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嵌入式两年的经验

做嵌入式两年的经验

写在工作满两年一路以拜读为主的Kwanvin极少写技术博客,但回看第一篇博文的时间,却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

How time flies!不知不觉踏入嵌入式开发这条路已经快四年。

其实回看几年前写过的文字,还是有点意思的。

趁着难得的点点闲时,心血来潮想用文字来回望一下过去。

希望老江湖的大鸟们给指引指引,也希望能对刚出道的小江湖们起点警示作用。

近一周来,Nokia和MS的合作,在IT界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

对于IT界一软一硬两大巨头的联姻有什么前景,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哪派砖家都说不准。

现在塞班系统是被判死缓了,Meego也被搁浅了,我回想起四年前我们的英明的院领导推荐我们搞塞班的时候是多么热情蓬拜,这曾经全世界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谁想到还真只是风光一时而已。

从《电子电路》这门课的一个兴趣小组开始了对嵌入式的学习。

Kwanvin在一个涉外型的文科的院校里读软件工程,是一个杯具,却又是幸运的。

理由一,有幸读了自己喜欢的理科,同时能被一大帮文科的MM们围着。

理由二,正是由于学校名气不在理工科,使得我们这种不算很精英的普通人有幸享用了学校挺完整却不多的偏硬件的学习资源。

我就在学校的电子创新实验室里拥有一个小小的工作间,开发板、示波器、电子元器件、焊台、PCB制板机一应俱全,出来工作了才发现当时是贼幸福的。

在广外大没有多少学生出来是做开发的,他们认为外语、经济、销售、管理才是我们的强项。

于是实验室有一批批的学生都转行了,留下来的都是杯具的技术人员咯。

回想那时间,其实满孤独的,没呆过图书馆,全泡实验室了,第一次参加比赛失败后,惨痛地几天没睡好觉,常常还担心以后的就业,琢磨着搞这东西以后怎么跟华工的学生拼呢。

总结学生时代,还是那句老话:在学校里要学的是学习能力。

理论基础长期都可以学,把眼界开阔了,提高了查资料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就是你的学习能力提高了。

世界怎么变,你都能镇定自若。

顺带夸下自己,进了实验室后,成绩窜到很前了,一个个奇怪名头的奖也收入口袋中。

要强调的是,学习成绩是没用的,最多算是你的能力的一个附带品。

大三开始选择了Wince作为入门,考虑了其入门门槛低,自己的C++学得最好,而学校也有ARM开发实验板这几方面的原因而选择的。

在经历此前很长时间的基础学习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和两位学弟进行了自己独自设想的一个综合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下位机用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控制血压传感器、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等,上位机用Wince实现GUI显示、数据库存储、语音报警等,最后这个系统的毕业论文还收录到学校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录了。

回头想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不过经历了从最底层的电路设计到最上层的应用软件编写的过程,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细节挺多的。

对以后的工作有巨大的帮助。

参加工作了,很自然地进入了移动设备开发的公司。

得益于之前的少少经验,使得入职初时做的很多东西因为以前接触过,上手和技术突破都比较快速,相对其他新人要过得舒坦一点。

开发的方向逐渐转为了纯应用层开发了,到目前仍不知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所以也不敢停止对系统的学习,但真没有实操经验了。

这么久以来,总结到目前,工作前期以小技术突破为主,主要不断提高了基础编程和编程技巧;中期则偏模块的应用编程,GUI、Opengl es动画、多媒体播放器、GPRS通信、无线上网、iPod/蓝牙/DVD等外设的控制编程等方面;后期则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架构代码编写等并逐渐加大了管理占工作中的比重。

上层软件组VC组长这个头衔算是公司对我的一个小小肯定吧,能获得这个小肯定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自己积极主动、主人翁式、勤恳的工作态度,而不是因为技术有多牛。

如果有一个团队,能在一起相互交流共享自己的突破,那是一件很幸福和收获很快的事情。

当我也有机会招聘和管理自己的团队时,我发觉像我这样的员工其实不多,浮躁、好高骛远、听不进话,整天埋怨工资,或者坐等别人说一句动一下这样的人很多。

不过啦,招了这样的员工呢一方面是HR眼光问题,另一方面又是公司的培养和用人的问题。

大型企业没呆过没资格说,不过小企业总有那么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我心里明白也很无奈。

该忽悠的还是得忽悠啊。

明知被忽悠也不能认了还说出去啊。

希望有一天能亲感受一下规范的管理,和进行规范的管理。

回到近来,看着Android这么火,终于坐不住,去年末开始学习,觉得动作做得有点迟了,很是隐恨和惆怅。

希望凭着对移动应用开发的基础能快点提高起来,另外希望下一个平台火起来时,不要再恨了。

工作刚满两年罗,希望以后的IT之路能走好。

--------------------------------------大学毕业就像秋风悄然吹走了树叶一样,到你留意到叶子落了才意识到秋风已经吹过了。

当大家都在为择哪行哪业困惑时,自己显得那么的“目标明确”。

很显然,我就是那个大家认为的广外信息学院的技术人,通俗点说,就是我是搞技术的料。

大学的大部分时间我呆在实验室,迈出实验室,心里琢磨的还是技术问题。

尽管很不喜欢女朋友说我呆,不过,我得承认,这是有理由的。

想来有点讽刺,搞我们这行的最靠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却往往是被人觉得呆的(当然我明白这个道理,就像六人行里的ross,Women don''t like scientist guy!)。

