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1)
教学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难点
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复案记录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陆游写的一首诗——《游山西村》。
引导学生回答,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的意思;乃翁,你的父亲或你们的父亲。
b、提问:这两句诗的诗意又是什么呢?
指导概括,南宋军队渡江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不要忘记在祭祀祖先时告诉你们的老父亲。
c、提问:后两句与前两句相比,感情强度有没有变化?
2、练笔。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6、感情读诗、背诗。(配乐)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课
后
反
思
3、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为自己享乐)
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出示全诗课件)
五、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示儿》三遍,力求会默写。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根据诗句所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板书诗题)生齐读
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
(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 题
12古诗三首
课 时
3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
集体
备课人
大庄镇中心学校全体语文老师
主备人
朱伟
复案人
教 材
分 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龚自珍怎样的愿望。
板书:己亥杂诗
二、学习这首诗。
1.读这首诗,自由读,和同桌互读,并学着划分诗句的节奏。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学习这首诗。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b、提问:这两句诗的诗意是什么呢?
指导概括诗意,我本来知道人一死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c、启发学生,从这两句诗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感受到诗人的失落和悲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依次提问“王师”指什么?“北定”指什么?“中原”指什么?“家祭”是什么意思?“无”是什么意思?“乃翁”是什么意思?
生读古诗,翻译诗句,并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合作,理解诗意。
师总结:诗人首先描写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告诉统治者不要再沉迷了,要发愤图强,接着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统治者重新振作,打破常规,任用有用之人。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诗的意思。
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吗?
引导学生回忆陆游的《游山西村》,齐背一遍。
过渡:同学们背诵得很好!今天我们即将学习陆游另外的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诗题,介绍作者及背景。
2、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概内容,点评。
3、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a、依次提问:“元”是什么意思?“万事空”是什么意思?“但”是什么意思?“悲”是什么意思?“九州”是什么意思?“同”又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回答,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但,只;悲,悲伤;九州,祖国;同,统一。
引导学生比较、感悟,后两句由前面的“失落”转到“至死不忘祖国的统一”,感情越来越强,达到全诗的高潮。
(3)、学生联系全诗,概括诗意。
4、学生在弄懂诗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5、男生齐读古诗,女生齐读诗意。
6、女生齐读古诗,男生齐读诗意。
7、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示儿》这首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无比渴望,领会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们要像诗人陆游一样,爱自己的祖国,并要立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在网上搜关于爱国情怀的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板
书
设计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