海地区。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和产品的运输成本。

1998年至2006年上半年PTA价格与PX价格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PTA价格和PX价格的正相关性。

由于PTA的价格受制于PX的价格的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在PTA的生产中必须时刻注意PX的价格。

除去PX的成本,一吨PTA的生产成本大约400至700元左右,这个依每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的能力高低不同。

目前国内最好的PTA生产企业,能控制在每吨400元左右,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逸盛石化和恒力集团。

他们在行业的竞争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领先优势,2012年,在其他公司基本都处于亏损的情况下,逸盛石化还是取得了3.5%的毛利。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未来行业还将处于寒冬的情况下,逸盛石化和恒力集团依然能够坚持下来,并且能够提供正的现金流。

资产设备的固定摊销大约占了300-500元。

目前国内PTA行业的吨投资成本约为2500元左右,依技术的来源和整体的规划设计的不同而不同。

桐昆集团的80万吨PTA产能,总投资34.94亿元,其吨投资成本约为4367元(桐昆集团PTA计划投资二期,其中二期190万吨,不排除一期建设时已将二期土地配套做好)。

恒力集团的第三期220万吨,总投资约为40亿左右(在土地配套都做好的情况下,只计算设备的价格),其吨投资成本约为1818元。

荣盛集团的120万吨,总投资约为45亿元左右,其吨投资成本约为2667元。

恒逸集团的三期150万PTA生产线,总共投资31.06亿元,吨投资成本约为2071元。

从以上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次做PTA的公司的吨投资成本总是高于平均线,在PTA行业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吨投资成本会大大减少。

只有PTA的销售价格低于PX价格加上制造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才会考虑停车,因为固定资产是沉没成本,不论是否开车,都是存在的,只要产品售价高于制造成本和PX成本,企业就能产生正的现金流,企业就有开车的动力。

如果低于制造成本和PX成本,企业的现金流将会是负的,企业会考虑停车检修。

PTA的成本极为透明、产品也是通用产品,因此,PTA生产价格的竞争只存在于生产成本和建造成本的竞争,哪家公司的生产成本更低,谁才能更具有优势。

这也是PTA行业向产业链后端和前段延伸的原因。

成本的控制除了以上的分析,还必须注意资金周转的效率,PTA是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不论工厂的建设还是运营,都需要大量地资金投入。

因此必须靠近原材料市场或者原料产地,这样资金的年周转次数才能更多。

如果远离原材料产地和市场,那么原料或者存货会花费更多的运输时间。

比如蓬威石化建在重庆,PX原料和产品都需要依托长江水运,如果在满负荷的状况下,最起码需要比其他沿海PTA公司多准备7亿元的资金,如果以15%的年收益率,每年的投资收益损失将高达1.05亿元。

五、中国PTA的生产情况我国PTA的生产起始于1982年,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从国外引进了PTA 的生产技术并建成了3.6万吨/年的生产设备,在经历了十余年的生产后,该设备由于老化并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等原因于1998年停产。

此后,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公司也引进了PTA生产技术,并陆续建设了PTA 生产装置。

在本世纪初,我国的PTA 产量仅为200余万吨,消费量不足500万吨,但随着国内需求的急剧增加,国内产能也随之迅速增长,我国PTA 产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2004年我国PTA 的需求量首次突破了千万吨大关,产量也提高至400余万吨,较2000年翻了一倍左右。

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PTA 产能进一步增长,2010 年,国内PTA产能已达1,636万吨,我国PTA产业进入了发展中的黄金时期。

目前我国PTA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能的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和消费国。

行业季节性特征:PTA消费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每年有两个生产旺季,分别为3-6月、8-12月。

六、PTA的消费情况全球PTA消费增长在中国。

2001年以来,我国PTA的消费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

在高利润、国产化技术成熟、投资成本大幅下降的驱动下,中国聚酯产业迅猛发展,中国聚酯产能由1998年底的398万吨迅猛增加到2005年底的2072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6.6%。

聚酯原料市场因此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生产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最大的PTA消费国。

作为整合行业的终端,服装行业的未来需求才能更加说明PTA未来的需求量。

我国的服装行业的主要通过出口和内需消耗。

七、PTA行业竞争分析目前国内生产PTA的公司大体来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生产聚酯的公司向产业链上游扩张,一类是石化企业向产业链的下游扩张。

随着PTA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对以后的新进入者将会造成越来越大的障碍。

2014年,[ *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共同组建的共有三家PTA公司,分别为浙江逸盛,产能为330万吨,其中恒逸集团占70%,荣盛集团占30%;逸盛大化,产能为520万吨,恒逸集团占24%,荣盛集团占56%;海南逸盛,产能为210万吨,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分别占37.5%。

荣盛集团和恒逸集团的产能计算方式为单体工厂的产能乘以占股比例的总计。

]排名前十的PTA供应商预计产能为3430.4万吨,而2014年中国PTA总产能为4170.5,CR10占到了总产能的82.25%,产能的集中度极高,但因为PX的产能集中度也非常高,并且PTA 生产商很多都是由聚酯生产商转变而来,因此PTA行业并不具备特别强的议价能力。

由恒逸集团及荣盛集团组成的逸盛化工和恒力集团在规模上总体处于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二者在化纤领域也处于行业前五的位置,上下游的整合将给公司生产的PTA带来市场,并且能够让运输更加节省成本并且高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