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树立育人为本的师德理念的若干思考
对树立育人为本的师德理念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育人为本 师生关系 学生需求 师德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894( 2008) 03- 007- 02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 《2003—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 计 划 》提 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 能人才”, 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育人是高职 学院各项工作的核心, 也是高职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要教好书 育好人, 就必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牢固树立育人 为本的师德理念。
伴随着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信息 社会的到来,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全球一 体化,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已经或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因 此, 我们要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变化规律, 紧密围绕青年学 生普遍关心的 好 释 疑 解 惑和教育引导工作。要使思想教育贴近青年学生的思想, 贴近青年 学生的情感, 贴近青年学生的生活, 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人性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5. 社 交 需 求 广 泛 化 。人 际 关 系 是 大 学 新 生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不 知道怎么交往, 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缺失。所以, 青年学生渴望提 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 青年学生的社交 需求日益广泛化, 也带来了学生个人生活领域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 题 。“ 校 园 恋 ”、网 络 爱 情 、虚 拟 好 友 等 对 大 学 生 不 再 陌 生 。有 的 在 对 待两性关系上表现得过分随意。
像别的老师, 从你身上, 我们真的看到 了“公 正 ”的 形 象 , 你 不 徇 私
助, 加上他也配合默契( 定期遵医服药) 大约两个多月后, 发现他的
情, 不庇护班干部, 你“王子犯法与庶 民 同 罪 ”的 做 法 , 将 给 我 们 同
症状有了明显改变, 上课基本能做到专心听讲, 文化课成绩也不断
五 、以“ 正 ”治 人
件事中, 我还欣然获得更广泛意义上的感悟, 任何人都一样, 要想对
“正”是教师最需要、最 基 本 的 品 质 。 在 实 施 教 育 教 学 的 过 程
事业有所作为, 取信于民, 都必须懂得一条处事原理:“正”可服人,
中, 教师总扮演着组织者与领导者的角色。因此不管怎么说, 在学生
2008.03 ( 上旬刊)
师德师资
对树立育人为本的师德理念的若干思考
□ 吴志立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教师角度, 综合新时期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正确把握学生需求、努力提高 教 师
自身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合格人才, 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师德理念。
育很深。他们纷纷表示欢迎和拥护老师的处理结果。事后, 有位同学
顺眼, 相反, 每天带着一片爱心, 给予他一种亲切的暗示与鼓励, 告
挺感人地给我写来几句话, 使我至今难以忘怀。他说:“老师, 你不
诉 他 树 立 起 战 胜 疾 病 的 信 心 与 勇 气 。由 于 老 师 真 诚 的 精 神 关 爱 与 帮
种由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 很难在短期内痊愈, 需慢慢调理、 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批评后还当场责令其向受害同学赔礼道歉,
爱抚才行。获悉这一真相后, 我深切的理解了这位同学的不幸和
并作出深刻的书面检查, 以观后效。这件事给全班同学震动很大, 教
“精神折磨”。心中隐隐涌起一股同情之心, 从此, 我不再看着他不
也可治人, 由“正”治人, 效果更佳、影响更深。“正”在事业中不可
的心目中, 教师通常是“正义”的化身,“公正”的代表。97 年下半
战胜。
年 , 我 任 初 三( 3) 班 班 主 任 , 偶 然 碰 上 了 一 起 班 长( 人 高 马 大 的 男
三 、努 力 提 高 自 身 素 质 是 教 师 做 好 育 人 工 作 的 关 键 所 在 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 崇尚终身教育, 促进人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新时期对高职教师个体素质及队伍的建 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师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做好育人工作, 就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通过不同的角度, 深入发掘各类课 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自 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做到这样, 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 大多数教师在新时期能不断地传承师德, 拓展内 涵, 应对挑战, 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也应看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各种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负面因素不可
其父母和亲人感激万分, 而且更为重要的, 由于受这件事的影响, 使
即使碰到棘手之事, 也不能例外。否则, 教师的形象将永远在学生的
当时当地的许多群众对教师的职业和形象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赢得
心目中留下阴影。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并保护好自己的形
了社会的尊重。
象, 不能使学生产生偏见, 从而影响或扭曲他们的人格。同时, 从这
3.就业需求迫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的求 学 就 业 等 整 个 大 学 生 活 都 充 满 了 竞 争 和 压 力 。虽 然 从“ 先 就 业 后 择 业”、“边就业边择业”、到“创业促就业”的就业观念, 在大学生中 逐渐得到了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 致使近些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矛 盾和工作困难的现象依然突出, 使得不少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 有 的感到前途渺茫, 思想困惑, 学习积极性不高, 组织纪律松散, 政治 热情下降。
