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来是这四种【新知识】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来是这四种【新知识】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来是这四种
文章导读
众所周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是会导致人们出现听力减退的症状的,这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了解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来说就变的十分重要了。

其实生活中,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是有四种的,第一种就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一、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

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

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

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

用鼓膜切开术。

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

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

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