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历史与社会(A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其中1—15小题每小题1分,16— 35小题每小题2分,共55分。
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右图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A.正南向正北B.西南向东北C.东南向西北D.正北向正南2.2018年5月3日,位于夏威夷群岛的基拉韦厄火山(北纬19.43°,西经155.29°)猛烈喷发,引起全球关注。
该火山位于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3.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下列活动被烙上黄土高原印记的是A.朋友来访,敬献哈达B.饮马奶酒,吃葡萄干C.安塞腰鼓,抒发豪情D.小船悠悠,逛花卉节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代表黄河源头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5.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耸,气候寒冷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C.季风影响,降水集中D.沼泽广布,人口稀少6.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
这位学者是A.张骞B.董仲舒C.司马迁D.张仲景7.面临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思维导图。
图中空白处应填写A.洋务运动B.尊孔复古C.实业救国D.戊戌变法8.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次会议是指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八七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遵义会议9.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某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一个尖角,后来葡萄牙国王称它为“好望角”。
这位航海家是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10.恩格斯在1883年总结某位历史人物一生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文中的“他”是指A.哥白尼B.牛顿C.傅立叶D.马克思16.文本整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下列整理正确的是A.南非所处地理位置——属于南半球国家,有南回归线穿过,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B.湄公河平原高脚屋——适应当地白天高温,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有墙厚、窗小的特点C.班加罗尔经济特色——气候炎热,濒临恒河,港口优良,交通便利,以汽车工业文明D.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等高线密集地区,地表起伏大;等高线稀疏地区,地势较平坦读“某发展中国家2019—2055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第17—18题。
17.下列关于该国2019—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B.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50%C.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D.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18.未来30年,该国可能面临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和老龄化两大社会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各炮台一律削平,现以设法照办。
难题,合理的应对策略是①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 ②增加工作岗位,接纳国际移民就业③加强社会保障,改善老年人医疗条件 ④重视学校教育,提高劳动人口科技素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某学习小组在预习“现代化的牧场”一课时,收集到澳大利亚的相关材料。
其中正确的是 ①南回归线横穿,气候干热,草原面积广 ②四面环海,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③中部大盆地地下水含盐高,利于种植业 ④畜牧业发达,美利奴羊在世界久负盛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下列抗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平型关战斗 ②“九一八”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22.2019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
下列能够反映周总理外交风采的史实是A.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B.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C.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交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4.“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6—37小题每小题14分, 38小题17分,共45分)3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局部地区示意图(1)塘栖镇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古镇,位于杭州(南/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地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冬季。
(4分)材料二:塘栖镇种植枇杷历史悠久,“软条白沙”(品种)唐代起就被列为贡品。
近年来,塘栖镇依托多条高速公路及省道穿镇而过的有利交通条件,发挥枇杷品牌效应和互联网优势,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农产品+旅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塘栖镇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农产品+旅游”的有利条件。
(3分)材料三:京杭大运河曾经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
过去,由于人们乱抛弃、乱排放等现象较多,导致运河塘栖段水体污染,藻类疯长,河道淤积严重。
现在,塘栖镇采用生物治理污水的方法,在运河上栽培既有观赏价值又能高效分解有害污染物的植物,使水质总体达到景观水体要求。
(3)依据材料,说出京杭大运河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明由此造成的后果。
(4分)(4)简述塘栖镇采用生物治理污水方法的好处。
(3分)3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具(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图1、图2两种农具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
(6分)材料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2)为什么说1950年的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4分)材料三: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淮河中游平原上的小岗生产大队18位农民,在一间农家小屋里,秘密商讨分田“包干”,签下了包产到户的“生死状”。
……18 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3)材料三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是指什么?简述它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4分)201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历史与社会(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5 小题,其中 1—15 小题每小题 1 分,16—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5分。
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6—37小题每小题14分, 38小题17分,共45分)36. (14 分)(1)北部;(1分)平坦;(1分)高温多雨;(1分)低温(温和)少雨;(1分)(2)有利条件:枇杷品质优良,品牌效应明显;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外运和游客往来;临近上海、江苏南部、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游客众多。
(每点1分,共3分)(3)问题:环境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1分)后果:运河水质下降,影响沿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生态环境恶化;河道淤积,使运河航运价值降低,影响人们出行。
(每点1分,共3分)(4)好处:提高运河水体的自净能力;治污的同时美化环境;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遏制藻类疯长。
(每点1分,共3分)37. (14 分)(1)图1——曲辕犁;(1分);图2——筒车;(1分)曲辕犁轻便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2分)筒车是灌溉工具,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运到高处,节省了人力。
(2分)(2)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2分)(3)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分) 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农村改革。
(每点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