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PPT教学课件
2x+y-4=0 (1)过点P且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方程为_x_-_2_y+__3_=_0__,
3x+y-5=0 或 x+3y(2)过点P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为7_=_0_________;
35 (3)过点P且直线l夹角为455°的直线方程5 为________;
10
2(4. )若点直P到线直l1线:L的mx距+离2为y+_6_=_0_,和 直 线 l2:x+(m-1)y+m21=0平行但不重合,-则1 m的值是______.
A1
设直线l与l1的夹角为θ,则
52
sin 2
2
52
B1
故θ=450
由直线l1:x+y+1=0的倾斜角为1350,
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00或900,
又由直线l过点P(3,1),故所求l的方程为x=3或y=1。
例2、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
直 线 l1:x+y+1=0和 l2:x+y+6=0 段之长为5。求直线l的方程。 l2 l1 A
只
y1-
要有:点和
又斜由率直(线l可过点有P倾(3斜,角1)算,故,所也求可l的以方 、点P(4, 0) 关于直线5x 4 y 21 0
的对称点是 ( D )
A(-6,8) B(-8,-6) C(6,8) D(-6,-
8解):设点 P(4,0) 关于直线5x 4y 21 0
常依据上面结论去操作.
类型之二 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及交点
例2、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
直 线 l1:x+y+1=0 和 l2:x+y+6=0 截 得 的 线
段之长为5。求直线l的方程。
解: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
l2 l1 A
y P(3,1)
直线l的方程为x=3,
B
O
x
此时与l1、l2的交点分别是 A1(3,-4)和B1(3,-9), 截得的线段AB的长
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
角,l1到l2的角的范围是(0,π).l1与l2所成的角是指不
大
tan θ k2 - k1
于直角的t角an,θ 简 称k2夹- k角1 .到角的公式是
1 k1k2 ,
夹
1 k1k2
角公式是 率都
,以上公式适用于两直线斜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复习
1、a
b
a
b
cos
.
2、当a
b时
a
b
0.
3、如图,指出图中三向量的关系
ab c
c
b
a
二、引入
B
如图,Rt△ABC中,∠C=900,
c
三边分别为a、b、c
a
sinA= a c
c a sin A
sinB= b c
c b sin B
A
C
b
a bc
sin A sin B sin C
设点P(x0,y0),直线L:Ax+By+C=0上,则有 (1)点在直线上:Ax0+By0+C=0; (2)点不在直线上,则有Ax0+By0+C≠0
(3)点 P(x0 , y0 ) 到直线l : Ax By C 0
为:
d Ax0 By0 C
A2 B2
的距离
( 4 ) . 两 条 平 行 线 l1 : Ax+By+C1=0 , l2 :
截得的线
y P(3,1)
〖解三〗设直线l与l1、l2分别相交于 B
O
x
A(x1,y1)、B(x2,y2),则
θ
x1+y1+1=0,x2+y2+6=0。
A1
两式相减,得(x1-x2)+(y1-y2)=5 ①联立 ① ②,可得 x1-x2=5 或
B1
x1-x2=0
y2y由)2〖2=上=5可思2知5维,点直②线又拨l的〗(倾x;斜1-角x要2为)求20+0直或y(1y9-线1y0-20=方,0程
课前热身
1、过点A(3,0),且平行于直线2x 3y 0
的直线方程是_2_x___3_y__6_ 0
2、两直线 x 3y 2 0 与3x 3y 4 0
的夹角是___6_0_0 ______
3、两平行直线 y 2x 和y 2x 5
间的距离是 _____5_____
1、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Ax+By+m=0 2、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Bx-Ay+m=0
能力·思维·方法
类型之一 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运用
1.已知两直线l1:mx+8y+n=0和l2:2x+my-1=0. 试确定 m、n的值,使 ①l1与l2相交于点P(m,-1); ②l1∥l2; ③l1⊥l2,且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
【解题回顾】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A1x+B1y+C1=0 和A2x+B2y+C2=0,则l1∥l2的必要条件是A1B2-A2B1=0, 而l1⊥l2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解题中为避免讨论,
〖思维点拨〗 先讨论x、y系数为0的情况。
例2、(优化设计P105例1)等腰三角形一腰所
在直线l1 的方程是x 2y 2 0 ,底边所在直线l2
的方程是 x y 1 0 ,点(-2,0)在另一腰上, 求该腰所在直线 l3 的方程。
〖评述〗本题根据条件作出1 =2 的结论,
而后利用到角公式,最后利用点斜式求出l3
2、正弦定理 还有其他方法证明吗?
3、正弦定理 还可表示为
a b c ? sin A sin B sin C
(其中2R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1、课堂上,我们一起用向量证明了直角和锐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思考如何用向量证明钝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
2、正弦定理 还有其他方法证明吗?
3、正弦定理 还可表示为
B
解: b c sinB sin C
c
a
B 180 (A C)
A
b
C
180 (45 30)
105
b c sinB 10 sin105
sinC
sin 30
5( 6 2) 19
注:每个等式可视为一 个方程:知三求一
四、应用
2:在ABC中,已知a=28 2 ,b=28 3 ,A=45°,求B和c.
x+y+1=0
得A 3k 2 , 4k 1
θ A1
(
k 1
k 1 )
解方程组 y=k(x-3)+1 得B( 3k 7 , 9k 1 )B1
x+y+6=0
k 1
k 1
由|AB|=5 (3k 2 3k 7)2 ( 4k 1 9k 1)2 52
得
k 1 k 1
k 1 k 1
解之,得k=0,即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1
的方程。
例3(优化设计P105例3)已知点P(2,-1),
60°
A
B
四、应用
(1) b=20,A=60°,a=20 3 ;
一解
(2) b=20,A=60°,a=10 3 ;
一解
(3) b=20,A=60°,a=15.
无解
C
20
20√3 60°
A
B
C
20
A 60°B C
20 A 60°
四、总结
0 A 90
A 90
条件
图形
解的 个数
a<bsinA a=bsinA bsinA<a<b ab
C
C
AD
C
D A B2 B1
C
AB
AD B
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ab C
A
无解
a>b
C AB
一解
五、练习
ABC中,
(1)已知c= 3 ,A=45°,B=75°,则a=__2__,
(2)已知c=2,A=120°,a=2 3 ,则B=_3_0_0_,
(3)已知c=2,A=45°, a=2 6 ,则B=_7_5_0_或__1_5_0.
综上可知,所求l的方程为x=3或y=1
例2、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
直 线 l1:x+y+1=0和 l2:x+y+6=0
段之长为5。求直线l的方程。 l2
〖解二〗由题意,直线l1、l2之间
l1 B
A
的距离为d= | 1 6 | 5 2
截得的线
y
P(3,1)
O
x
22
θ
且直线l被直线l1、l2所截的线段AB的长为5,
3
六、小结
1. 正弦定理
a bc sin A sin B sinC
是解斜三角形的工具之一.
注:每个等式可视为一 个方程:知三求一
2. 正弦定理可解以下两种类型的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如果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如何解三角形呢?
1、课堂上,我们一起用向量证明了直角和锐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思考如何用向量证明钝角三角形 满足正弦定理 ?
a bc sin A sin B sinC
变形式:asinB=bsinA ,asinC=csinA , csinB= bsinC
注:1、敢于从特殊中猜想一般规律。
2、向量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