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比中再现人物形象——《巴黎圣母院》与《红字》之比较
对比中再现人物形象——《巴黎圣母院》与《红字》之比较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类有价值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Z29 7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 (1804—1864)的《红字》和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 家雨果(1802—1885)的《巴黎圣母院》恰恰完美地体 现了这一点。 《红字》以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 兰的遭遇。《巴黎圣母院》以法国巴黎为背景,描写 了纯洁热情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的悲惨故事。 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最终以悲剧而告终,但都给世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生活在同一时代、不同 国度的两位作家,他们的这两部作品在思想意义和 艺术成就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21
YANG Xiao—li
(Dept.of Basic Courses,Yinehuan Energy College,Yinehuan 750105,China)
Abstract:Notre-Da,"e de Paris,a masterpiece of French writer Victor Hugo,and The Scarlet
*收稿日期:2015-01—21;修订日期:2015—03—26
作者简介:杨小厉(1981一),女,回族,宁夏石嘴山人,银川能源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42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月
宗教的桎梏下,是不会让真善美的东西存在下去,而 她们就成为了宗教思想的牺牲品。所以作者塑造这 样两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让读者看到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通人民身上 的真善美还是值得颂扬和向往的,而这恰是两部作 品所表达的主题。 二、人物内心的真善美 克罗齐曾经这样论述过:“真的特殊功能是理 性,善的特殊功能是意志,美的特殊功能是想 象。”[3:72《红字》和《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人公就是 理性、意志、想象的结合体,作者用精炼的笔调,使人 物形象显得生动逼真。 《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人公爱斯美拉达,“作品 刚开始时她就以一个外形到内心都散发着青春美丽 与自然纯净的形象出现。她漂亮非凡、善良纯真;有 着乐于助人、敢于反抗的优良品性。当贫穷的年轻 诗人甘果瓦深夜误入‘圣迹区’面临被绞死的危险 时,她挺身而出把这个实际上她并不爱的可怜诗人 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当敲钟人卡西莫多被判处笞 刑在广场上示众,烈日的曝晒与鞭挞的痛苦使他口 渴难耐发出痛苦的动物般咆哮呼号时,只有她不计 前嫌为他送水解渴;面对克罗德的威胁,她敢于反 抗。爱斯美拉达有着如此出众的外表美,难以比拟 的心灵美,使她成为形神俱美的化身”n]。 在霍桑的《红字》中,作者对白兰的美貌作了生 动的刻画:“少女个子颀长,身段窈窕匀称,一头乌黑 的秀发散披双肩,肌肤鲜嫩的脸庞妩媚动人。……” 而她却因为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而与一个年老又有点 残疾且性格怪异的齐林沃斯结合在一起。更可怕的 是,齐林沃斯阴暗狠毒,当得知海丝特・白兰的背叛 后,他便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复仇,当锁定复仇的目 标时,他便开始实施他的报复计划,表面上他关心丁 梅斯代尔,给他治病,做他的朋友,背地里却不断地 折磨牧师以泄恨,作者形容他折磨牧师时“像一个掘 墓工在挖掘坟墓,像一个贼在进行偷窃”。牧师对白 兰说:“我们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罪人,那个老人的复 仇比我们罪更重。”[3]I“看着齐林沃斯一次次折磨牧 师,善良的白兰决定要把牧师解救出来,在这里,齐 林沃斯的恶衬托出了白兰的善。当在茅草屋过着赎 罪生活时,白兰既要面对地方长官的监视、齐林沃斯 复仇的威胁,还要受到这个笼罩着浓郁宗教气氛里 人们的虐待。可她还是坚持善行,不求回报,除打扮 女儿的花费外,她把做工剩下的钱都施舍给穷人,在 人们眼里“她对穷人那么善良,对病人那么帮助,对 遭难的人那么抚慰”口],最终凭借自己的乐善好施,
形象。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红字》;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3X(2015)04—004i-03 一个黑暗、封建的时期,以法王路易十一为首的统治 阶级处处与人民为敌,迫害、摧残无辜,血腥镇压人 民,他为了强化自己的专制统治和教会相勾结,使法 国监狱密布,绞架林立,在他的王国里,检查官愚蠢 无能,宗教法庭黑白颠倒、草菅人命。 小说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爱斯美拉 达从小没有父亲,被人拐卖后与母亲断了联系,为了 生计,她每日靠卖艺跳舞为生,她跳舞时总有许多观 众为她喝彩,但也会遭到诅咒,因为在这样保守、封 建的社会,作为一个吉普赛流浪者是受排斥和鄙夷 的,所以中年妇女指责她衣着过于暴露,年轻女子嫉 妒她的美貌而骂她是个吉普赛浪人。她生活在巴黎 乞丐及流浪者聚居的地方,是他们眼中的宠儿。 而就是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姑娘,却爱上 了年轻潇洒的卫队长弗比斯,他在爱斯美拉达遇到 危险时搭救过她,致使爱斯美拉达对他一见钟情。 而负心的弗比斯却对她另有所图。同时,可恶的副 主教克罗德为了满足自己自私、变态的欲念,像幽灵 一样疯狂追逐、迫害爱斯美拉达,在黑袈裟的掩护 下,他利用手中教权,与封建王权相勾结,在爱斯美 拉达接受审判时用巫术罪名诽谤她,最终将爱斯美 拉达置于死地。 虽然两位女主人公的境遇不同,但作者的笔触 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宗教对美好人性的摧残与迫害: 海丝特・白兰不是一个清教徒却要终身佩戴红字来 赎罪;爱斯美拉达没有杀人却要受到绞刑。可见在
