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广博〔2007〕53号签发人:张跃辉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2007年工作总结暨2008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三星堆博物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暨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活动,紧紧围绕“打造三星堆国际旅游精品,创建古遗址文化旅游区”这个中心任务,开拓创新、勇于进取,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市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2007年共接待游客62.33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308.92万元,受到了上级部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推进博物馆基础建设,举办大型社会活动,提升三星堆社会影响力(一)启动老馆改造,新增“南丝路”展览2007年,我们先后完成了二展馆陈列灯光照明、安防系统、展馆陈列施工几个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招标工作,正式启动二展馆陈列改造工程。

为弥补二展馆闭馆后陈列的空缺,我馆联合四川、云南两省共二十余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了“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展览汇集了西南青铜文物精华,集中展示南丝路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展陈效果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很好地起到了二展馆闭馆期间的替代作用。

(二)成功举办十周年馆庆活动11月17日至19日,“三星堆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典暨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等十周年馆庆活动圆满举行。

国际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国内数十家博物馆馆长,以及文博界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和省、市旅游系统代表,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共计200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馆庆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探秘三星堆、寻访南丝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动发车仪式等活动。

整个馆庆活动历时3天,得到了各界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我馆在文博界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三)举办“探秘三星堆、寻访南丝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动为扩大三星堆文化影响力,深度发掘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沿途文化的内在联系,2007年11月18日至12月25日,由三星堆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成都晚报等媒体联合策划实施了“探秘三星堆、寻访南丝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动。

该次活动行程近4000公里,跨越川滇十几个县市,沿线二十几家文博单位共同支持,引起沿途媒体纷纷报道,车队吸引了2000万人群关注。

活动还得到国内外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央视新闻频道于11月19日进行跟踪报道,四川电视新闻联播于11月20日每日追踪报道,德阳电视台、广汉电视台也相继推出各自的专题踪报道;成都晚报为此次活动开专栏报道;央视国际、TOM 网、搜狐网为本次活动开设专题页面进行报道,出口分别为各自网站首页或子频道首页;新华社四川分社、四川新闻网对此次活动进行连续追踪报道。

其他部分国内媒体也以各种方式报道此次科考活动情况。

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此次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仅根据网络收集情况,天涯论坛、百度贴巴、新浪旅游论坛、网易旅游论坛、四川天府论坛等国内强势论坛均出现以本次活动为主题内容的网络热贴,并取得极高的点击率、回贴率。

央视为本次活动拍摄的五集大型纪录片《探秘三星堆、寻访南丝路》(暂定名)也将于明年1月开始在央视十套黄金时间播出。

到时我们预计,媒体先后对此次活动的报道将达1000次以上,将至少有3000万人次网友了解此次活动,三星堆通过此次活动衍生的各种宣传平台至少吸引1亿人次关注,获得了1000万以上的广告价值。

二、切实开展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今年,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开展全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全市考古、基建勘探工作开年以来,我们积极取得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建设、公安等相关单位的协调,大力开展全市范围的考古、基建勘探工作:圆满完成了高坪镇双石村卿家磨坊宋墓和小汉镇雒江桥墩出土地点发掘和相关考古调查工作,并撰写了《四川广汉卿家磨坊宋墓发掘简报》、《广汉雒江桥墩发现与调查》;完成对金轮柳虹村一座宋墓的抢救性清理工作;配合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依法对小北街“盛世蜀景”和金雁湖“怡景花苑”房地产建设工程进行考古勘探,并完成考古勘探报告。

(二)规范遗址管理,依法进行保护切实加强遗址文保队伍建设和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对未按要求及时上报遗址建设情况、造成危及遗址安全后果的文保员,我们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罚;编制完成《三星堆遗址“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三星堆遗址鸭子河防洪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功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到三星堆遗址鸭子河堤防抢救性加固工程补助资金300万元。

大力开展文保宣传。

组织实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并对保护遗址有功人员进行慰问和奖励,向遗址区村民发放文保宣传品和广播宣传文保知识;向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征集广汉地区上世纪40年代老照片255张,并着手准备广汉地区老照片展,加强普通大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三)健全“四有”档案,完善藏品管理健全“四有”档案。

