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程燕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程燕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程燕
发表时间:2019-09-11T14:21:34.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程燕
[导读]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信息需要去处理,因此与互联网所伴生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同时对大量及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总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尼勒克县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5700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信息需要去处理,因此与互联网所伴生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同时对大量及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总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环境污染因子的分析,结合多种环境信息进行最终的结果评价与未来发展预测,它也有着自身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而且传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因此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环境监测行业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大数据技术;应用策略
环境监测大数据实际上也是在国家大数据的整个建设趋势下发展。

环保部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在过去几年中,发布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在未来五年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用数据管理,将环境监管精准化,这代表数据的监管。

环境的监测、监察、执法、预警都是要用数据说话;二是用数据决策,将综合决策科学化,这个科学化就是用数据说话;三是用数据服务,将公共服务便民化。

新《环保法》公布后,环境数据要对外公开、透明。

同时,应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切实做好为公众服务。

1.概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处于信息经济时代当中,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因此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供人们参考使用。

所谓大数据,即是指当人们采取必要信息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一化的物体或者参考物进行分析,而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处理。

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更迭发展,大数据的定义与内涵也被不断丰富与完善,从大数据整体角度来说,其所具备的优点在于数据量丰富、数据运算迅速、种类多种多样等,所以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实用价值。

2.分析环境监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存在的不足
2.1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保密工作不完善
现阶段,大数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

而当环境监测人员完成环境监测工作以后,便将获取的海量数据直接存储与数据保护库当中,但是由于监测人员主要采用信息化保存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无法满足信息化保存的基本要求。

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储存工作时出现了各种难题与故障。

例如,环境监测人员利用信息技术保存数据化信息之后,并未完善信息保密工作,导致环境监测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轻易破解,甚至造成数据泄漏问题,严重损害了环境监测单位的经济效益。

2.2网络环境缺乏安全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当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随着而来的是网络不安全性带来的威胁,其中主要以信息泄露与网络攻击为主。

由于存在这种不安全性,导致环境监测过程中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使得环境监测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环境监测完成以后,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信息传递工作,当政府部门与环保部门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

即使当前环境监测部门已经开展了信息保障措施,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同时由于环境监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制度缺陷,导致网络犯罪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使得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3环境监测数据清理不彻底
当利用大数据进行环境监测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由于信息采集并未明确规定相关要求,使得信息采集工作往往不够完善,甚至出现一些无关性数据。

故此,若想确保大数据采集的精准性,提升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效率,则应该完善信息清理工作,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应用价值,确保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完善性。

然而,在实际的数据清理工作中,由于环境监测人员并未对数据清理工作进行分类,甚至对正在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致使数据采集工作效率与质量不断下降。

3.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合理应用策略
3.1利用大数据对环境监测内容进行分类
将大数据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可以合理的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类。

其一,对生态环境监测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降水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土壤监测数据、电磁辐射监测数据等。

这些数据主要由环境质量监测部门产生,并应用于监测生态质量工作中。

其次,污染源排放数据。

主要包括:废气污染源、在线监管数据、污染费征收等。

这些数据主要应用于环境的监管工作当中。

最后,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数据。

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地理国情、用水量等,这些数据通常以数据库或者图像的形式存在,用于环境数据统计管理中。

3.2加强信息保密系统
在对信息数据进行保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硬件设备,同时还需要强大的网监系统为数据的储存保驾护航。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工作人员能够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工作人员在对信息进行储存之后,还要对数据化信息做到全面的保密处理,或者全面完善保密工作,同时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时,可以采用相对严谨的密码方式,同时对密码进行严格控制,设置防火墙,保证环境检测单位工作完善进行。

3.3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将信息传递给政府部门,所以环境监测人员应该结合工作情况加强信息的保密工作,确保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信息泄露的事件。

举例来说,环境监测部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首先应该设置好信息密保,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其次,数据传输应该采取专门渠道,既要保证信息传输的速度,同时应该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

3.4优化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工作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一旦数据存储工作流程出现问题,将导致储存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进而造成数据的损坏与丢失,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应该对数据进行定期处理。

例如,利用大数据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一些出现问题的数据采取补救措施,进而借助于人工模式加强信息数据的补采。

3.5借助于大数据提升生态环境综合预警水平
环境监测中涵盖着海量的数据信息,监测人员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来对海量的、分散的环保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来掌
握环境的具体情况,借助于态势推演、研判决策等步骤将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传递给政府与社会公众。

首先,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环境预警预报。

利用大数据可以对大气污染预警进行准确监测,以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的出现时间与过程,进而采取合理的预警措施。

其次,利用大数据对预警信息准确研判。

一旦环境监测中发现污染事件,便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放大功能实时掌握污染事件的进程,同时发布有效信息,如环境污染预警、求援方案等。

借助于大数据可以将环境的具体情况实时发布到网络平台中,这便是传统信息公开方法无法实现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环保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

在环境监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环境监测的效率与质量,并且能够为环保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故此,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应该加强环境监测的数据保密工作,完善网络环境,科学管理数据信息等,进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建设。

参考文献:
[1]林选福.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7):123-124.
[2]李璐.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69+171.
[3]贾俊乾,张帅.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3):86+88.
[4]解辉.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研究[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