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必背问答
2018年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必背问答
2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的优点:(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①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加使用面积和层高,经济效益很 大。 ②模板不需设支撑,简化支模,加快施工速度,可缩短工期。 ③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④耐久性、耐火性好。
24、网架结构安装时,其吊点的位置和数量的选择,应考虑因素 ①宜与网架结构使用时的受力状况相接近; ②吊点的最大反力不应大于起重设备的负荷能力; ③ 各起重设备的负荷宜接近。
4、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 工程地质情况、基坑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形式。
5、井点管的布置应根据 基坑平面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确定。
6、基坑开挖时,应经常复测检査项目 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排水、降水系统等。
7、为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应采取的措施 ①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 ②在挖至设计标高后,要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减少基底暴露时间; ③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2018 年一建《建筑实务》案例必背问答
一、 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提高延性。 ②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 ③加强墙体的连接。 ④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018 年 6 月
2、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①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②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③加层或扩建的建筑; ④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⑤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结论证分析的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 测量。
3
2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开展的工作 ①进行图纸会审; ②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防水技术要求; ③编制防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26、饰面板(砖)工程所有材料进场验收项目和复验项目 进场验收项目: 品种、规格、外观和尺寸; 复验项目: ①室内用花岗石、瓷砖的放射性; ②粘贴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 ③外墙陶瓷面砖的吸水率; ④寒冷地面外墙陶瓷砖的抗冻性。
1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①优先选用低水化热水泥; ②降低水泥用量(加粉煤灰),降低水胶比; ③掺缓凝剂、减水剂、微膨胀剂; ④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采用冰水拌合混凝土; ⑤ 浇筑完毕,及时覆盖,保温保湿养护; ⑥ 预埋冷却水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工艺; ⑦ 征得设计单位同意,设置后浇带或施工缝。;
21、厚涂型防火涂料,应采取加强措施情况 ① 承受冲击、振动荷载的钢梁; ②涂层厚度等于或大于 40mm 的钢梁和桁架; ③ 涂料粘结强度小于或等 0.05MPa 的钢构件; ④钢板墙和腹板高度超过 1.5m 的钢梁。
22、钢结构单层厂房安装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机具准备、构件材料准备、现场基础准备和劳动力准备等。
3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 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三异常一超值一周边) ①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② 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③ 周边或幵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 ④ 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⑤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
19、水泥进场检验项目 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 间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0、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 用于下列部位: ① 建筑物防潮层以下部位。 ②长期浸水或化学环境侵蚀环境。 ③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④砌块表面经常处于 80°C 以上的高温环境。
8、深基坑开挖监测和保护项目 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周边环境。
9、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①勘察、设计、建设(或监理)、施工等单位有关负责及技术人员到场;
1
②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③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④开挖完毕、槽底条件良好的基槽 。
10、无法验槽的情况 ① 基础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②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 ③槽底有明显的机械车辙痕 0 迹,槽底土扰动明显; ④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 ⑤珠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
11、推迟验槽的情况 (城池不软) ①设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② 场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 ③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
12、静力压桩法压桩过程中应检查项目 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
13 、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优点(排除控制、握过力、两个裂缝) ① 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 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 ② 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③ 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 减少内部微裂; ④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16、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 ①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 30℃;混凝土浇筑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 50℃。 ②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现以内 40-100mm 位置处的温度 和浇筑体表面温度差值不应大于 25℃;结束覆盖或拆模后,混凝土浇筑体表现 以内 40-100mm 位置处的温度和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 25℃。 ③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相邻两测温点温度差值不应大于 25℃。 ④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d;有可靠经验,可适当放宽。
17、混凝土中加物掺合料作用
2
①降低温升,改善和易性,增进后期强度; ②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耐久性; ③代替部分水泥,节约资源等的作用。 ④抑制碱-骨料反应。
18、施工缝留置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2N / mm2;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 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③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 的水泥砂浆; 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