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比较优势测定方法
(1)相对劳动生产率
如果认为产品的比较优势来自于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则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来衡量。
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具有比较劣势。
公式如下:
的人均产量
产品的人均产量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产品产品B A B
A = (2)相对生产成本
相对成本是单位产品的投入量的比率: 的单位成本产品的单位成本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对产品产品B A B
A =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相对成本,该国就具有生产并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由于产品的成本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和要素投入等因素综合形成的,所以相对生产成本指标较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更能全面反映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
(3)显示比较优势
显示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巴拉萨(Balassa )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家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就是: wt wj it
ij ij X X X X RCA =
式中ij RCA –––i 国第j 种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ij X –––i 国第j 种商品的出口值;
it X –––i 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wj X –––世界第j 种商品的出口总值;
wt X –––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如果ij RCA >1,则说明i 国第j 种商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如果ij RCA <1,则说明该国在j 种商品生产上没有显示比较优势。
(4)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
国内资源成本(Domestic Resource Costs ,简称DRC )系数法是由斯坦福大学皮尔逊教授于1976年在其所发表的论文[198](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Rice Production: A Methodological Introduction )中提出的,国内资源成本是指赚取(或节省)一边际单位外汇而从事j 生产活动所需要消耗国内资源成本的价值。
国内资源成本用公式表示如下:
()
或净外汇节省净外汇所得资源成本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国内j DRC j = j
j j j M S s sj
R M U E V F ---=∑=2 式中j DRC –––国内资源成本;
j U –––j 生产活动的产值,以边界价格计算;
j M –––j 生产活动所有可进口性中间投入,以到岸价格计算;
j R –––j 生产活动中所有外国人直接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成本,以机会成本
计;
sj F –––生产活动所需第S 种生产因素之数量,因所需生产要素至少为
两种,所以S ≥2;
s V –––第S 种生产因素之机会成本;
j E –––外部效果(externality ),若j 生产活动的外部效果具有外在经济,
则j E >0,若为外在不经济,则j E <0,若没有外部效果,则j E =0。
设i V 为影子汇率(Shadow price of foreign exchange ),以一单位美元所代表的本国货币表示,根据以上比较优势的定义,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当i j V DRC =时,社会净收益=0,利益平衡;当j DRC >i V 时,社会净收益<0,j 活动具有比较劣势;当j DRC <i V 时,社会净收益>0,j 活动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将j DRC 除以i V ,则可得到国内资源成本系数(j DRCC ),于是
j DRCC =i j V DRC
当j DRCC =1时,利益平衡;当j DRCC >1时,j 商品具有比较劣势;当j DRCC <1时,j 商品具有比较优势。
(5)区位商
区位商是用来反映一个部门是否是该地区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水平的一个指标。
假定某一地区某产业的产值和农业总产值分别为a ,h ,全国同一产业的产值和全国农业总产值分别为A 、H ,则某产业的区位商为:
H
A h a Q = Q >1,说明该地区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该部门(产业、产品)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即为本区的专业化部门;Q =1,说明该部门(产业、产品)的专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一般水平,若Q <1,说明该部门(产业、产品)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
一般来说,某部门的专业化水平越高,说明其在该地区的优势越大。
(6)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是在分别计算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区位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几何平均以综合反映某种农产品在该区域的比较优势的一种方法。
①产量比较优势:是以一地区某种非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Y ij )与该地区的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Y ig )相比较,然后,将得到的比值除以全国平均的同一比率而得到的数值,即
%100⨯=g j ig
ij ij Y Y Y Y CA
当ij CA >100时,表明与全国平均生产率相比时有优势,当ij CA <100时,无优势,当ij CA =100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无所谓优势或劣势可言。
②区位比较优势指数
区位比较优势,主要反映区域农业比较优势中市场需求、区位等方面因素所起的作用,可用来反映某种作物在该地区的规模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100⨯=s S S S PC j i
ij ij
式中,ij S 表示i 地区第j 种作物的播种面积;i S 表示i 地区的作物总播种面积;j S 表示全国第j 种作物的总播种面积;S 表示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③综合比较优势指数[20] 由于单产因素与规模因素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只要其中一方降低就会对整体优势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只能采用几何平均数来综合反映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即ij ij PC CA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7)数学模型法
设一地区某行业的绝对优势用一个经济指标来表示,比如说是产值利税率y ,影响y 的变量为x 1, x 2,…x n 有n 个,则方程可表示为:
y=f (x 1, x 2,…x n )
若方程是线性的则有:
n n x a x a y ++= 11
式中i a 表示当其他变量或参数不变时,i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将随之变动i a 个单位。
它表明解释变量的变动与被解释变量的变动成正比。
设影响产值利税率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人均劳动生产率1x ,一个是资金产出率2x ,则1a 代表劳动生产率变动1个单位时,产值利税率变动1a 个单位;而当资金产出率变动1个单位时,产值利税率随之变动2a 个单位。
比较各地区同一产业的1a 或2a 就可以得知当劳动生产率或资金产出率变动时各地区绝对优势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各种因素对各地绝对优势的影响程度。
若函数可以化成对数线性方程,则()n x x f y ,,1 =可用下式表示:
n n x a x a x a y ln ln ln ln 2211+++=
这时,各变量对y 的影响可以用弹性形式来表示。
弹性指在一个解释变量变动1%,并且其它解释变量及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被解释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即影响绝对优势y 的某个变量i x 变动1%时,绝对优势y 变动i a %。
因此,当参数i a 已知时,可以分析各变量对绝对优势的影响,i a 大则第i 个因素对绝对优势y 的影响大,i a 小则第i 个因素对绝对优势y 的影响就小。
将利用上述模型对不同地区所作的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各个地区的相对优势以及变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