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这是进行学业测试的传统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标准化测验要经历一系列的基本程序。

1.明确测验目标
2.确定测验内容
通常这是在内容抽样和测验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般而言,这个过程由双向细目表来确定测验内容中所涉及的每一内容范围的相
对比例、测验目标中每一层次目标的相对比重、每一测验目标层次
在每一测验内容范围上的相对比重。

双向细目表通常由测验目标、
测验内容和权重构成。

在收集测验材料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测验材料要适合测验目的;(2)测验材料要能够代表该教材的全部
内容;(3)测验材料要有普遍性;(4)测验材料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并能
鉴别学生的学习水平;(5)测验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3.测验设计
测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测验形式的确定,即
测验采用何种形式的问题;(2)测验题目形式的确定,主要有主观题
和客观题两种类型;(3)测验具体题型的确定与题目编制,即确定主
观题和客观题的具体形式并进行相应的题目编制;(4)测验题目的确定;(5)测验时间的确定;(6)测验题目的编排。

4.测验的技术分析与鉴定
测验的技术分析与鉴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程序。

(1)编写复本与
进行预测。

前者是重要考试的必要步骤;后者则希望获取考生的信息,作为测验定量分析的依据。

(2)测验的质量分析,主要包括定量和定
性两类分析。

定量分析包括题目的难度分析、区分度分析、信度分
析和效度分析。

(3)测验的标准化。

在标准化测验中,不同的题型有
不同的应用和设计技巧,后面有专门的叙述,这里不再重复。

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法、概念图、量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替代性评价方法,在后面具体领域的评价中有详细的叙述,这里不再重复。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课堂观察是搜集资料、分析教学实施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

课堂观察的内容包括:师生交往的方式;教师提问的次数和问题类型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教室的空间布局、班级规模等因素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主要有:课堂教学录像、录音;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堂实录;座位表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学习效果的后测分析等。

调查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取课堂教学评价信息的手段。

调查是一类方法的总称,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调查方法,而不同的调查方法所适于收集的评价资料也是不同的,即不同的评价内容需要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这是获取课堂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

采用随堂听课这种方法,通常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事先准备
2.课堂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可以进行全过程观察和有重点观察。

前者是指评价者全方位地观察课堂教学过程。

在观察过程中,评价者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一些特殊行为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对这些行为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

通常这一类观察的难度较大,要求观察者有熟练的观察技能和丰富的观察经验。

有重点观察则是指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往往会借助一些事先准备的观察工具。

有重点观察还包括评价者事先与教师拟定评价重点,如重点学生、重点事件等,在随堂听课中有意识地围绕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观察。

3.课堂记录
课堂记录是伴随课堂观察进行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事先选择或研制的观察工具进行记录,如弗兰德斯的相互作用分析系
统等;二是描述记录法,它需要对课堂中的语言和非语言都进行记录,描述记录要求记录时应尽可能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完整地
记录下来,即进行课堂教学实录。

当然也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记录。

在记录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一些非预期事件的记录,这些事件及其处
理往往能够更清楚地反映评价者的行为动因。

4.课堂快速调查
常用的快速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简单测试题,这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二是微型问卷调查,向学生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如“你今天上课举了几次手?”“你愿意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学习
吗?”“老师讲的课都能听懂吗?”“你对这堂课满意吗?”等。

5.评价结果的反馈
它是指通过编制评价量表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使用量表评价法时,量表中的指标或指标体系是评价的
基础。

指标是指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评价内容,
即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

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程序和技术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三个阶段。

(1)发散阶段。


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解教育目标,提出详尽的初拟指标。

在这个
阶段通常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因素分解法。

前者是指在专家会议中,各抒己见,即席发言,初拟评价指标。

后者是指将评价指标按
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
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在分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统一的分解原则,
而且分解出来的指标在上下层次之间应该相互照应,按照由高到低
的层次逐级分解。

(2)收敛阶段,即对初拟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归并
和筛选。

这个过程可以采用经验法、调查统计法和模糊聚类法,同
时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即指标应具有重要性、独立性,指
标应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

(3)实验修订,即选择适当的评价
对象进行小范围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的结果,对评价的指标体系及
评定标准进行修订。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指根据各组成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大小,所分别赋予的不同数值。

权重代表了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关键特征调查法、两两比较法、专家评判平均法和倍数比较法。

关键特征调查法是先请被调查者从所提供的备选指标中找出最关键、最有特征的指标,对指标进行筛选并求出其权重的方法。

两两
比较法则是对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并加以评分,然后分别计算各指
标得分的总和。

专家评判平均法则是对已经确定的指标,分别请专
家评判其重要性,然后以专家评判结果的平均数为各指标的权重。

倍数比较法则是对已确定的指标,以每一级指标中重要性程度最低
的指标为基础,计为1,然后将其他指标与之相比,作出重要性程
度是它多少倍的判断,再经归一化处理,即可获得该级指标的权重。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