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教育
家宝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
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授业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本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杰出人才;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解疑释惑。
解疑释惑要有方法,要摆脱那些生硬的、死板的、教条的方法,代之以生动的、活泼的、耐心的、细致的方法。
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陶行知
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鲁迅
教育植根于爱。
徐特立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叶圣陶
在教育来学的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引他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造,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是教学生们什么都依靠老师,自己不用花一点心思,所以要不得。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课文无非是些例子,这些例子训练读写能力,课文是一隅,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教要准备不教。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深切。
教亦多术,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
在教育来学的人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知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造,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宋庆龄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
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
陈鹤琴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
卢梭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培根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
教育之树根部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蜜的。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皮亚杰
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探索。
洛克
儿童不是用规划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爱尔维修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英国作家萨克雷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木村久
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休漠
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
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琼•保罗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人生教育就开始了。
詹姆斯•安吉尔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都更加香甜。
贝多芬
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马卡连柯
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者。
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
但是,这没有概括一切,
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
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说是最坏的教育者。
高尔基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
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教育专家
聪明的家长总是站在孩子后面鼓掌,愚昧的家长总是站在孩子前面数落.
------------------------------------------------------------------------------------------------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君子协定之较,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孟子
引而不发,跃如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所不能。
《礼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