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可湿性粉剂:由农药原药,湿润剂和填料,经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混合剂。
2.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组织,细胞对农药的反应(如死亡率,抑制率),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3.标准目标昆虫:是指在生物测定中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并且抵抗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的试虫群体4.植物生长量测定法:在生物测定中,试材重量的测定是最常用的。
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以及所含成分或新陈代谢物质的变化等都可以作为测定的指标。
5.区分剂量:区分敏感个体和抗性个体的剂量。
6.离体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来作为毒力判定7.种子发芽测定法:种子发芽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活性测定方法,种子发芽率、根与茎的生长量或作长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药剂剂量呈相关性,因此可用作除草剂的定量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
8.毒力基线:药剂对昆虫敏感品系或田间敏感品种的毒力回归线,即药剂对某一昆虫毒力作用的起点。
9.活体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来判定药剂毒力二:填空题1.在生物测定中必需设立(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标准药剂对照)等三种对照。
2.精密毒力测定包括(毒杀作用方式测定)和(毒杀程度的测定)两方面的内容。
3.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主要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4.粉剂(DP)是(原药)和(填料),经过机械粉碎而成的粉状混合制剂。
5.粒剂是由农药原药,(辅助剂)和(载体)制成的颗粒状制剂6.可湿性粉剂是由农药原药,(润湿剂)和(填料)经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混合物制剂。
7.乳油是由难溶于水的固态源药加工制成的粉状制剂。
8.在杀虫剂生物测定中,应尽量选择(同一发育阶段,同一性别,同一品系的标准昆虫)作为目标昆虫。
9.填料是稀释剂与(载体)的统称。
10.杀虫剂的胃毒毒力测定中定量取食法包括口腔(注射)法,(液滴)饲喂法和叶片夹毒法。
11.颗粒剂制备方法包括(捏合法)(吸附法)(挤压选粒法)和包衣法等。
12.叶部内吸法根据测定內吸效力的目的不同又可分为(叶片局部)施药,叶片全面施药和(叶柄)施药三种方法。
13.工厂加工粉的设备有(雷蒙机)(万能粉碎机)(超微粉碎机)和气流粉碎机。
14.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15.杀虫剂毒力测定的统计分析原理是(计量转换成对数)(死亡率转换为几率值)。
16.有动植物组织及其剪汁,土壤浸出液等配成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培养基。
三:选择题1.生物测定是指下列哪些因素对生物整体和活体组织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ABCD)。
A 物理B 化学C 生理D心里E射线照射2.在我国农药制剂总量中虽仅占20%左右,但其防治面积却占化学防治总面积的70%—80%的药剂机型是。
(A)A乳油B可湿性粉剂C悬浮剂D粒剂E烟剂3.杀菌剂温室植株测定法中对供试植物的要求(ABC)A容易栽培B生长迅速C国内主要作物D高度感病E对一般杀菌剂不过敏4.下列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中,不属于触杀毒力测定的是(ABCD)A二重皿法B广口瓶发C药纸熏蒸法 D 三角瓶法E点滴发5.杀虫剂致死中量的计算方法除了正交多项式配线法外还有(ABCDE)A作图法B最小二乘法C电子计算机编程输入法D计算机输入法E校正机率值分析法6.杀螨剂的毒力测定,一般分为哪几种(ABE)A叶片浸渍法B玻片浸渍法C点滴发D叶片夹毒法E叶片残毒法7.对作物是比较安全的除草剂一般认为选择性指数应在(B)A2以上B3以上C4以上D5以上E6以上8.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法包括(ABD)A含毒介质培养法B孢子萌发法C小杯法D叶碟法E附着法9.可湿性粉剂质量标准检测的内容包括(ABCD)A悬浮率B湿润性C起泡性 D pH值E粉粒细度F硬度10.萌发表面是孢子萌发的场所,必须符合以下哪些条件(BDE)A有抑制作用B无抑制作用C有促进作用D无促进作用E承受的液滴展布面积一致11.农药生物测定中靶标生物包括(ABCDE)A昆虫B螨类C病原菌D杂草E鼠类12.影响杀虫剂生物测定结果的因素(ABCDE)A发育阶段B性别C营养D药剂处理部位E世代13.下列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中,属于定量取食法的是(A)A叶片夹毒法B点滴发C喷粉法D药膜法E喷雾法四:判断题1.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2.在农药生物测定中生物仅指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等。
(×)3.可选用商品药剂或有效含量较低的农药进行毒力测定。
(×)4.增加试验重复次数以减少每个重复的生物个体可以减少的试验误差。
