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沙湾小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交流资料
秦建华
h
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课程标准
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 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 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我们看到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不断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教材也为教师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充分的体现了“以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教学方式和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教材思想。为进一步提 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让学生积极主 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 习的方法和技能,我们提倡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 式,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优化课堂,使 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 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h 向“我要学”,由“我 2 学会”向“我会学”转变。
h
7
(二)以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为依据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
动活泼地发展”,即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 过程。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 最直接的内驱力。教学设计要充分激发并保 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 性。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 让学生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调 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是学生的学习 过程愉悦,精神饱满,h主动求知,主动发展。8
h
3
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
1、导入(复习,情境设计,新课导入——温故知 新,激发兴趣) 3-5分钟
2、学习新知(明确目标任务,分解任务,落实任
务——预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0分钟 左右
3、检查反馈(演练、表演、展示、发现问题—— 团队整体达标,小老师纠错)10分钟左右
4、巩固拓展、延伸(重难点突破,巩固知识结
一定不知道,学生不知道的不一定讲;
6、没有固定教学模式,总在摸索,等于没有理论 指导;
7、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越高效越反动; 8、学生求知欲不高,成功体验不足,竞争意识不
强,兴趣不浓等非智力h 因素没有充分考虑。5
二、理论依据
(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
构,知识拓展延伸,德育渗透,优生拔高展
示)5分钟左右
5、作业(强化记忆,精讲多练——进一步检查学 习效果,发现问题,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
练)2-3分钟
h
4
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教师懒于探究,不愿创新; 2、课堂教学几个环节不明确,对时间没有严格要
求;
3、没有充分发挥学生预习的作用; 4、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优生带动后进生; 5、教师不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程度,讲的学生不
h
9
三、课题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
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 其教学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 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策略。 我认为简约高效的课堂一定是遵循了教育规 律的基础下某种具体的表现和情景,通过这 些现实的、有效的课堂实境必能概括和构建 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
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一定时
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对构建教学模式具
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从人的认识角度进行分析,课堂教学
轮椅人士沦为基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
一次将心理学原理运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分析;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
课堂教学模式;
2、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
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中的阅读、作文
教学模式;数学中计算、应用教学模式;
英语中单词、对话、阅读教学模式等;
h
12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法、文献
法、实验法、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我校推 进该课题的基本做法是:
1、自上而下——宣传发动 学期初,学校就明确指出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行为,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丰富和提升自身
的专业素养,形成本校扎实、朴实、高效的课堂教
学模式和风格,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形成特色;
4、借助教材,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
意识。
h
11
五、研究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
美术、音乐、体育、思品等各学科一般
h
10
四、研究目标
1、依托教材,通过研究、概括、借鉴等构建符合本
校实际的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形成具
有一定推广价值、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2、借助教材,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
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的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以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 论为依据
小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 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内容的确定、方法 的选择和评价方式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 的形成。
的教学思想,创建了“五阶段”课堂教学模
式。
h
6
还有,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赞可夫
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化教 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都对建构高 效课堂教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先进的 学习理论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 开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视为 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高 效课堂教学模式应充分反映这些思想。
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解读能力和对新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程度不同, 尤其是追求高效课堂的假设与常态课堂的现实 差距太大,教学理论不能有效嫁接应用于新教 材教学实践,或懒于钻研,固守传统的“以教 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 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探索能力的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 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 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 缺乏成功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