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复习的四个专题,我们已经进行了: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今天开始进行诗歌的表达技巧。

开始ppt1,今天我们学习的目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的知识,了解高考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式,熟悉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开始ppt2诗歌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四个方面。

开始ppt3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我们重点关注抒情中得间接抒情,其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可以举出例子吗?
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于谦《石灰吟》
开始ppt4表现手法: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关注虚实结合。

可以举出例子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开始ppt5修辞手法:这里我们重点关注,用典、双关。

可以举出例子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六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拓跋焘、廉颇)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开始ppt6行文结构:起承转合这是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法。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复习了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以后,我们走进近三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看看关于表达技巧题的考察情况。

2011年江苏高考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第二问诗歌的第三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点一名同学读诗歌
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010年江苏高考题《送魏二》王昌龄第三问: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点一名同学读诗歌
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009年江苏高考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第一问: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点一名同学读诗歌
借代
【方法讲授】
我们基本可以归纳,古代诗歌鉴赏题,
设题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我们也归纳出了一般的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分析1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5分)
明确:A借景抒情。

B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C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的伤感之情。

例题分析2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例题分析3
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第三句采用曲写 / 侧面虚写的写法 (步骤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步骤二)。

这样,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感人至深(步骤三)。

例题分析4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动静结合”这一手法的?(5分)
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雨后池塘静态美。

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的雨滴吹落到荷叶上的“万点声”,写出雨后池塘的动态美。

C、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组成了一幅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题分析5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A、突出色彩描写,诗中有画。

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

C、景中含情,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
【拓展训练】
1、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1、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2、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3、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
3、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4、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
4、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