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PX事件

厦门PX事件

政府并没有说服民众,民众的反对意见仍 很大。

厦门环评座谈会
• 2007年12月11日 • 厦门市通过民众报名、电视台现场直播摇 号产生了一百多名参与在12月13日、14日 举行的“厦门环评座谈会”的民众代表。 • 在这次由市政府、21名专家及百余名民众 代表三方参加的会议上,有近90%的市民 代表发表了反对在厦门投产PX项目的意见
群众游行结果:
前所未有的“听证会”
2007年12月16日 厦门市政府综合各方意见,已决定将 该项目迁往漳州市漳浦县的古雷半岛兴 建。
启示:
• 一、加强对环评制度的合理运用
• 二、勇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 三、正确使用法律来保障我们公众自己的 权利 • 四、公众要积极参与公众事务 • 五、政府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
PX的主要危害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入。 • 健康危害:对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 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 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 蹒跚等症状。 •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工人常 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厦门PX事件
主讲人:陈晨 合作人:李白
事件简介:
厦门PX项目事件是指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 限公司投资的,对二甲苯(PX)化工厂项目。此投 资高达108亿、年产80万吨,厂址设在厦门市海沧投 资区的南部工业园区。 该项目厂址毗距厦门市中心不足10公里。由于担心 化工厂建成后会危及民众健康,该项目引起了民众 的反对,并曾经遭到百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
地 理 位 置
PX
-对二甲苯(p-xylen)的简写
对二甲苯(英语:p-Xylen)是苯的衍生物,其中英文 字母“P”是“para的缩写,意为“对位”。是二甲苯异 构体之一,其余异构体包括邻二甲苯、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是工业中常见的原料,常被大量使用,一般用 于制备对苯二甲酸或聚酯,其聚合产物为聚对二甲苯。
• 2007年6月3日
• 厦门市公安局发布公告,要求游行的组织者在公告发布日开始的三 日内(即截至6月6日)主动到公安机关或所在单位自首,否则将从重 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政府的努力:
• 2007年6月5日,厦门市科协印刷了数万 份宣传册,随《厦门日报》散发给市民。 按照这个小册子的说法,PX毒性并不大, 虽然直接接触会对人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 但它没有致癌性。从理论上讲,PX项目基 本可以做到不排放“三苯”(苯、甲苯、 二甲苯)污染物,对环境影响不大。
群众的反抗:Leabharlann “ 集 体 散 步 ”事件经过:
• 2007年5月20日左右
• 开始有人通过手机短信在厦门市民众中间传播反对PX项目的信息。
• 2007年6月1日
• 爆发游行 ,民众举着写有“反对PX,保卫厦门”、“爱护厦门,人 人有责”等字样的横额及标语,政府决定缓建。
• 2007年6月2日
• 在市政府附近游行示威,约1000人参加,后来因突然下起大雨,游 行队伍便解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