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山区地籍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泰山区地籍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

泰山区地籍测量技术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概述 (1)1.1目的与任务 (1)1.2 测区概况 (1)1.3 项目组织结构 (2)1.4 测量基准选择 (3)1.5 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5)2 权属调查 (6)2.1 准备工作 (6)2.2.地籍编号 (8)2.3 土地分类 (11)2.4权属调查实施 (11)2.5 权属调查资料整理 (21)3 控制测量 (23)3.1 控制测量容与基本要求 (23)3.2 测绘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23)3.3 E级GPS控制测量 (24)3.4 一级GPS测量 (30)3.5 高程控制测量 (32)3.6 图根控制要求 (33)4 乡镇地籍测量 (37)4.1 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37)4.2 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 (38)4.3 地籍图的编绘的基本要求 (43)4.4 地籍图上地籍要素的表示方法 (44)4.5 地籍图的地籍要素分色规定 (44)4.6 宗地图编绘 (45)4.7 地籍挂图的编制 (46)5 面积量算与汇总 (47)5.1 面积量算容 (47)5.2 面积量算方法及精度要求 (47)5.3 面积汇总 (47)5.4 宗地面积的复核及填写 (47)6 成果检查 (49)6.1 三级检查 (49)6.2 数据检查容 (51)6.3 数据检查方式 (53)6.4 外业数据检查质量报告 (54)7 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55)7.1 质量保证方案 (55)7.2 检查工作的实施 (55)7.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6)8 成果数据整理上交 (58)8.1 调查测量成果数据整理 (58)8.2 调查测量成果资料上交 (59)参考文献 (62)致谢63附录641 概述1.1目的与任务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建立泰山区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2 测区概况1.2.1 地理概况市泰山区位于省中部,是市委、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旅游中心,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北邻泉城,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处于“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中间。

泰山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辖财源、岱庙、泰前、上高、徐家楼5个街道,省庄、邱家店2个镇,共1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人口63.37万人。

泰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

泰山区的山脉主要有泰山、蒿里山等。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为省第一高峰。

泰山区河流主要有汶河、芝田河、柴草河、奈河、泮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泰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多年平均气温13.2℃。

多年平均降水量803.7毫米。

1)土地资源泰山区土地总面积为33687公顷,其中,山地8836公顷,丘陵3318公顷,平原19591公顷,水域1941公顷。

2)矿产资源已查明的矿种有11种,主要有泰山花岗石、辉绿岩、蛭石、滑石、河砂、砖瓦粘土、石灰石、矿泉水、地热、油页岩、金等,总储量200亿吨。

3)水资源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95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000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的重复部分,多年水资源总量为12066万立方米。

河流有天津河、芝田河、冯庄河、梳洗河、渿河、泮河,均源于泰山山谷。

河道总长150公里。

流域面积290平方公里。

本次测区以泰山区所辖的5个街道两个乡镇构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2.2 工作容1)首级控制网;在市地区布设的C级GPS控制网和四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加密布设E级GPS控制网(每乡镇1个控制网)、一级GPS控制网和等外水准网。

2)权属调查工作;对每宗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宗地的座落、权属、面积、界址、用途及他项权利。

3)地籍测量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测量采用省CORS网,运用RTK 采集界址点原始数据,全野外数字采集地籍要素点坐标绘制1:500地籍图。

1.3 项目组织结构为了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确保各工序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的要求。

图1-1 项目组织结构图选派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并对地籍测绘调配4个GPS 测量组、1个图根测量组、1个水准测量组、4个调查组与6个地籍测量组,并预留4个配合检查的人员配合技术负责、外业负责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并且能保证生产人员的调配与补充,共计30余人。

拟投入华测X300 GPS 接收机4台(套)、2″级全站仪1台(套)、S3型水准仪1台(套)、5″级全站仪共6台(套)、计算机10台、打印机2台、HP 绘图仪1台,其它测量器材若干。

1.4 测量基准选择便于土地管理整体性统一,泰山区7个乡镇(街道)选择与城区相同的坐标系统,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05分—36度20分,东经117度03分—117度13分,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24公里,位于3°带的第39带(中央子午线为117°),地势北高南低。

其投影长度变形值为:km cm S H Ym /08.110)6.1500123.0(52=⨯⋅-=-δ,不大于《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规定的投影长度变形不得大于2.5cm/km 的原则。

因此7个乡镇采用3°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117°,平面坐标采用1980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5 地籍调查工作程序地籍调查的基本工作程序如图所示。

图1-2 基本工作程序图2 权属调查2.1 准备工作2.1.1 资料收集与整理开展地籍调查及测绘,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

计划应将调查测量的任务、围、方法、经费、时间、发动、步骤、技术要求、人员组织(协调配合及施工)等全面统筹安排。

开展地籍调查前应收集以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形成的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的资料、图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指界资料,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的现场标定和测量工作,利用省CORS网,采用GPS定位技术实测所有权界址坐标。

1)以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一切可以作为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依据的文件资料: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等。

2)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的技术性规程、规、细则和图式等;3)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包括省连续运行参考站成果、辖区C、D、E 级GPS点成果,求取参数。

4)第二次土地调查航摄及影像图件、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5)已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土地权属来源材料、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6)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7)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资料;8)标准地名资料;9)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

2.1.2 表册及器材准备1)统一印制表册,主要有:①地籍调查法人代表明书;②指界委托书;③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④地籍调查表;⑤宗地(块地)面积量算表;⑥街坊面积计算表;⑦以街道为单位宗地(块地)面积汇总表;⑧乡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⑨检查记录表;⑩各种土地登记用表。

2)仪器工具:①测绘仪器;②面积量测仪器及工具,计算机;③绘图工具和材料;④生活、交通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等。

2.1.3 人员培训地籍调查前对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熟悉有关地籍管理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明确调查任务,特别将不同项目的重、难点跟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确认,使项目各作业组成员对项目实施的重、难点有更深刻、清楚的认识,掌握调查方法和操作要领,增强责任心,以保证调查成果质量,更快、更好地完成项目。

同时,对参加该项目施工的全部员工符合该项目所在地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特别将项目中的危险源点查清,作好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把各项管理措施进行明确,使项目部、作业组之间作好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部安全目标的顺利完成。

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开展调查工作时,应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全面动员,面向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2.2.地籍编号2.2.1 宗地编码结构及方法地籍区是在县级行政辖区,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行政村、街坊为基础将地籍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地籍子区。

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宗地编码。

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表示。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表示。

第四层次为土地所有权类型,代码为1位,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五层次为宗地号,代码为6位,包括1位宗地特征码和5位宗地顺序码。

其中: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

“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

宗地顺序码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

2.2.2 赋码规则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后,其数量和界线尽量保持稳定,原则上不随所依附界线或线性地物的变化而调整。

当未划分地籍子区时,相应的地籍子区编号用“000”表示,在此情况下地籍区也代表地籍子区。

跨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的连续的铁路、公路、河流,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用999表示为保证宗地代码的唯一性,因宗地的权利类型、界址发生变化,宗地代码在相应宗地特征码的最大宗地顺序码后续编,原宗地代码不再使用。

新增宗地代码在相应宗地特征码的最大宗地顺序码后续编。

“宗”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

凡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有明确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地块称为一宗地。

一宗地一般只属于一个权属单位,一个地块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称为共有宗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