(√)5.评价杀虫剂杀卵作用毒力时可通过计算卵的未孵化率来进行统计。
(×)6.当自然死亡率小于5%。
进行统计分析时死亡率不用校正(×)7.离体测定可筛选出具有杀菌防病活性的化合物。
(√)8.H.L.B值指亲水亲油平衡值(√)9.凡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固态或液态原药均可制成乳油(×)10.若以高粱作为除草剂供试材料时应尽量采用同一穗的顶部种子(×)11.叶部内吸法是杀虫剂內吸毒力测定的唯一方法(×)12.通过计算卵的未孵化率和幼虫死亡率可评价杀虫剂杀卵作用毒力(×)13.当自然死亡率大于20%,对试验结果无影响(×)14.活体测定不能筛选出具有杀菌防病活性的化合物(√)五:简答题1.简述悬浮剂的概念及其优点答:①概念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原粉,表面活性剂和水经超微粉碎工艺制成的一种流动性浓悬浮糊剂。
②优点:与可湿性粉剂相比,加工中分成污染较小,药粒小而分布范围窄,悬浮率高(大于等于90%),在同等有效成分用量大其药效高。
与乳油比较,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而是材料成本低并利与环境保护,在同等有效成分用量下,二者药效相似。
2.简述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统计分析原理及致死中量计算方法。
答:原理:①计量转换成对数:昆虫对药及敏感性分布是一个偏正态分布,浓度和死亡率做成的曲线为不对称“S”曲线,为方便计算,浓度换算成对数值是曲线变换成对称的“S”曲线。
②死亡率转换为几率值“S”曲线进一步转换为一条直线。
计算方法①卡方测验x²=∑(r-np)²/wp(1-p) ②致死中量的标准差和标准误计算③求致死重量置信区间3.简述杀虫剂混合应运的结果和统计分析方法。
4.1987年制定的“新农药研究数据库应运系统”中要求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方法包括哪些答:①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②茎叶处理③玉米根长发④小麦去胚乳法⑤稗草胚轴发⑥番茄水培法⑦活性培养皿法5.简述粒剂的优缺点(与粉剂相比)答:优点①在生产水平上,粉剂污染小,可用载体种类多,比表面积小而提高贮存防潮能力②应用上,着药目标性强,有些助剂具有控制有效成分释放作用而延长残效,是要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缺点加工成本较高6.简述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技术的应运7.简述标准目标昆虫的概念及要求答:概念,之在生物测定中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并且抵抗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的试虫群体。
要求1.易饲养,繁殖力强,不互相残杀,不受季节限制,能保证常年供应充分。
2.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经济意义 3.生活及抗药力要稳定及均匀一致 4.选用合适时期,年龄的试虫群体或混合群体作为测试对象 5.便于进行移取处理六:论述题1.试论述农药生物测定的内容及应用。
答1.测定农药对昆虫,螨类,病原菌,线虫,杂草以及鼠类等靶标生物的毒力及药效,包括除害范围,作用方式,作用的点等。
2 .研究农药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包括农药对植物的刺激生长作用和植物的药害作用。
3.筛选新农药品种 4.研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规律,为定向创新新农药提供依据。
5.研究农药理化性质及加工剂型于毒效的关系,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6.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理状态及外界环境条件与药效的关系,以便提高农药使用水平,做到适时用药。
7.测定不同农药混用的效力,为农药合理混用及寻找增效剂提供依据。
8.对有害生物药性的检测和研究克服或延续抗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9.研究农药的作用机理及生理效应,如拒食,不育,忌避,杀卵,性引诱,及激素功能等。
10.利用敏感生物来测定农药的有效含量及残留量。
2.试论述生物测定中应遵循的原则。
答1)影响因素的控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杀虫剂的理化性状和昆虫的生理状态都有影响;而杀虫剂理化性能的变化能影响对昆虫的毒效;昆虫的生理状态,如发育阶段、龄期、性别等的不同对杀虫剂有不同的耐药力。
(2)必须设立对照:一般有3种对照:①空白对照:即完全不处理(在自然状态下);②溶剂对照:即不含有效成分的溶剂、乳化剂等。
如以丙酮配制的药液进行点滴试验,那么对照组就应点滴丙酮,这是为了消除溶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③标准药剂对照:标准药剂是指在生产中对某种目标昆虫常用的有效药剂,不仅可以同新农药对比,还可以消除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试验要求来设立,一般至少设两种对照。
(3)必须设重复:一般重复三次,每个重复20-50头试虫。
(4)供试的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生物测定中所用目标昆虫应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饲养得来或采自田间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在生理上、发育上尽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