2.情感日趋复杂化。高职学生进了大学后, 既感觉到大学里优 秀人才多的是, 又认为自己录取的层次低, 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 看法, 总担心被别人瞧不起, 并由此而产生的失落感, 性格变得敏 感、脆弱, 有的甚至精神紧张, 情绪抑郁。还有一些经济贫困的学生 由于生活窘迫, 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表现出在强烈的自卑感中 交织着强烈的自尊渴望。同时, 由于青年学生普遍处在自我同一性 发展的关键年龄段, 习惯上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在这种心理上 的失落感如果处理不好, 就很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矛盾 和困扰。
( 下转第 12 页) 7
师德师资
2008.03 ( 上旬刊)
决定与他谈话, 了解情况。从谈话中, 获悉原来该同学从小患有一种
事件的起因为班长所为时, 我毫不留情地给班长在课堂上作了下马
生理、心理疾病— ——儿童多动症, 有医院证明材料保存。而且据悉这
威, 我分析事件起因, 摆事实、讲道理, 严 肃 指 出 本 次 事 件 中 班 长 错
4. 信 息 需 求 多 元 化 。现 代 社 会 进 入 了 以 信 息 为 主 要 载 体 和 平 台 的时代, 各种媒体各显其能, 高校与社会不再封闭隔绝。因此, 青年 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呈多元化, 并由此拓宽视野、更新思想、 扩 充 知 识 。 信 息 网 络 化 对 青 年 学 生 的 学 习 、生 活 乃 至 思 想 观 念 产 生 了深远影响, 并正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的特点。当前青年学生的需求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价 值 取 向 具 体 化 。 一 是 青 年 学 生 关 注 社 会 生 活 和 讲 求 实 效 ,
更 加 注 重 主 体 的 自 我 感 受 ; 二 是 青 年 学 生 的 决 策 权 、知 情 权 、隐 私 权、参与权等方面的自主意识在进一 步 强 化 ; 三 是 思 想 活 动 的 独 立 性、选择性、民主性、多变性、公开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四是青年学 生更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理, 更自然地把自己摆进 去, 对观点和理论进行思考。
一 、构 建 新 型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教 师 做 好 育 人 工 作 的 根 本 要 求 良好的师生的关系, 主要是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相互认识、 相互影响、相互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形 成 的 , 它 带 有 情 感 的 体 验 和 比 较稳定的思想心理联系。教师的教书育人活动, 要通过正确处理师 生关系来实现。因此,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 对教师育人工作的成 效有明显影响。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互动和交往, 对学生 进行知识的传播、技能的传授和道德的培养, 这些活动的成果, 在一 定 意 义 上 取 决 于 学 生 对 教 师 的 信 任 和 认 同 。我 国 一 向 是 强 调“ 师 道 尊 严 ”的 国 家 , 我 们 又 往 往 对“师 道 ”的 尊 重 片 面 的 理 解 为 师 生 之 间服从与被服从的等级关系, 教 师 的“尊 严 ”、“权 威 ”、至 上 , 学 生 必 须 服 从 。其 结 果 就 使 得 教 育 在 许 多 方 面 变 成 了 一 种 压 抑 人 的 全 面 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活动。在新时期, 我们要看到大学生的自主意识、 独立意识日益增强, 要求摆脱以往师生关系的束缚, 来满足其自我 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 如果教师简单粗 暴、动辄训斥, 或者冷漠无情、冲动易怒 、那 只 会 造 成 学 生 对 教 师 敬 而远之。实际情况也是这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 过去传统中教师的 “居高临下, 我说你听”, 学生的“师 者 为 尊 , 不 言 师 短 ”的 局 面 , 在 今天早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因为科学是神圣的, 但传播的科学的人 却不是神秘的。其实, 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塑造人格、彰 显个性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作 为人的独特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的, 使其成为能够自觉, 自由 创造的人。因此, 我们要从以学生为本的视角去深化对育人工作的 认识, 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的氛围, 建设一 种 和 谐 、平 等 、民 主 交 往 的 新型师生关系, 这实质上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做好育 人工作的根本要求, 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当然, 教师要保持与 学生的平等民主交往, 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 位, 更不是不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而最重要的应当体现在教师对学 生的关爱和尊重上。 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青年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应当满腔热情地面对 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尊重他们的成长发展规律, 尊重他们的个 性发展,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求, 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 善于利用学 生自尊心的力量来推动学生上进。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地探索 知识, 尽情地发挥个性, 生动活泼地成长。只有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 学生,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实际困难, 指导他们消除思 想情感上的困惑, 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平等相待, 既做他们的老师, 又做他们的朋友, 和他们真诚沟通, 他们才会推心置腹地向老师吐露 自己的心声, 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己的良师益友, 自觉地亲其师, 信其 道。也只有这样, 师生关系才能在彼此尊重中得到和谐发展。 二 、正 确 把 握 学 生 需 求 是 教 师 做 好 育 人 工 作 的 基 本 前 提 需求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紧紧围绕青年学生需求做工作, 是思想 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我们要看到当今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 球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期的发展 特点等构成了现实社会的基本特征。这种社会存在必然使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需 求, 客观分析教育对象的新变化, 正确把握这个富有个性的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