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详解与指导最近一直有朋友问我一些北大传播学的复习方法,在漫长的考研结束之后,再回忆这些东西有一种提不起劲的感觉。
但是想了下我这两年的考研经历,也确实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干脆趁现在没事,将它写出来,一者可能会惠及一些未来走向这条路的人,因为在各个坛子上或校内,还是有很多同学求经验若渴,一点有用的信息都不愿放过,复试那天,甚至有几个MM堵在新传门口,每走出一个复试同学就拉着问,我想,能为这些好学的同学提供一点信息也算是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了吧;二者算是为两年考研画上一个句号,作一个纪念;三者,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这些东西的话,它们可能就会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永不为人所知。
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应该不在乎再多这么一点垃圾,至于它究竟是冗余还是负熵,不太好说,因为经验这是个人性较强的东西,一个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于另一个人,别人的经验永远是咀嚼过的剩饭,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还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本人的这篇东西,权当投石问路罢了。
自我介绍,本人两年考研,第一次进入复试被刷,第二年卧薪尝胆,总结得失,再度备战,终于成功。
我之所以写这篇帖子,是因为我还是有一点点资本的,专业课第一年114和119,第二年120和120,虽不如排名第一的大牛,但也能忝列前几名。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开骂了:你丫别废话了,赶紧说正经的吧。
得嘞,马上进入正题。
一.复习时间安排及阅读书目。
现在进入四月份了,新一波考研人的复习应该已经开始一个月了了,如果还没开始的话,现在要上手了。
关于书目解析,北大新传考研传奇人物,也是我07年上辅导班时的“恩师”——逆转录猴子兄,列出了一个长长的书目,并且配有阅读指导,算是很经典的了,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在这里我再补充几句。
如果以现在为基点的话,时间安排建议如下(仅指专业课):4——6月,基础阶段。
复习目标:进入传播学领域,掌握基本理论。
复习指导:该阶段是同学们的入门阶段,不要太急,还是以英语为复习重点,专业课只是初步涉猎一下即可,一定要将下面几本书过一遍,对于郭书,要尽量多读几遍,最少两遍。
本阶段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传播理论,能自己表述出来,如涵化理论、知识沟、文化研究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拉斯韦尔等等。
阅读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务必以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统摄复习全过程。
郭书的价值,一会可以通过真题分析看出来。
李彬《传播学引论》,可看作对郭书的补充,对批判学派介绍远比郭书详细。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有必要了解一下外国新闻传播事业史,虽说北大历史上对这方面考的不多,但最近两年也出现了一些苗头。
况且对于将来要从事传播学研究的人,不了解史,是不可能做好研究的。
在此推荐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的文风,娓娓道来,生动有趣,充满激情,想必大家通过读他的《传播学引论》已经有所了解。
这本书较之市面上其他外国新闻传播史教程,可读性较强,适于备考初期阅读,可作为消遣读物,看理论和英语累了之后,读读这本书,很是愉快。
对于本专业同学来说,如果你大学期间没认真学习新闻事业史的话,要应该读读这本书。
跨专业同学须加读:李永健《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如果你对新闻传播一无所知,那就先读读这本书。
7——9月,强化阶段。
复习目标:通过大量阅读,迅速扩大知识量。
复习指导:该阶段正值暑假,又没有奥运会分心,可以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就当自己在做学问,这种感觉也很不错。
本阶段需要阅读大量书籍,同时英语政治的复习也已经全面展开,建议增加营养,保证睡眠。
考研成败就看你是否有效利用暑假了。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你应该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对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史乃至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都有一定了解,为下一步总结打好基础。
阅读书目:7月:坦卡德&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知识点较多是扩大知识面的必选书,翻译地不太好,读起来有点费劲。
罗杰斯《传播学史》作用同李彬书。
罗杰斯将传播学理论发展历程用生动的人物传记手法展示出来,此书建议读两遍,7月份一遍,可能有些不太懂,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之后,11月份再读一遍,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果说郭书建立起了理论的框架,那么罗杰斯的这本书,则向我们展示了理论是如何发展来的,传播学是如何诞生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传播学理论,并且将它们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大有裨益。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大谢新洲老师的书,也是北大新传关于网络传播唯一的一本书,可当做网传入门读物。
8月: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8月份到了重视方法的时候了。
所说方法比较枯燥,但北大对方法的重视程度从09年的试题可见一斑,必须高度重视。
更何况等你上了研究生,方法课也是必修课,你所从事的研究也必须有方法做支撑,那种纯思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生阶段是不适用的。
这本书,主要看第一和第二部分,包括社会研究原理与过程,以及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步骤、优缺点、适用性等等,最后的第三部分统计部分不用看。
