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教案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教案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课题名称: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概述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能具体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灵活处理分析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从幼教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遵循基本原则分析具体的教育活动。

重点/难点:掌握各原则的运用要点,会分析教育活动方案中基本原则的运用。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若干
教学过程:
教法提示教学内容
创设问题情景案例《认识纸》教大班幼儿认识纸的性质、用途、种类。

教师提问:“纸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引导幼儿知道纸是中国劳动人
民发明的,工人用稻草、麦秸、树皮
等原料制造的,教育幼儿要珍惜劳动
成果,节约爱惜纸,不要浪费。

提问:此教学片段中教师讲授有无不
正确之处?这违背了什么原则?这位
教师又运用了什么原则?学生讨论分析,教师讲解。

举例:某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将“水蒸气说成白烟”。

提问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你在教学中怎样运用科学性原则?”一、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的含义
2.运用思想性原则应注意:
(1)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实效性。

(2)结合活动自然渗透。

如《三只蝴蝶》故事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诗歌《小熊过桥》培养幼儿勇敢大胆助人。

3.运用科学性原则应注意:
不仅教学内容科学合理,传授的知识技能是正确的,设计教学形式、选择教法、确立目标、安排
结构、创设环境也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用“盐与汤”打比方说明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盐对人体的重要性无人否认,那么给每人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不如喝一碗鲜美的咸汤。

任何学科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都是统一的。

二、发展性原则
1.含义
学生判断对错:
1.低估迁就幼儿已有的水平,错过幼儿发展的机会。

2.拔苗助长,超出发展的可能性3.只关注学习好、能力强的幼儿,既不出众又不吭声的幼儿不在教师
的视线内。

联系幼儿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性,幼儿园教学贯彻直观性原则。

讲练结合,学生连线: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班选择不同直观手段。

强调运用要点:
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与训练幼儿感官相结合
与教师的语言指导和动作示范相
结合
与幼儿的实践操作相结合
举例设置活动区、组织游戏、收集
废旧物品、提供自然材料、制作教具
让幼儿操作摆弄。

“复习歌曲”练习法:边唱边表演,
运用教具演唱,接唱与说白,乐器伴奏,身体动作伴奏(拍手、拍腿)
做“水的沉浮”“摩擦生电”实验前,向幼儿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引导
幼儿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教
师要及时指导。

名言引入
2.运用发展性原则注意:
教材内容难易适当。

知识的系统性。

面向全体,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三、直观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
列举常用的直观手段
(1)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
小实验)
(2)模具直观(观察图片、图书、模型、贴绒
教具、沙盘)
(3)电化教学直观(幻灯、录象、电影、电视、录音、唱片、多媒体课件)
(4)语言直观(教师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述)
(5)动作直观(演示、示范、教态)
2.实践性原则的含义
幼儿是发现式学习,通过游戏活动实际操作物体,积累直接经验,获得感性认识。

运用实践性原则要做到:
1.提供丰富物质材料,创设活动情景。

2.用各种形式重复练习,巩固提高知识。

3.实践活动目的要明确具体。

四、主体性与启发性原则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1.主体活动性原则的含义
主体与活动密不可分。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活动,幼儿是学
提出换位思考性问题:
1.组织美术活动画小蝌蚪前,你怎样做?
2.幼儿发现自然角有教师准备好的各种蔬菜,就好奇地去摆弄。

你怎
样指导幼儿有目的地认识蔬菜的名
称、种类,使幼儿的操作活动由盲目
感知到积极思维?
启发学生以幼儿教师的角色身份
积极思维想出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运用此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讲解含义
举例说明:《曹冲称象》《秤》的故事后提问的问题能引发幼儿积极思考,
寻求多种答案。

如果你给幼儿讲《小
鸡和小鸭》的故事(小鸭掉进土坑里,小鸡想办法往里灌水救出朋友),如何向幼儿提出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启发学生设计提问:“如果小鸡掉进土坑怎么救它?小鸡救出小鸭后,他们
又怎么做防止其他小动物掉下去?”
根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强,多直
接兴趣的年龄特点,幼儿园教学要“寓教于乐”。

教师讲解含义,重点强调应支持幼儿
的自发游戏,创设游戏条件,保证游
戏时间、场地和材料。

复习幼儿卫生学知识:幼儿神经系统习的主体,因为幼儿的发展是积极主动的过程,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内部动机,调动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性。

2.启发性原则的含义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起到“助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否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要循循善诱,创设问题情景,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成为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运用启发性原则关键是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
如提问、比较、观察、游戏、示范、讲解、和联想。

提问应围绕主题,具体化、多样化,引导幼儿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使幼儿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深刻领会。

五、趣味性原则
1.趣味性原则的含义
2.运用趣味性原则时应注意:
(1)恰当运用直观手段。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启发诱导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六、动静交替原则
1.动静交替原则的含义
2.分析案例《小白兔吃青草》:安排体育活动内容时新内容排列靠前;发展速度、灵敏、平衡的内容放在前面;情绪易激动的内容排在后面;发展耐力、力量的内容安排在靠后一些。

掌握好负荷的节奏。

组织形式应多样,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