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锚喷支护设计计算书

岩石锚喷支护设计计算书

岩石锚喷支护设计计算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岩石锚喷支护设计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着
一、设计简图
二、基本计算参数
岩质边坡采用锚喷支护时,整体稳定性计算及锚杆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第1层锚杆的计算:
1、岩石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和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e hk =E hk /H=20.00/8.00=2.50kN/m 2
H tk =e hk ×s xj ×s yj =2.50×2.00×2.00=10.00kN
2、锚喷支护边坡时,锚杆的轴向拉力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N ak =H tk /cos α=10.00/cos15=10.35kN N a =r Q ×N ak =1.30×10.35=13.46kN
3、锚杆的杆体计算:
A s ≥r 0×N a /(ζ2×f y )=1.00×13.46/(0.92×215000.00)×1000000=68.04mm 2 所需钢筋根数n≥A s /(3.142×d×d/4)=68.04/(3.142×8.00×8.00/4)=1.35 取n=2
【所需钢筋根数为2根】 4、锚杆锚固段长度计算:
a.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l a1应满足下式
l a1≥N ak /(ζ1×π×D×f rb )=10.35/(1.33×3.14×0.48×50.00)=0.10m b.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l a2应满足下式要求:
l a2≥r o ×N a /(ζ3×n×π×d×f b )=1.00×13.46/(0.72×2×3.14×8.00/1000×2.40×1000)=0.16m
计算出的锚固段长度L m =max(l a1,l a2)=0.16m.
【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m 时,取3.00m.】
五、岩石锚喷支护构造要求
1.岩面护层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层、现浇混凝土板或格构梁等型式。

2.系统锚杆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锚杆倾角宜为10°~20°;
b.锚杆布置宜采用菱形排列,也可采用行列式排列;
c.锚杆间距宜为1.25~3m ,且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一半;对Ⅰ、Ⅱ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m ,对Ⅲ类岩体边坡最大间距不得大于2m ;
d.应采用全粘结锚杆。

3.局部锚杆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对受拉破坏的不稳定块体,锚杆应按有利于其抗拉的方向布置;
b.对受剪破坏的不稳定块体,锚杆宜逆向不稳定块体滑动方向布置。

4.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喷射混凝土1d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5MPa。

5.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力,对整体状和块状岩体不应低于0.7MPa,对碎裂状岩体不应低于0.4MPa。

6.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含水岩层的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和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

Ⅲ类岩体边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和钢筋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

钢筋直径宜为6~12mm,钢筋间距宜为150~300mm,宜采用双层配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7.永久性边坡的现浇板厚度宜为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应采用双层配筋,钢筋直径宜为8~14mm,钢筋间距宜为200~300mm。

面板与锚杆应有可靠连接。

8.面板宜沿边坡纵向每20~25m的长度分段设置竖向伸缩缝。

9.Ⅲ类岩体边坡应采用逆作法施工,Ⅱ类岩体边坡可部分采用逆作法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