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业的市场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装修热的升温和因装饰材料中甲醛、油漆中甲苯、酮类等挥发性溶剂等有害物质散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人们追求一种无污染、健康的生活环境。
因此,竹炭作为机能材料和环保材料正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能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调湿作用、屏蔽电波的作用。
竹炭行业是近年才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朝阳行业。
我国有40多属500余种竹子,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竹类资源,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
竹炭的生产起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1998年开始逐渐形成规模生产,生产基地目前主要集中在原料丰富的浙江、江西、福建等南方省市地区,年产量达3,000吨以上、产值达3,000~4,000万元。
据专家估计,目前国内仅化工、冶金行业,竹炭的需求量达600万吨,食品行业竹(木)炭年需求量约500万吨。
专家预测,国内市场年需求缺口在100万吨以上,东南亚年需求缺口在500万吨以上。
目前年产竹材近5亿根、竹笋160多万吨,竹业总产值已达370亿元。
近年来,我国竹产业迅速发展,竹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日本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6亿多美元,但是竹材人造板、竹制品的发展都受到竹林资源本身特性、绿色壁垒——胶粘剂的限制,利用率不高、投资大、附加值低、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因此,对竹子的加工应该巩固、提高、创新、发展。
今后更应重视竹材的化学利用,尤其是竹炭产业的开发,它充分利用竹子资源,利用率高、投资少、附加值高、可形成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国内企业已拥有几十项竹炭专利技术,炭艺品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是相对日本等竹炭业发达的国家来讲,我国竹炭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
竹炭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好坏与生产设备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企业目前主要使用土窑烧炭法,具有投资少,容积大,产量多等特点,但是在烧制过程中,主要通过操作者眼观鼻嗅,导致竹炭质量稳定性差,品质差异较大,同时存在氧化问题,出炭率较低,生产周期长。
使用高温炭化炉烧制的竹炭性能好,品质稳定,生产周期短,但设备的资金投入比较大,目前使用此种设备的企业比较少。
我省竹炭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土窑法烧制,全省6 0 0 多只炭窑中,9 5 % 以上为土窑。
土窑烧炭具有成本低、建窑方便等特点,但土窑法由于技术水平低,建窑材料多为普通砖石,无技术含量,窑的结构性能较差,因此,建窑烧制的出炭率较低,一般仅为1 8 % !2 0 % ,如果生产者掌握的技术差,仅有1 5 % 左右甚至可能全部灰化。
并且规模相对较少,一般林农只能建 2 !3 只窑,竹炭销售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目前主要通过几家外贸公司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并大多由日本代理商代理。
竹炭产品在群众中影响程度不高。
国内市场及欧美市场几乎是空白。
消耗了大量的天然阔叶林资源土窑法烧制竹炭,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消耗大量的天然阔叶林资源,对天然阔叶林保护与建设工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竹炭产业科研相对滞后竹炭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到1 0 a ,而且该产业主要由林区炭农从传统的木炭生产过程转变发展起来,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竹炭产业的科学研究相对滞后,虽然已开发了上百种系列产品,总体上竹炭研究仍处在初始阶段。
多数产品目前只知道其使用功效,其应用机理和理化性能及精细产品的开发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加强管理,改进烧制方法,避免天然阔叶林资源的消耗,提高竹炭生产效率。
窑改用其他燃料如遂昌研究利用锯末,刨花作燃料效果更佳,由于“土窑法”投资成本较低(每只窑投资约0 . 5 !0 . 6 万元),老百姓容易接受,故一段时期内仍将土窑烧制为主,有关部门宜采取一些政策性措施加以约束,如集体建窑规模生产,限制散户就地在竹山上建窑,烧制竹炭须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等。
采用燃烧炉法(干馏法)烧制木炭燃烧炉法投资成本较高,据测算,引进一台燃炉设!"&竹炭热潮迅猛,易形成无序竞争我省竹炭生产从1 9 9 7 年起步的1 0 余只窑,经过短短几年,迅速发展到6 0 0 !7 0 0 只炭窑,且这几年仍将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竹炭产量也将达6 0 0 0 !8 0 0 0 t 。
而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月需求量约在4 0 0 t 左右,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另外,目前竹炭生产、销售企业规模很少且极为分散,产品销售各自为阵,竞相压价,形成无序竞争。
如 1 9 9 8 年每吨片炭的收购价约在1 0 0 0 0元以上,2 0 0 0 年下降到7 0 0 0 元左右,目前已降到5 0 0 0 余元。
!%’竹炭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拓展力度不大目前竹炭生产仍然以林农土窑烧制为主,烧炉法投资成本较高,据测算,引进一台燃炉设备以及相应的厂房投资约需5 !6 万元,是“土窑法”的1 0 倍以上。
但采用燃烧炉法也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烧炭氧化程度高、出炭率高,一般可达2 5 % !3 0 % 以上,提高了单位产量;二是燃烧炉法采用电能、煤等为燃料,避免了阔叶林资源的破坏。
如目前新昌县热电厂利用电余热烧制竹炭,效果甚佳,既利用了余热节约能源,又提高了竹炭的产量、质量。
