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ppt课件
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ppt课件
自发性的肿瘤通常比用实验方法诱 发的肿瘤与人类所患的肿瘤更为相似, 有利于将动物实验结果用到人。 但肿瘤发生情况可能参差不齐,不可能 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肿瘤学材料。
吴细丕等。 实验动物与肿瘤研究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
诱发性乳腺癌模型
以化学致癌物刺激使大鼠产生乳腺癌 的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有关影响乳腺癌 病程发展因素的假设检验及疾病防治的研 究中,二甲基苯蒽(DMBA)是最常用的 化学致癌物。
张毅等。三苯氧胺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第三军 医大学学报。 2001.8; 23(8):910-912
林辉等进行槲皮素抑制乳腺癌发生
及增殖的实验研究。将79只SD大鼠适应 性喂养5天后随机分为4组 :
A组(DMBA)、B组(DMBA+TAM)、 C组(DMBA+槲皮素)、D组(空白对 照)。 28周后, A组乳腺癌发生率为76.2%, 明显高于B组和C组。
Heppner GH et al. Nontransgenic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2000.9;2(5):331-4
张毅等用健康雌性Wister大鼠30只,50~60 天龄,体重90~110g, 以二甲基苯蒽10mg/100g体 重右臀部注射,复制大鼠同时性乳腺癌与纤维肉 瘤动物模型。24周后取肿瘤及瘤旁组织标本。 以组织学观察乳腺肿瘤均为乳腺癌,与人乳腺癌 相似,右后肢肿瘤均为纤维肉瘤,与人纤维肉瘤 相似。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自发性乳腺癌模型
自发性乳腺癌的鼠模是最早被人类使 用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已有将近100年的 历史。最早的研究者Little等通过小鼠选择 性的近交,发现了许多有着“自发性” 的乳 腺癌特性的小鼠。
Heppner GH et al. Nontransgenic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Res.2000.9;2(5):331-4
孙慧等。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原位移植血管生成超微结构观察 及相关因子表达。 中国肿瘤临床。2001.5.中药对体内移 植瘤的影响作用。选用BALB/c裸小鼠, 雌性,将MCF—7细胞5×107接种于 BALC/c裸小鼠皮下,建成人乳腺癌 MCF—7裸小鼠移植瘤。连续传3代后, 取生长旺盛期的瘤组织剪块,无菌条件 下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后 24h随机分笼。温肾活血法组按高、中、 低剂量每日灌胃给药,阳性对照CTX组 隔天腹腔给药,空白对照组口服给等量 生理盐水。3周后处死动物,计算各组平 均瘤重。
杨笋等.去氢表雄酮抗始发突变作用的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2.3.24(2):137-140
总之诱发性乳腺癌模型操作简单,已使 用多年。
但致癌的诱癌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成 功率多数达不到100%,且常诱发多部位肿 瘤,故不常用于药物筛选。
移植性乳腺癌模型
甄林林等用激素受体阳性的 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20只 裸小鼠右侧胸壁乳垫下,肿瘤移植 成功率(成瘤率)为95%,病理学 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该方法建立 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成功率 高,肿瘤可部分保持人乳腺癌生物 学特性。
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现状究
乳腺癌动物模型是研究乳腺癌
生物学行为及进行实验治疗的重要 工具之一。根据乳腺癌模型建立方 法不同,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 移植性和转基因性四类,所用的动 物为大鼠或小鼠。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实验肿瘤 室,99年8月l7日发现一只繁育263日龄雌 性TAⅡ系小鼠左下腹自发乳腺肿物,伴 呼吸困难。在无菌条件下处死荷瘤鼠, 见肺部小结节,取肺转移瘤结节,按常 规制成2mm小块,分别移植于5只8月龄 同系雌性小鼠左下腹乳腺区域,移植后 第5天,5只小鼠移植区出现瘤结,除1只 荷瘤鼠作为鼠间传代外,余4只荷瘤鼠第 68天观察发现有3只伴发肺转移。病理诊 断:乳腺癌A型伴肺转移。
张毅等。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与纤维肉瘤中cyclin D1及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 义。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9;8(5):285-287
张毅等又以同样的实验方法,探讨联合应 用三苯氧胺及全反式维甲酸对实验性大鼠乳腺 癌发生促进期的化学预防作用。利用DMBA诱 导大鼠乳腺癌发生。在给药后第8周应用三苯 氧胺(TAM)和全反式维甲酸(RA)。在第24周观 察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及乳腺发育情况。结 果 对照组大鼠乳腺癌发生率为70—58%; TAM组与RA组发生率分别为22.02%和15.79 %,明显低于对照组; TAM + RA 组无乳腺肿 瘤发生。
甄林林等。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1.11;21(6):509-510
孙慧等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培养后的 细胞悬液于SCID鼠下腹左侧乳腺原位皮下注射, 待肿瘤长至1cm3时,行SCID鼠间原位传代。后 取鼠间传第三代原位移植瘤组织,无菌剪切成 1mm3左右小块,分别移植于10只小鼠下腹左乳 腺区域。初代细胞悬液接种5天后可见肿瘤生 长,第2-5代行组织块接种,3天后可见肿瘤 生长,共计鼠间传代5次,成瘤率100%。最长 荷瘤鼠生存时间60天。
各组大鼠乳腺癌发生情况
组别 n 发生乳腺癌的动物数 乳腺癌发生率(%)
A 21 B 22 C 22 D 10
16
76.2*
9
40.9
10
45.5
0
0
与B、C组比较 *P<0.05
林辉等。槲皮素抑制乳腺癌发生及增殖的实验研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杂志。2001.9.8(5):288-291
杨笋等研究去氢表雄酮抗始发突变的作用, 取21天龄刚离乳的雌性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 四组,每组15只,持续给药12周,第3周将 DMBA(溶于花生油中)以70mg/kg剂量灌胃给 药攻击。对照组SD雌性大鼠自口服DMBA后的 第8周起,开始发生乳腺肿瘤,此后肿瘤诱发 率、每只大鼠荷瘤数及荷瘤体积均呈逐渐上升 起势,至第15周实验结束时,对照组肿瘤诱发 率为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