紧紧围绕“申遗”工作认真做好“四有”档案的管理工作。

按国家文物局相关标准制作“四有”档案盒,并对所存档案进行分类、编目,我馆“四有”档案管理工作获得国家文局督查组好评。

完善藏品管理系统。

重点进行了藏品信息库标准化建设,对我馆馆藏及文管所收藏的1064件文物藏品进行了高清晰、多角度数码照片的拍摄;完善了藏品档案的文字信息录入及数据上报工作。

(四)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广汉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工作,拟定了普查经费预算,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广汉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五)强化三星堆文物修复保护加强三星堆文物保护是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今年我们完成了青铜戴冠纵目面具的复制品的作旧及人身形牌饰、鸟脚人像、金面人头像的作旧精加工处理;修复保护市文管所出土文物27件,南丝路展参展文物12件;制作了摇钱树高仿真工艺品五株;完成了“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资质”的申报工作,并初步通过省局的评审。

三、研究院工作成效显著三星堆研究院成立以来,致力拓展三星堆研究范围,活跃三星堆研究氛围,扩大三星堆学术影响力,并取得丰硕成果,得到文博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1、完成《三星堆研究》第二辑、《文明璀璨承古今——三星堆博物馆十年》画册和《三星堆与南丝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图册的编辑、出版工作。

2、完成了学术论文《雅安新出汉碑二种读后》、《西南地区出土摇钱树与民俗》、《图像传统与形式变迁:巴蜀青铜器图像研究》和《“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面向未来的专题性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庆典暨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综述》以及《中国文物报》专题文《三星辉映·丝路长·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推介》。

3、完成《三星堆研究院章程》和《三星堆研究院学术课题申报管理办法》的编写;拟定了《三星堆研究院学术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和《三星堆研究院学术科研管理办法》。

4、充实完善了三星堆网站“学术园地”版块,拓展三星堆研究范围,活跃三星堆研究氛围,扩大三星堆学术影响力。

四、拓宽宣传营销领域我馆坚持在宣传营销工作上彰显三星堆文化特色,狠抓旅行社市场,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平台,逐步完善营销网络。

(一)建立网上购票系统通过与九网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三星堆博物馆网上购票系统,基本实现定、售、检的全电子化、网络化,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尤其是旅行社客户。

(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强与市场联系,积极开发独具三星堆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与成都、重庆地区10多家最具影响力的旅行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重庆中旅、重庆招商、黄金假期达成了地区总代的合作关系,并推出针对性旅游产品“北纬30度神秘之旅”。

(三)积极参加各类旅游促销活动参加以及组织各类大型宣传营销活动数十个,发放宣传资料20000份,各主要活动有:参加泰国国际旅游交易会;2007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07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广元首届三国文化旅游节;组织巴蜀笑星张德高、闵天浩等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到三星堆演出。

(四)推广三星堆文化品牌根据品牌建设规划以多种方式“神话三星堆”及“来中国不得不听的故事”和“世界青铜文明史上的奇迹”两大品牌:在新浪网建立三星堆博物馆品牌专区;在重庆第42届国际旅游品交易会期间推广三星堆品牌;通过“成都来信”在成都全市数百家中高档酒店、景区等投放“神话三星堆”宣传资料;在《中国博物馆指南》、《中国文化遗产》、等国内数十家书刊杂志上刊登“神话三星堆”图文广告;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探源:古蜀秘踪》;配合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组拍摄大型纪录片《三星堆》(暂定名);另外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制作并播放《雾中王国三星堆》、日本NHK拍摄制作并播放《面具之谜》、台湾亚洲卫视拍摄制作并播放《中国不一样》(三星堆);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开展“百事可乐印象罐”品牌推广计划。

(五)外展影响进一步扩大今年我馆配合上级文物部门完成了三星堆文物赴新加坡、香港两次外展任务,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天府之国——巴蜀文化精品展”也已于今年3月顺利结束。

围绕几次外展及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学术会、三星堆博物馆开馆十周年馆庆活动等重大事件展开各类宣传报道千余篇,进一步三星堆在海外的影响力。

五、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作为对外“窗口”形象单位,博物馆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言行代表的是广汉人的形象,因此我们历来重视管理和培训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干部职工队伍。

(一)加强培训工作,提升整体素质为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业务人员和全体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今年我馆组织了7次专家学术讲座;结合ISO9001及“绿色环球21”管理体系要求,邀请浙江大学陈天来教授来馆授课,组织员工培训21次,培训人次2063人次。

通过举办“荣耀与责任”等主题演讲比赛,提高一线服务员工的职业修养;通过对服务水平进行自检、组织座谈等方式查找在服务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员工文明礼貌、服务质量的素质教育,开展专题培训6场;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撰写讲解词、现场讲解辅导、考核等方式,紧紧围绕“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进行讲解员队伍培训。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修订《员工管理手册》,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组织岗位专业对口培训,确保了队伍建设的整体性、持续性。

今年,我馆2位同志还顺利通过德阳市行政执法资格考试。

(二)完善内部办公管理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