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游戏与幼儿成长解析
在为学习“7的组成”而设计的游戏角,几个孩子 在打保龄球,“我打中了4个”,“好,还剩1个 ,我打中了6个”,“你不行,只倒下了2个,还 剩5个”——老师招呼洗手吃点心,一个幼儿对 另外一个幼儿说,“等一会我们再来玩。” 操场上一群戴着头饰的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 行着“小兔采蘑菇”的游戏,研究者问:“你们 在玩啊?”一个幼儿回答:“不,我们不在玩, 我们在做游戏。”但同一个幼儿在这一活动结束 后的自由时间里拿来了小兔的头饰说:“我们来 玩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好吗?”
“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 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 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 性健康地发展。”
游戏用英语怎么说?
游戏英译play,侧重于“玩”。
这些特征有:
(1)自由选择或自愿参加; (2)自主决定; (3)无功利性目的; (4)积极的情绪体验
7
教育部2012年5月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征求意见稿)》在教育建议中有这样的说法:经常与 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 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 发展;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 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 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利用游戏模拟进行安全 教育;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利用游戏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发展幼儿的同伴交 往能力;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情景 ,发展幼儿的科学 与数学概念等。 总之,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达成,都强调了游戏的作 用
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既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儿童充分自我表现,按照自 己的需要自主活动(即游戏);
• 又要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与学的活动,让 幼儿获得游戏般的体验;以此真正实现幼儿园以游戏 为基本活动。
儿童的成长需要游戏,让儿童去游戏!
什么是游戏?
老师在为游戏而 游戏,幼儿在为 老师而游戏?
游戏和教育 有什么区别?
说是在游戏,幼 儿的游戏体验 在哪? 怎样才算做到了 以游戏为基本活 动?
由于游戏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要给游戏下一个让所有 人都认同的概括化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对“游
戏活动的”界定:
游戏场面显得热闹壮观,在一旁观摩的老 师啧啧称赞:“这个游戏活动组织的真好!” 但是幼儿的反应和体验是怎么样的呢?我 们来关注一下。 答案是完全不同。 当老师宣布“今天游戏玩到这里,小朋友 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了”时,两个男孩子走到一 起,“现在好了,老师的游戏玩完了,我们到 外面去玩我们自己的游戏吧”。
《幼儿园工作规程》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
第二十一条
教育工作的原则中: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二十五条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应 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 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 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游戏与教育的目的都是要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幼儿的游戏体验
例如: 一个教师以“找朋友”(算式找答案)、“开 火车”(数字接龙)、“跳格子”(单双数) 等多个精心设计的游戏,组织了一次教学活动 ,形式热闹,但孩子并不愉快。活动结束时孩 子们说,“现在我们可以玩了”。 一个中班教室门口的家园之窗,贴了一张“一 周活动安排表”,以语言游戏、数学游戏、体 育游戏、科学游戏、音乐游戏等概括了学科知 识的学习,并列出了具体游戏活动的名称。但 这个班上的孩子却说,“幼儿园没意思,玩的 时间也没有的”。
8
9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成长
(一)什么是游戏?
情景回放一: 幼儿园数学活动,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 备了一个小框,框里放着五颜六色的塑料 片。老师对小朋友说:“下面老师请小朋 友们一起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把相同颜 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看谁做得越快越好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小朋友们立即开 始动手操作起来。
1.表情:无论是专注认 真的表情还是微笑、嬉 笑、扮鬼脸(夸张变 形)、哈哈大笑,儿童 在游戏中的表情特征说 明儿童在游戏中身心总 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 活动状态,而不是消极 被动的状态。 游戏区别于无所事事、 闲逛、坐着发呆
2、动机 (1)内部动机 “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2)直接动机 “玩即目的” 游戏过程本身就能使儿童感到满足
浙江省安吉县机关幼儿园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看惯了城市里在钢筋 混泥土堆砌的有限空间里玩耍的 幼儿,安吉美丽乡村幼儿园那纯 天然、寓教于乐的景象让我们感 慨万千。安吉幼教管理部门通过 专业的知识指导,调拨经费,将 具体操作权下放幼儿园,最大程 度将政府与社区资源及大自然相 融合,为幼儿创造生态式教育, 极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为 幼儿打造幸福童年,同时促其发 展,这样的幼教目标与国际幼教 倡导的先进理念不谋而合。”
游戏与教育: 本质不同,但内容与结果趋同
游戏:自然发展
• 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不受外力约束 • 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 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 • 游戏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的自我表现活动 •儿童获得游戏体验
教育:引导发展
• 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 • 立足于以教育的目标、任务和 内容为核心来组织活动 • 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 受新知识的活动 •儿童获得知识技能
游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最大特色和亮点, 儿童是否幸福,取决于童年有没有游戏。
国家政策文件对幼儿游戏价值的认可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科 学保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 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 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 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 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要求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情景回放二: 幼儿园的活动室里。老师正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 室被分割为不同活动的角色游戏区,有“娃娃家”、“医院”、 “饭店”、“糖果厂”、“商店”、“公共汽车”等。幼儿按照 自愿报名的原则去了不同的游戏区。教师在做巡视指导,当她发 现“医生”闲着无事可干的时候,就赶紧跑到“娃娃家”,提醒 “妈妈”宝宝生病了。在老师启发下,“爸爸”、“妈妈”赶紧 抱上孩子,坐上“公共汽车”,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糖果厂”的小工人用糖纸包完糖果(橡皮泥)以后,坐着发呆。 老师不失时机地跑来,告诉他们“今天是周六,该大扫除吧? ”…… 整个游戏过程,老师忙得不亦乐乎,从这个区到那个区,启 发诱导。通过她的穿针引线,各游戏组之间发生了横向联系,成
幼儿游戏与幼儿成长
主 讲:禹
琳
邮箱:yulin_98005@
教师简介: 禹琳 200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高级育婴师 育婴师考评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学前教育小学化
某幼儿园的招生广告上写着:培养孩子“一
岁能背诵五言绝句,两岁识字2000个、背诵30首
以上古诗,三岁识字达到3000个,四岁左右能流
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游戏的教育化” 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 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 的服务功能。 2、“教育的游戏化” 这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 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 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 无论何种方式,保证幼儿活动过程的游戏体验非常重要。幼儿在活动 中游戏体验的强弱,取决于教师的控制程度和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 自由程度;教师控制越多,幼儿的自由度越低,教学的游戏体验就越 弱。
畅地读书、看报纸,五六岁时会使用汉语字典,
喜欢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言道:“业精 于勤而荒于嬉”? 孩子在幼儿园就 是玩,学不到什 么东西? 游戏与学习对立? 与发展背离?
4
学前教育应该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怎样的基础?
严重违背幼 儿成长规律
阻碍了幼儿 的身心健康 成长
最终导致幼 儿“厌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