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钢筋工程量手算详解
A
16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 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 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 时, 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2φ22为通长筋, (2φ12)为架立钢筋。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800mm a=45度
A
46
下面以一个实例具体介绍梁配筋的计算规则:
A
47
A
48
A
49
A
50
A
51
A
52
A
53
A
54
A
55
A
56
A
57
A
58
A
59
A
60
A
61
A
62
A
63
A
64
A
65
A
66
B:下部 T:上部 X:从左到右 Y:从上到下
即b×h1/h2。
A
14
加腋梁
悬挑梁
A
15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 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 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 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 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 13φ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 箍筋,间距为150;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全部为4肢箍。 又如 13φ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 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柱子是梁的支座
特点: 支座内箍筋连续通 过,基础板同理
A
10
谁是谁的支座
梁(或墙)是 板的支座
与梁平行的钢 筋不进入梁内
A
11
回总目录
平法梁配筋计算
A
1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φ8@100/200(2) —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25
——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集中注写的形式
A
20
2)梁原位标注法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
非连接区=max (1/6Hn、500、Hc)
A
115
顶层中柱主筋长度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 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 +12d
非连接区=max (1/6Hn、500、Hc)
A
116
顶层边柱主筋长度
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 +1.5锚固长度(65%) 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
固长度(梁高-保护层+柱A 宽-2*保护层+8d ) 117
基础箍筋根数计算
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
A
118
-1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
A
119
A
120
A
121
A
122
A
123
A
124
1层箍筋根数计算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 度-50)/加密间距+1
钢筋工程
• 钢筋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钢筋类别、钢种 和直径分别以吨(t)计算其重量。
• 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钢筋设计展开长度(m)×相
应钢筋每米重量(kg/m) • 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符合规范
A
1
A
2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谁是谁的支座
基础(或者基础 梁)是柱子的支座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的纵向筋规格不同时,须在支 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纵筋相同时,可 仅在支座一边标注,另一边可省略标注。
A
22
②梁下部纵向钢筋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用“/”号将各排纵向钢 筋自下而上分开。 例如梁下部注写为6φ25(2/4)表示梁下 部纵向钢筋为两排,上排为2φ25,下排为4φ25,全部钢筋 伸入支座。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 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如梁下部注写为6φ25 2(2)/4 表 示 梁 下 部 为 双 排 配 筋 , 其 中 上 排 2φ25 不 伸 入 支 座 , 下 排 4φ25全部伸入支座。
A
25
④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时,则采用 原位标注的方法标注此跨内容,施工时原位标注优先采用
(2)梁的截面注写方式 梁的截面注写方式是在按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 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 并在剖面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表示梁的施工 图。采用这种表达方式,适用于表达异形截面梁的尺寸与 配筋,或平面图上梁距较密的情况。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 /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 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
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A
125
• 根数计算也可以加密区/间距+非加密/间距 • 逢小数进一
A
126
A
127
A
128
A
129
A
130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主筋计算同前
A
131
变截面
c/hb>1/6情况 上筋下插1.5LaE 下筋上弯折如图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A
75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或(板厚-保护层)
A
76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A
90
A
91
A
92
A
93
A
94
A
95
A
96
A
97
A
98
A
99
A
100
A
101
A
102
柱的钢筋计算
A
103
A
104
A
105
A
106
A
107
A
108
A
109
柱子基础插筋长度
A
110
A
111
A
112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1层层 高—1层非连接区 Hn/3+1层非连接区 Hn/3+搭接长度LlE
A
26
A
27
梁的钢筋布置
A
28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有哪些?
1
1
A
29
常见的梁钢筋
A
30
梁
抗震锚固 长度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A
31
梁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A
32
梁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
A
33
A
67
A
68
A
69A70源自A71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A
72
板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A
73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A
74
板底筋根数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
筋从上自下分开 。如 6φ25(4/2),表示梁 支座的上一排钢筋为4φ25,下排钢筋为2φ25。
A
21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 规格的纵筋相联表示,并将角部钢筋写在“+”号前 面。例如2φ25+2φ22 表示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 在顶梁的中部。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
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
层顶面是1/3净高其余
均为(1/6净高、500、
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A
113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首层层高 -首层非连接区 Hn/3+max(Hn/6, hc,500)+搭接长度 LlE
A
114
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 高-当前层非连接区+ (当前层+1)非连接 区+搭接长度LlE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 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A
13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的形式: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 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 c1为腋长,c2为腋高(图)。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