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测试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
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骎骎(引用者注:意为迅疾)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
”对该诗理解正确的是A.“御园火”是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和整个世界。
”在此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A.创办福州船政局B.收复台湾C.创办轮船招商局D.收复新疆3.鸦片战争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下属于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4.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按其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末代皇帝》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5.梁启超说:“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6.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③发动武昌起义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建立兴中会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③⑤C.⑤①③②④D.②①④⑤③7.“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
它说明辛亥革命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9.如右图《新申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共“一大”1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11.下图所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12.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强渡大渡河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13.刘红同学在作文《我的爷爷》中写到:“爷爷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②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
③抗战时期参加了平津战役。
④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
”作文中关于“我的爷爷”经历的描述可能真实发生的是A.①②④B.②④C.②③D.①③④14.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
1933年该馆出版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
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15.右图中的“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A.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16.暑假期间,苏州某中学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西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B.林海雪原,抗日英姿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D.井冈烽火,燎原之势17.下图为民国三十二年晋察冀边区银行印制的货币,该货币有助于研究中国哪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8.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
材料主要反映了A.全面内战已经爆发B.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19.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
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
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是近百年首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20.怀揣梦想穿越历史,放飞梦想走向未。
“中国梦”激励着国人前行,近代著名的张骞弃官从商,履行的是A.君主立宪梦B.民主共和梦C.民主科学梦D.实业救国梦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22.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并一直影响到后。
24.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未能粉碎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5.1948年,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2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艰难发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8.在中国近代史上,东南沿海地区历是被列强侵略的重点区域之一。
《南京条约》将长江下游的▲开辟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割给日本。
29.陈毅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928年4月,陈毅与▲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48年11月,陈毅参与了▲战役的统一指挥,该战役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四、材料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三: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杨秃枝在寒风中颤抖。
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陈伟国《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1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治近代化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概括说明康有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张謇身上感受到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具有怎样的价值追求?(1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31.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洋务运动中,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位历史人物。
(1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洋务派相比,康有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1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2分)(4)据材料四,指出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内容有了什么新的变化?(1分)(5)据上述材料,概括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1分)3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