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课前导入】导入一“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重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须“勤奋”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学习的文言文——《孙权劝学》。
导入二《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答:吕蒙)是的,但吕蒙年轻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后来怎么会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如何做的。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己于国都意义重大的道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1.朗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1.朗读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
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探究法。
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何等重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则阐述了学习须“勤奋”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学习的文言文——《孙权劝学》。
二、基础积累1.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及其作品,请看大屏幕,完成填空题。
(多媒体显示)(1)司马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2)《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该书是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共1 362年间的史事。
(学生完成,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识记)明确:(1)君实北宋政治史学(2)资治通鉴编年战国五代2.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你会读下面的字吗?请看大屏幕,给加点的字注音。
(多媒体显示)卿.今当涂掌事( ) 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 孰.若孤( )(学生完成,互相订正。
教师出示正确注音,学生练读)正确读音:qīnɡ yé shè shú3.文中有很多文言知识你掌握了吗?请看大屏幕,完成练习。
(多媒体显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3)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并订正,教师出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①当道,当权。
②事务。
③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④粗略地阅读。
⑤指历史。
(2)“邪”“耶”语气词。
(3)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4.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正确答案:(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5)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三、讨论探究1.孙权是如何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的?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的。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四、演读课文1.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2.欣赏动画短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3.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五、反思探究1.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做法值得借鉴?(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六、拓展延伸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案例二【教材分析】《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本文用语不多,但文章简练生动,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重视学习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揣摩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之处。
【教学设想】教学本课以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这四个步骤为教学思路。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
“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自主学习简单的文言文,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运用,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
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本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地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话说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以军务繁忙推托,以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无所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预知后事如何?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辨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对照注释读通课文。
培养学生看注释的习惯。
2.单个学生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
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读,读出古韵古味。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地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朗读做出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
三、析读课文采用文白互读的方式,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用白话文进行解说。
解说时力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
这样可避免传统逐字逐句翻译的机械和刻板,既可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文白互读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
同时,通过投影对常用文言词汇进行疏通检测,本课的重点也得以突破。
四、品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品读课文。
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合作探究阅读,品味赏析以下五个问题:1.孙权是如何规劝吕蒙的?用原文语句作答。
2.孙权劝说吕蒙的话,反映了他对吕蒙怎样的态度?3.吕蒙的改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而别”?5.孙权的话与鲁肃的话情调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答案: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定,指出“学”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指出“学”的重要性。
2.严格要求、充满期望。
3.可从鲁肃对他的评价中侧面反映出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
设计意图:这五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五、创读课文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参与到对文本的再创作活动之中。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
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这样又达到了课堂练笔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六、本课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前提下,教师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提高、拓展学生的纵深思维。
七、教师结语同学们,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严格要求 关心部下 勤奋好学 循循善诱劝↓吕蒙:知错能改 虚心听劝 学有所进赞↑鲁肃:敬才爱才 真诚待友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