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通风区
安全监测分站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搞好机电管理,杜绝失爆,增加设备的使用的寿命,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生命周期运行台账管理制度
1、由班长和技术员负责对每台设备领回来后必须立即登记在生命周期的台账上,写明设备名称、型号、单价、到货日期、编号、厂家地址及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需要安装时必须及时填写使用地点和使用日期。

2、安全监控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由班长负责在地面经48小时的通电运行,调试合格方可安装。

安装后要进行运行前的调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监控设备投入运行的最初2日内,要进行第一次调试、校正。

对各部件测试完成后,要记录在账。

3、每台设备入井后必须进行编码管理,以监测定义分站号为编码,班长做好每台安全监控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周期记录,超过6~12个月,必须升井在井上进行全面大修,大修日期以及维修的组成部件、人员都要记录在生命周期运得记录上。

二、安全监控设备检查及维护制度
1、井下监测维修工在进行检测系统维护维修前,必须通知监测机房值班人员,机房值班人员作好记录备查。

2、地区瓦斯员、放炮员负责所在地区使用的监测设备的监管责任,发现情况和问题及时汇报通风区。

3、井下各地区必须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护监测系统,保证正常运行,安全监测设备必须实行包机负责制,明确包机负责人。

明确职责范围
4、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监测班长及时将井下所有地区进行划分,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承包管理。

划分留有记录备查,并报主管区长。

5、班长安排承包地区人每周必须对所辖地区的监测分站内所有部件进一次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交直流传换板、+21V电源传换板、+12V电源传换板、数字传输顶板、安全电压内的底转换板。

6、监测班长每周必须对井下各地区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严格考核处理。

7、监测人员每次下井必须留有工作记录,包括所到地区、工作
内容、发现问题、处理情况、标准化情况等。

8、区主管领导或验收小组验收查出的问题针对承包地区人进行处理,并连挂监测班长。

9、监测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使用调度室电话电缆或动力线连接。

10、监控分站必须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距底板不小于300mm的位置。

11、安全监测分站外部每天由监测工清洁1次,内部各部件运行情况1个月进行1次全面检查、检修,设备内部要保持干燥。

严禁无计划停运安全监测分站供电电源。

三、安全监测设备的巡视制度
1、安全监测工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考核通过特殊岗位质格证后方上岗操作设备;
2、安全监测工必须应具备三知四会,即:知道设备结构、知道设备性能、知道设备运行原理;并且要达到会操作、会判断、会排除、会保养。

3、设备的主要的性能参数和最大允许工作指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设备运行的常见故障,设备的常用检查方法,设备运行记录的填写要求。

4、安全监测工每周对监测分站的运行、外观、参数、线路连接、数据显示等方面进行现场巡检,对安全监测分站否运行正常(有无异响、振动、变形、滴漏等),显示指示是否正确等进行核实与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载。

2、凡是经过维修后再使用的和环境变动过的分站进行预防性检查。

例如:大修后要入井运行的、提前在地面运行72小时后再转入井下使用。

3、凡是因突然停电造成停机再启动运行,首先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运行正常、有无不正常的声响与异味。

4、对分站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和缺陷进行及时发现、早期处理、主动预防,达到保证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避免故障停机损失、保障监控的连续、稳定和安全。

四、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