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015年食物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事故专项预案标项目经理部2015年7月发布实施具体要求1. 本预案仅在项目内部发行。

2. 应急预案由项目经理批准发布。

3. 组织本项目职工学习相关专项应急预案。

4. 项目部应按照要求负责将应急预案、评审意见和评审专家签名等材料分别报市安全监管局、市建设交通委备案。

标项目经理部编 制: 审 核: 批 准:日 期: 日 期: 日 期:目录1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1 事故类型 (1)1.2 事故分级 (1)1.3 事故的发生原因 (2)1.4 事故预防 (2)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3组织机构及职责 (3)3.1 应急组织体系 (3)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5)4 预防与预警 (8)4.1 危险源监控 (8)4.2预警行动 (9)4.3信息报告与处置 (9)5 应急响应 (10)5.1 响应分级 (10)5.2 响应程序 (12)5.3 处置措施 (14)6 信息沟通与处置 (15)6.1 后期处置 (15)7 保障措施 (16)7.1 通讯保障 (16)7.2 应急队伍保障 (16)7.3 应急物资保障 (16)7.4 经费保障 (16)7.5 技术保障 (17)8 培训与演练 (17)8.1 培训 (17)8.2 演练 (17)8.3 完善与修订 (17)9 附则 (18)9.1 制定与修订 (18)9.2 应急的实施 (18)10 附件 (18)附件:1.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通讯录 (18)基坑开挖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1.1 事故类型本工程项目协作队伍施工人员众多,集中住宿,可能发生季节性食物腐败或食物清洗、烹饪等操作不当引起食物中毒。

事故的发生场所:施工现场事故的危害程度:人员伤亡1.2 事故分级按照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Ⅰ级安全生产事故、Ⅱ级安全生产事故、Ⅲ级安全生产事故。

Ⅰ级安全生产事故: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造成施工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导致其死亡的事故。

Ⅱ级安全生产事故: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重伤事故,造成施工人员肢体残废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的事故。

Ⅲ级安全生产事故: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轻伤事故,造成施工人员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人员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的事故。

1.3 事故的发生原因(1)夏季气温高,食品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变质;(2)生熟案板、容器、刀具混用;(3)蔬菜未清洗干净,农药残留;(4)某些食物(如豆角等)加热时间不够,食物未熟透,自身带一定毒性;(5)食堂人员自身卫生习惯不好。

1.4 事故预防针对以上分析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

(1)在夏季注意食物的保险防腐,尽量不要使用隔夜或放置时间过长的食物。

(2)食堂的生、熟案板、刀具、器皿等必须分开,严禁混用。

(3)做好原材料的清洗、加工工作。

(4)食堂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体检,具备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食物中毒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将人员伤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抢险组、技术方案组、现场监测组、通讯联络组、对外协调组、现场救助组、物资保障组、用电保障组、资金保障组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应急组织体系图4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领导和决策工作,确定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的抢险方案和安全措施,带领或指派现场应急救援中心人员,赶赴现场处置安全生产事故。

应急指挥中心成员由项目领导班子担任。

总指挥由项目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项目党工委书记、安全副经理担任。

主要成员:总指挥:副总指挥:3.2.2 通讯联络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及与抢险各方的联络等工作,随时同事故现场的应急指挥人员保持联系,发布救援命令,及时将事故现场的救援情况反映给应急指挥中心。

通讯联络组成员由项目办公室人员组成。

通讯联络组组长由项目办公室主任担当。

主要成员:组长:成员:3.2.3 现场救助组负责现场应急抢险工作,针对事故的特点及事故的伤害程度进行应急救助等工作。

应急救援组成员由安质部、预算部及部分文明施工人员担任。

现场救助组组长由项目安质部部长担当。

主要成员:组长:成员:3.2.4 应急抢险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人员疏散,阻止非抢险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配合相关部门维持治安秩序工作。

现场抢险组成员主要由现场两分区副经理、工程部部分技术人员组成。

现场抢险组组长由两分区生产经理担当。

主要成员:组长:成员:、各协作队伍抽调人员3.2.5 物资保障组负责车辆、应急物资和大型机械的调度及后勤保障工作,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

