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环江县长美乡关安小学廖鲜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语文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并能在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是作文。

当你问起学生学语文最难的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会说——写作文。

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堆嫩稚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手称赞。

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可见,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

那么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

写日记能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

这些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认真抓好写日记这一环节,要求并鼓励学生天天写日记,定时检查、审阅。

通过写日记,学生为自己以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真实的内容
可写,做到有感而发,同时又能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坚持每周做好摘录。

作文需要多方面的材料、知识,这就必须扩大阅读范围,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来,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语言贫乏,词句积累少。

多摘抄,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吸收他人的长处,慢慢地改造他们的语言,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为此,我平时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摘录簿,用来摘抄剪辑,搜集名言谚语,摘录警句联句,摘抄优美精彩片段,剪辑科技史料,记载观察所得等内容。

学生可以从报纸、文摘甚至作文选中抄录,也可以直接从报纸等资料中剪接下来,进行粘贴。

同时,我们班订购了《语文报》、《作文通讯》等报刊让学生阅读,并要求每生每期必须读一部名著。

并把重要的、优美的词、句和文章片段,甚至好的文章抄录下来,为写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每当要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从摘
录薄中找到可用的素材,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无米下锅”的现象。

让学生们写起作文来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能够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

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
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发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学生只有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文时才能“有写的”。

因为观察多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和思考。

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生活是取之不竭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去观察、去体验,就会源源不断地得到写作素材。

四、培养学生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

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的。

真正写文章没有谁能一挥而就的、一气呵成的,很多文学大家的手稿都是反复修改的。

所以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往往还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质量。

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和贾岛也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更可见他们在修改文章上所下功夫至深。

由此可见,能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地有意识地进行修改,无疑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翻开如今学生的作文本,却很难发现他们的作文中有修改的痕迹,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从不修改,文中许多的语病他们全都视而不见。

这样的作文不仅在批阅时耗费老师的时间与精力,也使作文教学的成效大打折
扣。

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在文章打好草稿后,要反复修改:看题目是不是最理想的,文章的详略是否得当,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选材的内容是否突出中心,句子是否通畅,文中有没有自己得意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句……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词句删去,文章各部分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也可以同学之间交换修改,相互取长补短;或者是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对文章的修改。

教师还应该创造学生朗读优秀习作的机会,肯定通过修改完成的佳作,进一步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也造就了不少有修养、学识高的人才,更为人类文化事业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作文时,同样也要养成一丝不苟,整洁美观的书写习惯,对行款、文字、标点等都要严格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讲究文面整洁的同学,一般具有认真的写作态度,也易于发现文章中的毛病并及时加以改正。

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要求学生写作时要多次打腹稿,动笔之前,先在脑子里把文章想好,这样,文章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也不必作太多的修改;也一定要修改到满意时,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每次都严格要求,争取做到“落子无悔”。

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养成,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其基本写作水平,又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净化他们的思想,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受益终身。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一篇佳作的速成,必定得益于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深
厚的作文功底。

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而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尤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要平时多读,多想,多练,多说,辅之以有计划的写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007.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