彭兰《网络传播学》(新书),这本书刚出,我正在看,比谢书深入了许多,并且对当前网络一些问题都有涉及,对答题大有帮助,这时候看正合适,或九月看也行。
许静《传播学概论》,今年的组织传播学的流派就出自这本书,我07年看过,08年没看,答题的时候后悔不迭,基本全忘了。
谁敢保证明年就不出这上面的东西了呢?如约哈里窗户。
潘知常《传媒批判理论》,鉴于国内系统介绍批判学派的数不算太多,这本书可以拿来看看,不厚,只是不太好找,如找不到的话,可用刘建明的《西方媒介批评史》或许正林的《欧洲传播思想史》代替。
9月: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强烈推荐这本书,此书我看了不下三四遍,详细介绍了客观经验主义范式(经验学派)、批判理论范式(批判学派)、诠释经验主义范式(技术学派)三大流派的理论与历史,比较有深度,应该达到了研究生教材的水平,可以极大提高你的理论深度。
巴兰《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这本书,猴子兄说的很清楚,借用如下:我最强烈推荐的一本书,有前辈的帖子也提到过。
建议完成郭书和李书后立刻转入此书的阅读,这本书很好的验证了“理论史是一条源流”,体系清楚,环环相扣,把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一条大河叙述的非常清楚,建议对此重视程度等同与郭书,做笔记和内容提纲,把作者的这条线拎出来变成你的。
值得一提,本书从芝加哥学派开始,一媒介素养运动终结,遥相呼应,好像一滴水经过漫长的旅程又回到了他的起点,非常的有感觉啊。
芝加哥学派对于美国除效果研究以外理论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为过的。
陈龙《传媒文化研究》(新书),一本新书,我正在读,该书作为人大出版的一套研究生教材中的一本,具有了一定理论深度,系统阐述了传媒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涉及到批判学派,如结构主义——符号学、法兰克福、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等等,以及一些具有考试相的概念,如奇观、权力、框架、真实建构、召唤、镜像阶段、女性主义等等,值得一看。
该阶段如学有余力的话,可以读复旦的一套《传者图像》、《符号透视》、《媒介分析》、《受众学说》、《效果研究》,对于在5W框架下深化理论认识有一定帮助。
10——11月,总结阶段。
复习目标:建立框架,学会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复习指导:该阶段在前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应该抽出各本书中的理论精髓,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试着自己说一下传播学的来龙去脉、理论流派等等,以后答题时,就可以用自己总结好的框架套了。
本阶段要开始阅读期刊了,主要有以下六种:《传媒》、《网络传播》、人大的《国际新闻界》、复旦的《新闻大学》、社科院的《新闻与传播研究》、中传的《现代传播》,里面的东西不是全看,也不可能全看,重点看与热点有关的,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问题的。
阅读书目:10月:吴靖译《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近几年有一些题是出自这本书,如类型、英国广播公司等等。
看看以防万一。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简单翻翻就行,主要看看里面论述的手机媒体的社会影响、存在问题等等。
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如果有精力还是看看吧,可以系统了解一下文化研究学派的历史与主要理论,北大对文化研究学派还是比较重视的。
中华传媒网《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这本书有助于总结与建立框架;11月:中华传媒网《新闻传播学热点难点50题》,这本书可以用来帮助总结一些热点问题,09年的媒介审判、信息公开条例都可以参考这里面的内容。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1-3辑。
看看陈教授是怎么解读中国传媒热点事件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章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
12月——1月,冲刺阶段。
复习目标:高度总结,为我所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复习指南: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这一个月,要学会用自己总结的框架来答历年真题,解释今年最新传媒热点,并且要读一下重要出题老师的论文。
阅读书目:自己的笔记,阅读自己总结过的笔记,掌握最重要的理论,将各个分散的理论串起来,为我所用。
期刊,还是看热点问题。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1-3辑,近几年有很多题出自这几本北大新传老师的论文集,高度重视。
最后,要勤上中华传媒网,了解传媒最新热点问题,避免答题时连事件是什么都不知道。
上网可以从7月份就开始,贯穿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但要注意量。
附:.对于对考北大志在必得,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同学来说,推荐《大众传媒(影印版)》一书,北大出版社的,大厚本,白底绿边。
此书分别介绍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期刊等等不同的传播媒介,还有媒介与社会、媒介法、媒介伦理、网络传播、媒介影响、媒介与全球化等等专题,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里面出现的传播学术语,对于那些自认为专业英语不够强的同学来说,是足够用的,可以用来对付复试里的那道英语题。
二.出题老师分析。
北大新传大传和网传方向出题老师不外乎以下几位:杨伯溆老师、吴靖老师、程曼丽老师、谢新洲老师、李琨老师、许静老师,大家上网找到他们的研究兴趣,读读他们的论文就可以了。
具体分析接下来结合真题分析进行。
三.真题分析。
我认为,考试复习指导最重要落实到真题分析上,如果不分析真题,不指出这些题来自于什么地方,只简单列出一个书单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对于北大这种不指定参考书的学校,更有必要在茫茫书海中以及英语政治的压迫之下为研友们指出一条解脱的康庄大道,减轻负担。
人生最怕的三件事:不坚持选择;不会选择;不断地选择。
有少部分同学应该早已决定了报考院校和专业,还有那种非某个学校不上的。
对于这种态度非常坚定的同学来说,陈教授鼓励大家坚持自己的选择,毕竟准备了很长时间,不要轻易改变。
另外,距离考试时间已不多,另换院校和专业的成本和风险太大。
对于后两件事:不会选择和不断地选择,陈教授结合多年考研报考辅导经验和报考数据,总结出“六大潜规则”,并举例予以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