燃烧炉法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竹炭,也有利于竹炭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但采用煤等烧炭也有缺点,由于竹炭吸附能力强,往往能吸附一些异味,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确保炭产品不影响环保达标要求。
!"#"$采用高科技隔火阻燃材料和保温材料改造土窑烧炭目前,江山、遂昌等几个竹炭厂引进了日本先进的技术与建窑材料,建造了4 0 余只高质炭窑。
该窑内层采用高科技保温材料砌成,在烧制过程中用高性能的隔火阻燃材料代替湿阔叶林木材作为隔火层,并实施温度与湿度双控制,既提高了成品片炭的质量和出炭率(该窑烧炭不易裂碎,成品率可达9 5 % 以上,出炭率高,一般在3 0 % 左右),又避免了阔叶林资源的损毁(仅需点火助燃的杂柴或竹废品1 5 0 k g ),对天然阔叶林资源保护工作起到很大作用,并可使单位制炭水平提高1 0 % 以上,而且达到环保质量要求。
产品的外观设计雷同是竹炭产品外观设计上最主要的问题。
产品的外观设计是产品功能的外在物化,他不但能够提升、塑造产品,还能够彰显企业个性、传播企业形象、造就品牌效应。
任何一种产品,经过“生产”、“市场”、“储运”,而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都需要外观设计,外观设计和产品是一个整体,好的外观设计不但具备保护产品的功能同时对体积、造型、视觉构图、说明与使用等设计要匠心独具,提高产品的价值,建立品牌的权威性。
尤其像竹炭这样的出口占大比重的产品,做好产品的外观设计,等于拥有一套精良的行销利器。
外观设计中的审美固然是一个重要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表达,主要考虑使用者的反应、需求与潜在要求。
在向外国学习的时候要有扬弃的态度。
2、稳定竹炭产品外观设计的质量。
制作工艺应规范化,在设计上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
尽可能讲求绿色可持续设计。
3、深入探讨产品外观设计结构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要求。
竹炭的外观设计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外观包装,二是产品本身的外观设计。
前者在外观上更讲求和消费者的第一面缘,制作工艺和设计尤为重要,需要符合和体现产品的本质内涵。
后者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产品对人的功能层面的满足和与人操作相关的界面设计。
在文化创意方面,比如竹炭杯,也可以做一个保温杯,因为竹炭是一个多孔性的材料。
或做一些培植用的小盆栽。
或者制成刮痧片,竹炭表面研磨、抛光以后,对人体是一种亲近的材料。
或者和花艺结合,变成墙壁上的一种插花器具,起到一种装饰作用。
总之是要基于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开发产品,使具有良好性能的竹炭产品得到推广和应用。
4、加强企业管理逐步走上行业协调有序发展轨道。
有关资料表明竹炭的出口价只相当于国外市场的1/10-1/100。
尽管如此我们的企业还是举步艰难,竞相压价恶性循环,企业越做越没有空间。
所以我们的企业更需要立体的全面的审视自己,把产品在交付消费者前的各个环节都有序衔接得当,逐步达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品牌、统一拓展市场的目标,确保竹炭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国企业目前生产的竹炭制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属于粗加工产品,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因此利润也比较低。
我国国内缺乏高端的竹炭制品,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具科技含量的竹炭制品。
我国生产的竹炭制品主要出口日本等国家,但在出口时仍然以贴牌为主,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是一种“短视”行为。
企业应提高品牌意识,采用营销手段逐渐改变改变这种局面竹炭行业的缺陷及策略:一是竹炭生产过程中的隔火阻燃材料、保温材料和烧炭技术的研究,完善竹炭生产工艺,提高竹炭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炭品位,增加竹炭产品的经济效益,既提高了成品片炭的质量和出炭率,又避免了阔叶林资源的损毁并可使单位制炭水平提高10%以上,而且达到环保质量要求。
技术上的改良和效率上的跟进可切实降低生产、经营中的风险。
二是竹炭产品应用的机理与基础研究,并不断开发各种不同用途的竹炭;三是加强竹炭生产和竹炭产品标准的研制,增强竹炭产品的竞争能力;四是加强竹醋液的化学、应用研究,加大竹醋液产品的开发利用途径;五是加强对炭农的科技培训教育,提高炭农的竹炭生产技术含量、生产能力和增强炭农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的保障和底气,尚需培养和健全。
竹炭产业符合新兴产业的标准,即尚未发展成熟、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和在现阶段缺乏推动其发展的资金实力,应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国内先站稳脚跟,发展规模,形成强势行业力量,增强本身的比较优势,再参与国际竞争。
政府保护加扶持无疑会加快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壮大行业中的各个企业个体,增加产品应用的各种可能性。
六是竹炭产品化,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竹炭产业整体发展除竹炭生产、经营企业竞相压价出口,无序竞争的现象,确保竹农、炭农及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另一方面,要加大竹炭产品效能的宣传与推介,积极开拓竹炭销售应用市场,打破当前竹炭销售仅限于日、韩及东南亚局部范围的界限,挖掘潜力,大力开发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使竹炭产品走向全球。
而且,在市场开拓过程中,有关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着力创建一批上档次、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具有自己企业标志的名牌产品,树立我省竹炭产品的品牌优势。
我国竹炭产业化程度低,应形成各级产业链的生产联盟,扩大生产能力,形成规模化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七是营销途径多样化。
营销是活跃企业产品和目标市场的重要手段,亦是开辟新市场的必要环节,尤其对于竹炭业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多样化营销途径已是迫在眉睫。
在竞争的条件下,不同的细分市场应采取不同的营销途径,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群体的需求,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