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李白简介
•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 “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幼年随父 自中亚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 天宝元年(742),被唐玄宗召入长 安,供奉翰林。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 日趋腐败黑暗。李白秉性耿直,对黑 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 诋毁,在长安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 离京。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 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任永王 幕府并因此获罪,被系浔阳狱,不久 流放夜郎。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 东归,61岁卒于当涂。
尾联细节描写。
萧萧班马鸣。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 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 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 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 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 情。
总结
本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 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 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 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卜算子
诗名:破山寺简介
破山寺是指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 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 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 山兴福寺”。
•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 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
• 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 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 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 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 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 的景色 。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 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 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 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 作动词,“使……空”。
词语注释
• 1.人:进入。 • 2.初日:初升的太阳。 • 3.竹径:一作曲径,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方。 • 4.禅房:僧侣的住所。 • 5.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 • 6.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 • 7.万籁:各种声音。此:这里。 • 8.但:只。 • 9.磬: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意境瑰奇,
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著有《李太白 集》 。
1.郭:外城
10.萧萧:马的叫声
2.白水:明净的水 3.为别:分别
11.班马:离群的马,此 指载人远离的马
4.孤蓬:又称“飞蓬”,这里比喻飘泊无定的游子
5.征:远行
6.浮云:漂浮的云
7.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8.落日:比喻朋友象下山的太阳一样挽留不住.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 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 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 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 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 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 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 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
惠院,后迁临皋亭。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 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 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 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到黄州 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 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 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清晨我走进这破山古寺,初升 的太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竹间小路通向幽静的去处, 清静的禅房更显得草木深深。
明媚的山野风光使飞鸟更加 快乐,潭中的清影使人的心境 得到净化。
各种声响都在这里消失,只 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 扬的声音。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 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 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 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 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 宁静。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 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 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 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 愤慨和反感。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 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 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 种声响。“俱”,都,全部。“寂”, 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 于此句。
鸣……
分析
写景,分别处的 山水,色彩明丽。
送友人[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 首联对偶, 白水绕东城。 别开生面
对朋友飘泊生涯 的关切。
此地一为别, 颔联点题, 孤蓬万里征。 分手时的离情
别绪。
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浮云游子意, 颈联抒情,对偶 落日故人情。 情景交融。
抒发与友人难舍难 分的情绪。
挥手自兹去,
提问
中心思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 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 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题破山寺后禅院
Hale Waihona Puke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 )音。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 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 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 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 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 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 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 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 《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9.自兹去:从此离开
词解
译诗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