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讲课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讲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换句话说就是,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搜集和整理一个主题进行教学。
主题式的教学应顺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能力经验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选取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主题,再挖掘主题所蕴含的价值,围绕目标开展活动,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一、主题的选择,来源于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人,学生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才能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可见,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主题,就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探究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在明确主题时,我们牢牢把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这个选择方向,由此确定主题的来源。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源于主题价值的体现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
主题的落实,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开展,在分析了主题的价值倾向后,就要确定教学内容。
1.围绕主题目标进行选择。
主题教学中,我们将目标定位在尝试把所有关于主题的知识进行整理,在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之后,打印成知识册,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对比,进行知识的纠错和自我整理。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主题教学活动的展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热情,在学生自我学习和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主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特点进行选择。
高中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心理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整理,去学习,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知识的搜集整理,最后形成新的主题知识,再进行主题教学,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在对主题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的是以学生的兴趣、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