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综合全练(三)古代诗歌赏析一、(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迭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
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二、(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答:三、(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答:四、(山东滨州中考)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答: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专项综合全练(三)古代诗歌赏析1.D E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D.“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错误,结合注释可知杜甫没有和李白一起被流放。
E.“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的表述是错误的。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2.答案(1)因为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谗放逐的。
(答“被诬陷的”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2)①对李白的无比关怀、思念(怀念)。
②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可通过注释①得知该诗的写作背景:李白受牵连流放,途中遇赦,结合诗题中的“怀”解读诗人着重要表达的情感:对李白的思念与牵挂。
教你解题把握主旨情感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人的风格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情感一般有离别、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1)读懂诗题,从题目中把握住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2)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揣测诗词的主旨情感。
(3)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主旨情感。
(4)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主旨情感,(5)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主旨情感。
1.答案(示例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示例2)“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
“堤上游人逐画船”的意思是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
此句写所见之人,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绿杨楼外出秋千”的意思是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打秋千的少女的欢愉之声。
此句写美景中人的活动,“出”字用得极妙,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在美丽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机。
教你解题炼字赏析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结合全诗的情感和意境来分析它的作用。
炼字题目的设置:(1)诗中的“诗眼”或“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中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炼字题的解答可从如下方面分析:(1)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该字在诗中创设出的意境;(3)该字流露出的情感(作者的或诗中形象的);(4)该字运用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5)该字的表达效果。
2.答案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
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愉;下片写作者于画船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籍,别有意趣。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
这样的老人头插鲜化,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刻画出了他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形象地写出了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又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豪放沉郁,耐人寻味。
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
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嘛,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1.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审清题目要求,找到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文字,符合此季节特点的景象是“麦花雪白”或“菜花稀”。
高诗中能凸显暮春季节特点的三个字显而易见是“花落尽”。
2.答案范诗以蜻蜓蝴蝶纷色、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衬托手法的理解能力。
衬托手法是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物来陪衬突出另一事物。
范诗“无人过”“蜻蜓蛱蝶飞”形成对立条件,初夏正是农忙时节,四顾无人,可见农事繁忙;高诗中“花落尽”与“蝶来多”形成对比,可见蜂蝶都来到了菜畦,让人立即联想到菜花的繁盛。
四、1.答案(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解析需要注意的是,把诗句描述成面面不能等同于翻译诗句,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突出诗句的画面感,营造优美的意境。
就此题而言,考生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同时还要抓住人(或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得形象生动。
教你解题画面与景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是诗词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实则是考查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此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描述诗词中××句子所描绘的景象等。
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要注意以下四点:(1)运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诗句。
(2)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优美。
(3)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捕捉意象,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一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简单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一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2.答案思念家乡。
解析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寻思旧事”“天涯”,可以判断作者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很容易得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