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和建议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和建议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和建议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

文章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关制度建设、国家及地方层面实践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
Abstract:Thequalityandsecurityoffarmproductisnotonlyrelatedtopublichealt
handlifesafety,butalsorelatedtonationaldevelopmentandsocialstability.Thi spaperintroducestheinstitutionalconstruct,thepracticesituationofnationalandlocallevelofchinesefarmproductqualityan dsecuritytraceabilitysystem,depthanalysisofexistingproblemsandputforward suggestions.
稳定,
-2010年、
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利于实现质量问题农产品召回、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追责,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消费者农产品安全消费信心、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职能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2002年,中国开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2002年12月,农业部专门
1
(1)(农质发
2011
(2)相关技术标准:2007年9月,农业部发布《农产品产地编码规则》和《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2009年4月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以及水果、茶叶、畜肉、谷物4大类产品操作规程,2011年9月补充发布蔬菜等产品的操作规程。

目前,《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设计指南》《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管理办
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等标准正在制定中。

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9月修订发布《商品条码128条码》(GB/T15425-2014),并于2015年2月实施。

2004年6月发布《出境水产品追溯规程(试行)》、《出境养殖水产品检验检疫和监管要求(试行)》,应对欧盟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水产品贸易可追溯
范》,共《饲
2
(1
加工食品、水产品、医疗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多个领域。

②农业部2004年试点探索建立种植业、农垦、动物标识及疫病、水产品四个专业追溯体系。

2006年以来,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建立“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2008年以来,农业部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建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
展示平台”。

2010年,农业部下属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2010年,农业部下属科研单位中国水产科学院和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组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

③2004
④2010
(2
年统、
②上海、天津、山东、降水、海南、江西、陕西、四层、云南、福建、新疆等地也相应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0多年来,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

1
月,欧
业要建立并且保全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全部信息记录,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2、兼容互通的追溯标准尚未建立。

澳大利亚于2001年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了国家畜产品身份识别系统(NLIS),并成立配套的管理机构,成为最早对牛、羊实施追踪系统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程、办法、指南、要求等标准,但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出台的标准之间存在内容交叉、标准不统一等情况。

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标准,但标准质量参
3
目前,
4
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生产体系,农产品初级生产环节以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低。

分散的主体和经营,对采集全面完整的农产品追溯信息带来了巨大挑战,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追溯体系易出现“叫好不叫座”等情况。

5、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不足。

在澳大利亚,国家畜产品身份识别系统(NLIS)已经被各州和农场主广泛采纳,如
1
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要求提升到法律层面。

同时,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提供虚假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统一标准。

目前,中国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为通过开展试点的方式,在一些重点品种、大型企业、特定区域等开展。

这种情况下,尤其要建立一套互通互用的可追溯标准体系,并适时将部分推荐性标准提升为强制性标准,严格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要求。

3
4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技术、应用等方面发展迅速,标准不断完善,技术更新迅速,可追溯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应及时学习国际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以利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应用,发挥实效。

5、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农产品质量追溯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共性,政府一方面要搭建好可追溯系统,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把握好对追溯企业的补贴和支持。

6
[1]王风云,赵一民,张晓艳,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J].农业网络信息,2008(10).
[2]马祝峰.谈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45~347.
[3]徐成德.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实践与借鉴[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9):65~68.
[4]李广领,张利丽,吴艳兵,等.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J].湖南农业科学2009(2):120~123.
[5]
学2009
[6]
2010(1
[7](1):43~4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