物资保障组成员由项目物设部人员组成,物资救援组组长由项目物设部部长担当。

主要成员:组长:成员:3.2.6 资金保障组负责资金的落实情况,根据抢险需要,提供足够的抢险资金。

资金保障组成员由项目财务部人员组成,资金保障组组长由项目财务部部长担当。

主要成员:组长:成员:3.2.7 现场监测组负责做好抢险救援时的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加密监测工作。

现场监测组由项目项目测量监测部人员组成,组长由项目测量监测部部长担当。

组长:成员3.2.8 对外协调组负责做好抢险救援时的对外协调工作,同时安抚周边群众、接待社会新闻媒体。

对外协调组由项目党工委书记、部分安质部、工程部、试验室人员组成,组长由项目党工委书记担当。

组长:成员:3.2.9 技术方案组负责分析现场紧急情况形式,就具体情况制定抢险方案。

技术方案组由项目总工程师、部分工程部人员组成,组长由项目总工程师担当。

组长:成员:3.2.10用电保障组负责做好抢险救援时现场用电供应和用电安全工作。

用电保障组由项目电工班人员组成,组长由电工班班长担当。

组长:成员: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如有变动,按人员所在岗位分配在应急抢险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

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4.1.1 危险源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分部分项工程较多,施工面大,协作队伍和人员数量较多,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的概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夏季气温高,食品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变质;(2)生熟案板、容器、刀具混用;(3)蔬菜未清洗干净,农药残留;(4)某些食物(如豆角等)加热时间不够,食物未熟透,自身带一定毒性;(5)食堂人员自身卫生习惯不好。

4.1.2 危险源管理针对以上分析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

(1)在夏季注意食物的保险防腐,尽量不要使用隔夜或放置时间过长的食物。

(2)食堂的生、熟案板、刀具、器皿等必须分开,严禁混用。

(3)做好原材料的清洗、加工工作。

(4)食堂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并定期体检,具备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4.1.3 应急处置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立即按照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治。

同时向现场负责人进行报告。

现场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力量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治。

并上报上级部门,拨打报警电话。

上级部门再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

4.2预警行动任何人员发现可能发生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信息立即上报项目相关领导,应急指挥机构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方案,并采取相应行动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及扩大。

(1)预警级别根据发生的事故级别实行分级报告。

(2)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定重大危险源并实行分级报告。

一旦发生事故,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中施工安全事故的级别划分,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4.3信息报告与处置(1)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应当坚持时间第一原则、允许越级原则、限定时间原则和及时核查原则。

(2)为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和扩大,本项目施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为;(3)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及时、主动的报告本项目应急指挥机构。

项目应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并按规定报告事发地政府应急管理机构。

(4)上报内容包括生产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及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需要支援的具体内容;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 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5.1.1 三级应急响应本项目对安全生产事故实施三级应急响应。

(1)Ⅰ级应急响应适用于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造成施工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导致其死亡的事故,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工程质量事故。

(2)Ⅱ级应急响应适用于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重伤事故,造成施工人员肢体残废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的事故,或造成较大大财产损失,工程质量事故。

(3)Ⅲ级应急响应适用于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轻伤事故,造成施工人员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人员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的事故,或造成一般财产损失,工程质量事故。

图5-1应急程序示意图5.1.2 启动应急预案Ⅰ、Ⅱ级应急响应,事发成员单位针对事故性质、类型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发展;当难以控制紧急事态时,果断报请当地应急救援机构实施外部紧急应急救援;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由事发成员单位根据现场控制情况决定应急响应状态。

5.1.3 现场应急救援要点事发成员单位应按照先控制后消除,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的要求,迅速展开现场救援工作。

重视第一时间的发现报警、紧急处置、疏散人员、应急救援。

5.1.4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救援指挥以现场为主,所有应急队伍和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协同实施抢险和紧急处置行动;成员单位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在安全位置迅速设置现场应急指挥部,判明情况,调集应急队伍、装备器材,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抢险。

5.2 响应程序5.2.1 分级响应程序(1)Ⅰ级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及时向天津市应急管理部门上报事件情况,并及时续报事件发展态势。

在天津市应急管理部门采取行动之前,应急指挥中心启动项目相应应急预案,按照Ⅲ级响应程序,调用项目应急资源,采取应急行动,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在天津市应急管理部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后,应急指挥中心接受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指令,统一指挥公司内所有应急资源,配合天津市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