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决定开展“文明礼仪在身边,不给他人添麻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礼仪在身边,不给他人添麻烦”
二、活动内容
以践行《城阳区小学生、初中生八个好习惯》(见附件1,以下简称为“八个好习惯”)为主要活动内容。
三、活动目标
使全体中小学生熟知“八个好习惯”内容,深刻理解其内涵,从初步养成八个好习惯做起,知晓并践行如何“不给别人添麻烦”。
使全体家长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可以让学生成人、成才,为塑造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四、活动过程
(一)宣传发动阶段
利用宣传栏、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网校等形式,在学校、家庭、社区中进行宣传发动,明确活动的意义、任务、措施,使每个学生知晓“八个好习惯”,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与学校做好配合。
本周内各班级要通过全体教师会、主题班会、演讲、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如何做才能不给别人添麻烦。
班会的方案第二周本上交团总支。
(二)组织实施阶段。
针对“中学生八个好习惯”展开活动。
1.各班要与原有养成教育目标相结合,制定具体的方案及细则。
征求学生本人和家长的意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行为习惯与家庭成长环境,让学生和家长选择每周每月的训练重点,将习惯培养细化分解到周、月的教育目标中,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套餐”,使人人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好习惯养成计划。
第三周周一张贴到各班宣传栏中。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第四周各班上交5份“文明礼仪在身边,不给他人添麻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手抄报、3份漫画。
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演讲、快板、讨论、表演等形式,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强化认识八个好习惯。
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加强监督和评价,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学生都养成八个好习惯。
3.建设班级文化。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积极探索,建设班级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尊重不同学生,创造班级特色。
4.注意收集过程性资料。
总结和发现活动中的鲜活经验和突出典型,并将信息(含文字性、图片、录像、照片)及时上报团总支。
(三)总结评比阶段
4月份我校将活动月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
彰。
将打破级部评出文明班级9个,文明学生60余名,培养学生文明好习惯的优秀导师9名。
(四)巩固推广阶段
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活动,坚持“八个好习惯广而告之,八个好习惯广而习之,八个好习惯常而持之”,逐步构建养成教育工作评估评价机制,切实推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我校将制定养成教育量化标准,实施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保持已有的良好行为。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文明礼仪在身边,不给他人添麻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创新“实践德育”活动形式,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重要意义。
(二)创新方法,强化效果。
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入手,防止“高、大、空、远”的说教,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对不良行为的学生采用当“义工”等科学的矫正方法,让学生为自己行为负责,增强教育实效。
(三)广泛参与,形成合力。
要紧扣活动主题,注重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教育,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引导家长给孩子树立榜样,共同形成良好教育环境。
“文明礼仪在身边,不给别人添麻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
附件1.城阳区中小学生、初中生、八个好习惯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附件1:
城阳区初中生八个好习惯
1.感谢帮助你的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2.宽容他人的过失,不给别人添麻烦,妨碍他人要道歉。
3.别人发言认真倾听,公众场合保持安静。
4.诚实守信不骗人,友爱谦让不打架,自己责任勇承担。
5.新课前先预习,作业前先复习,错题集常编辑,听课本勤整理,课外书常阅读,时事新闻多关注。
6.保护自己,见义巧为,维护正义。
7.每天在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保持微笑。
8.吃有营养的食物,每天锻炼一小时。
关于在全校学生中开展
“文明礼仪在身边,不给别人添麻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
城阳九中
二○一二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