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

论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

论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两个运动对中国的历史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便是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虽然最后这两个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确实对中国的近代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运动才使得后人有借鉴的依据从而使我们的国家能过更加平稳快速的发展。

说到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的失败当让要从他们的兴起开始。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从未间断并且延续至今的国家。

但在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也就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期,而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这使得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彻底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在此种情况下,尽管只有少数人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但是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人们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洋务运动由此而生,但是其实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兴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兴办近代企业,其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其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还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这些虽然对中国早起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的这些做法却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虽然洋务运动历时30年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正如在上文所说,这些洋务派都是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并非为了使中国朝着自强富有的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他们一方面要发展近代企业而另一方面却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一方面要培养洋务人才可是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科举制度。

所以说这些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其二,洋务运动对外国有着过度的依赖性。

我们都知道在洋务运动之前,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而洋务派官员却又依赖外国兴办学校及企业,这无异于是在与外国同流合污。

最后一点就是洋务企业的管理有腐朽性。

虽然在表面上洋务派创办的一系列的企业有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是在管理方面却是仍旧失忆封建衙门的方式运行。

而在这其中又存在着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营私舞弊、贪污受贿。

真正的人才却要去听什么都不懂的衙门老爷的吩咐,于是造成了无法维持运行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但不能成为中国摆脱贫弱寻求出路的一个契机,也在最后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在19世纪90年代后,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舒服。

而在甲午战争惨败后又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在此时,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前列。

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潮。

在这里必须一提的是戊戌变法的领导
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这些人被称为“维新派”,他们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把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的实行变法。

但是在历经103天后,戊戌变法宣告失败,虽然这场变法极其短暂,但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添下了浓重的色彩。

戊戌变法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思想的启蒙运动,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开创了新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新主张。

但是维新运动最终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维新派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还有就是他本身的局限性,其一,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一味的认为只有依靠皇帝才可以实行维新;其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维新派批判了俄国侵华的事实,但却幻想依靠英、日实现同盟;其三,惧怕人民群众,这一点表现在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正是因为没有人民的力量坐后盾,才使得在最后失败。

这些维新派的人没有意识到真正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

虽然在历史上,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两次运动无疑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历史起到了不可估计的促进作用,也为后来的种种运动及革命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