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习四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图并作图切剖面图
实习四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图并作图切剖面图
相反相同宽
坡向NNW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反
地层产状 SSE
42
相同陡倾 反
坡向与地层 倾向相同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3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中泥盆统(D2)与下石炭统(C1)之间缺 失上泥盆统(D3)的地层,据两套岩层产状?(倾角?)判断应该 为一个“平行不整合” 接触关系。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4
绘制单斜剖面图注意的问题
1. 图名:凌河地区图切地质剖面图 2. 横坐标:长度为12.8cm
3. 比例尺:数字和线条比例尺
4. 图例:1.2×0.8cm
5. 所有直线均应用尺子画,岩层倾角严格
用量角器测量 6. 岩层分界线要加粗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5
绘制地形剖面
剖面图的 放置一般 北端在左 边,南端 在右边, 西左东右, 南西和北 西在左边, 北东和南 东端在右 边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012-6-20
31
完成地质剖面
按各点附近 的地层倾向 和倾角绘出 分层界线。
标绘花纹、 代号
32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整饰剖面图
标上图名、 比例尺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8
1~2cm 水 平 和 垂 向 比 例 尺 常 一 致
作 基 线 与 垂 向 比 例 尺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选 择 剖 面 线
2012-6-20
29
绘制地形剖面
基线的标 高一般取 比剖面所 过最低等 高线再低 二个间距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0
关系。不整合形成时代为泥盆系中统——石炭系下统之间。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4
晚古生代长期的风化剥蚀结果和地壳运动,该区经历了一
个由广大的滨海平原到浅海再到陆地的古地理环境环境变化过
步骤如下:
1.选择剖面位置: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的出 露、分布和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使所作的 剖面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并通过地层出露较全和 图区主要构造部位。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1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2
单斜岩层在地质剖面图上的表现
15
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河南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 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m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 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6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7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标上方位
33
五、作业
(1)绘制凌河地形地质图附图1中A-B地质剖面图, 地层倾角23°。 (2)指出附图1中哪些地层是倾斜岩层,哪些是水 平岩层? (3)指出附图1中D2-C1、C-P、K1与D2,C1、C2、C3, P1、P2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2012-6-20
•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一般是地面坡度缓,岩 层露头就宽,坡度陡,露头就窄;岩层出露在陡崖 峭壁上,则岩层顶、底面的界线在平面上的投影重 合成一条线,造成在平面图上岩层“尖灭”的假象。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2
当岩层面与倾斜地面直交时 这时露头宽度小于岩层厚度
2012-6-20
• 读倾斜岩层地质图——V字形法则。
“V”字形法则不仅适用于层状地质体界面露头线的分布形态,也适用于一切 较平整的构造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等的露头线的分布形态。。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5
(相反相同宽)
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沟谷处形成“V”字且尖端向上,山脊处尖端向下。 但岩层界线的弯曲总是比等高线弯曲度小。(相反相同宽)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6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 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 面坡度角时,岩层露头 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 曲方向也是相同的。在 沟谷中,岩层露头界线 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 游;在山脊上,则指向 山脊的下坡;但弯曲度 总是比等高线的弯曲度 大。 相同缓倾尖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1
岩层的露头宽度特征
岩层倾角达90°时,且不受 地形影响,露头宽度等于岩 层厚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8
三、认识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首先从图 例和地质图上 看地层层序是 否缺失,若缺 失,上下两套 地层界线基本 平行,则为平 行不整合; 若上下两 套地层产状不 平行,呈角度 相交,则为角 度不整合。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8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中泥盆统与下石炭统之间缺失上泥盆 统的地层;二叠系上统地层与白垩系下统地层之间存在大量地 层缺失,存在两个“地层不整合”接触现象。
三、地质构造分析 据读图分析可知,凌河地区白垩系(K)上、下统地层露 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应为水平地层。其他出露的D2、 C1、C2、C3、P1、P2老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中部及凌河的两岸岸坡 上,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现不同的交截关系,均为倾斜岩 层,其中北部地层倾向与地表坡向倾向相同,但地层倾角大于 地表坡角;南部地层倾斜方向与地表坡向相反。整体为单斜构 造。地层产状为……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6
着色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7
阅读凌河地区地形地质图
一、地形地貌 该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20000,图区面积约9.72km2。图幅的 正上方为正北。该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东北部和东南部及北部 地势较高(海拔1000~1162m),中部及西部较低(海拔200~ 300m),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凌河从东向西流经该区的中部, 南北两岸有数条支流汇入凌河。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4
60 50 40 30 20 10 0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5
3、完成地质剖面: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 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线、断层线)的各交点 投影到地形剖面线上,按各点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 角绘出分层界线。
4、标绘花纹、代号:对各分层应按其岩性绘上 岩性花纹,并按照地质图要求注明地层代号。岩性 花纹有时要附图例。 5、整饰剖面图:按图Ⅱ-1的地质剖面图格式 要求进行整饰。 6、标上图名、比例尺和方位。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6
60 50 40 30 20 10 0
P2
85 27
T2 T11 T12 T13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7
红水河A-B剖面图
比例尺 1:2000
0 10 20m
A W
60 50
B
红 水 河
E
40
30 20 10 0
P2
85 27
T2 T11 T12 T13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8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 向相同,岩层倾角大
于地面坡度角时,岩
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 高线成相反的方向弯 曲。在沟谷中,界线 “V”字形尖端指向下
游;在山脊上,则指
向山脊上坡。
相同陡倾反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9
(相同缓倾尖)
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小于坡角,则沟谷中“V”尖端向上,山脊处尖端向下, 地质界限弯曲,紧闭程度大于等高线弯曲紧闭程度。(相同缓倾尖)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0
1.横剖面图:反映真倾向、真倾角、真厚度、真层间距。 2.纵剖面图:反映假倾向、假倾角、假厚度、假层间距。
3.斜交剖面图:反映假倾向、假倾角、假厚度、假层间距。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3
2、绘制地形剖面:在绘图纸(厘米纸)上 画出剖面基线,长短与剖面相等或两端延长 0.5cm或1cm,两端注上垂直比例尺。基线的标 高一般取比剖面所过最低等高线再低二个间距 (即2cm),然后以基线高程为起点,按等高距 依次注明的高程并将基线与地质图上的剖面线 放平行。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 在左边,东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左边,北东 和南东端在右边。 最后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各 交点一一投影到相应高程的水平线上(或剖面 标高位置),按实际地形用平滑曲线连接相邻 点,即得出地形剖面。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9
认识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0
四、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一幅正式地质图通常附有1-2或更多的通过图区主要构造地 质的图切地质剖面图,以反映构造形态及其组合特征,与地质图 配合,可反映三维空间地质构造形态和产状。其绘制方法和
• 单斜岩层:在一定范围内所出露的一套岩层如果
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则称为单斜岩层。
2012-6-2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
一、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
• 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在地形地质图上分布形态则较
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
规律。 • 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 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V”字形形 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二、地层分析: 凌河地区出露的地层可分为四个时代,由老到新分别为, 中泥盆统(D2)白云岩砂岩、下石炭统(C1)页岩煤层、中石炭 统(C2)页岩砂岩、上石炭统(C3)薄层石灰岩、下二叠统(P1) 泥灰岩、上二叠统(P2)页岩砂岩、下白垩统(K1)砾岩、上白 垩统(K2)砂岩。 白垩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图的东北和东南地区;石炭系、二 叠系主要分布于图的中部地区;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图的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