我并不是很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很喜欢这个,不过似乎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稍微是有点优势的,若不搞这行我岂不是在否定自己的大学生活?至少老爸老妈觉得他们儿子还不错。

在家里的时候,别人对我说:人家读大学是花钱的,你读大学是赚钱的—兼职赚的鸡碎钱。

拿一千块的奖学金,传下传下变成了两千了,助贫金也变成奖学金了。

读大学继续延续了以前的作风,对家里只报喜不报忧,于是老人家听到的通常是儿子又拿了个啥比赛的奖啥证书了,又搞了个啥优秀干部,又入了伟大的党啦。

回头想想也没觉得那时为了这个那个花了多少心机,所以无怪乎别人大大的赞你时,会觉得心虚。

过完年初八就来公司报到了。

想想我真够积极的,俺那时还没从学校嫁出去呢。

初入公司,大学里打的基础立马就发挥作用,用的开发环境是大学里一直用的。

甚至都不需要所谓的初入职的那种适应期。

头三个月我竟然几乎天天准时下班(东西没搞出来要自觉加班)。

经常被同事赞高手,主管似乎蛮也看重自己的,非常Nice地带我看公司的遗留问题,问我能不能解决;很快我似乎一个人做了好几个技术突破。

如此顺利地度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回来学校过下回光返照般的大学生活,瞎忙一个月,搞了个优秀毕业论文,终于觉得可以对得起导师了,补了下电子设计比赛的遗憾,执实摊子从学校撤了,大学就这样远去了。

回到公司,开始了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生活。

接着搞出一个小风波,朋友介绍了个跳槽的机会。

不跳罢,这种机会不多,跳罢,等于放弃现在的状态,放弃三个月的工作经验和打起的基础,我还没有这种勇气。

于是我答应留了下来。

接下来我真觉得受宠若惊,朋友的公司三次说加我薪叫我过去,不用试用期。

这时候的诱惑来得迟了点,因为我已经对公司表达了忠心,假可能是假了点,不过我确实是说了。

我用这个理由拒绝朋友公司的老总,无怪乎他也说:你还带着点“书生气”。

把我做的东西替换到公司产品时发生了不少问题,一度让我有了不少挫折感。

好在都有惊无险搞定了。

公司开始研发新产品,一个颇大的工程,当初主管就跟我提过,刚出来应该先搞过一个大的工程才会让我的能力提升一个层次,这也是让我留下来的一个原因。

作为小组长参与这个项目我不意外。

意外的是我自己觉得喜爱的职业开始让我觉得挺累。

既要负责以前产品的维护和些细小的新的测试代码和技术准备,又要兼顾新的项目的技术突破。

突然觉得有满脑子的东西我得负责着。

然后家里老妈子发大病,女朋友那边又有些烦人的事,那阵子想想真不好过,我不是上帝,有些事情光忧虑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

开始了天天加班的日子,到睡觉前还常琢磨那些技术问题。

原来工作的适应期到现在才真正的到来。

项目遇到两个恐怖的问题,若解决不了我们两个月的研发将白费。

其中一个问题困惑了我们两周多,另一个是我们演示时主管才发觉的,我们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要提,我们被严重批评了。

不得不承认这是我的失误,作为组长,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足够敏感,技术研发根本没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点小细节可以把整个项目全盘否定。

很多时候我们不该是为着已解决的问题窃喜,而仍该为未解决的问题担忧,技术突破是你的本职,而无法解决却是你的不够称职。

何况单纯100%完成任务只是让能让老板不会不满,只有做到150%的程度才会让老大开心。

以前碰到的问题我通常是寻找解决的思路做个小突破就让组员们往下编写和调试了。

这次的批评让我得不分上下班地思考,查找资料,一整天坐到组员那边。

虽然主管提的那问题解决得出奇的快,但他认为我们试图掩盖这个问题,这点让我好好地思考了一翻。

解决困扰我们很久的那问题的整个过程让我觉得是自己给自己上了一课,对于这个问题,组员们已经一度绝望了。

我详细地分析了整个从软件到硬件到显示屏的整个执行流程,结合之前做的各种测试结论,还有网上查到的可能出问题的原因,对出问题的环节一个个排除,对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个验证。

那天我们几个人一改各负责一部分的分工方法,几个人集中在一个点上非常默契地合作,整个调试过程下来到最后我们成功了。

很爽。

要是那天得拆开这个团队真会觉得很不得舍。

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强,永远比不上一个团队,我或许不是那个能力强的,但我觉得我在一个还不错的团队里。

国庆回家看看。

这是别人的总结或忠告,但我觉得自己有所体会的,写下来勉励寂寞的自己:职场没有言论自由。

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可以做技术,切不可沉湎于技术。

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不要隐藏自己的失误。

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多疑,敏感,天真(贬义,并不可爱),犹豫不决,胆怯,多虑,脸皮太薄,心不够黑,教条式思维。

这些工程师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必须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