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爱。 善良、富有同情心,这些美德在两位女主人公身 上体现出来,她们一个是美的化身,一个以德报怨、 乐善旌助,并使胸前耻辱的红字变成德行的标志。 但白兰比爱斯美拉达承担更多的不幸,不合理的婚 姻使她比爱斯美拉达具有更坚强的品质,从而能从 容面对惩罚,面对苦难。相比之下,海丝特・白兰的 形象更鲜明。 三、人物之间的情与爱 爱情是贯穿《巴黎圣母院》和《红字》这两部作品 的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 但她们也是爱情的牺牲品。 小说《巴黎圣母院》围绕女主人公爱斯美拉达, 写到她与四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弗比斯是她唯 一心爱的男人,而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只是一种逢 场作戏,一种对女性的玩弄与占有,可爱斯美拉达却 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甚至为了这种 爱情不惜一切,“当刽子手扶她下车去邢前忏悔,她 还低低重复‘法比’这个名字,当副主教给他最后选 择生与死时,她想的还是我的法比怎么样了”[5],根 本没有去想这种爱到底值不值得。而在爱斯美拉达 被诬陷、生命受到摧残时,弗比斯却害怕自己丢丑而 不愿出来为少女解释。即使这样,女主人公却至死 爱着他。 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也有爱,但这种爱是一种 兽念、一种占有欲,他指示卡西莫多夜里劫持女郎, 接着刺杀弗比斯,嫁祸于女郎,后来狂乱地向她倾诉 情欲,但这并非是真挚的爱情。当克洛德为满足自 己的兽欲而一次次对她进行威胁时,她没有屈服,保 持自己的贞洁,与他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对爱情,爱 斯美拉达有着执着的信念,认为那是最纯洁的结合, 并热烈追求幸福的爱情。 而海丝特・白兰却钟情于一个有着正人君子外 表却以牺牲别人来保全自己的牧师。起初的婚姻对 她而言是草率的,她与齐林沃斯有着婚姻关系但却 不存在爱情,所以他们的婚姻必然会破裂。为了追 求自己的爱情,在丈夫让她说出奸夫的姓名时,她不 肯说,而是公开对他说:她不爱他,在他那里她感觉 不到爱情。她勇敢地承受一切罪责,愿意为心爱的 人牺牲女人的自尊。而牧师在海丝特・白兰受到惩 罚时,为了不失去自己的荣誉、信用和地位,他把自 己的罪行隐瞒下来,七年时间,让白兰一人承担所有 罪责。而白兰却没有怨恨之情,甚至在七年之后再 度会见情人时,大胆地提出和他一同出逃的计划。 可见海丝特・白兰对牧师的爱自始至终没有间断
第13卷
第4期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01.13
No.4
2015年4月
Apr.2015
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5.04.012
(责任编辑:韩自波
实习编辑:许春艳)
万方数据
201。
现将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 让读者能更透彻地理解作品所揭示的主题。 一、人物的生存环境分析 《红字》故事发生在17世纪北美清教统治下的 新英格兰,这是一个把宗教与法律视为一体的殖民 社会。美丽善良的海斯特・白兰在丈夫齐林沃斯失 踪后,爱上了青年牧师丁斯梅德尔,于是,海斯特・ 白兰在人们眼中简直成了罪恶的化身,遭到世人的 唾弃;而她所犯的“通奸罪”在当时被认为是最耻辱、 最可怕的罪行,要终身佩戴红字“A”以示惩罚。所 以后来,海丝特・白兰和女儿被迫住在茅草屋,以完 成自己的赎罪苦行。 而《巴黎圣母院》讲述的是17世纪的法国,这是
[5]周招芬.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论《巴黎圣母院》的
爱斯梅哈尔达[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4):25—29.
Representation of Images by Comparis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tre‘IDame de Paris and The Scarlet Letter
created by
Letter,
American novelist Hawthorne,are both
representatives of romantic works in the expose
1
9th century.
nature
Despite of liv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the and successfully fate.
院》中,我们被爱斯美拉达的美所打动,而在《红字》 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一个性格坚强、敢于反抗逆境、 热烈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海丝特・白兰形象。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2]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M].夏乾丰,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杜,1989. 1-33霍桑.红字[M].姚乃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4] 杨小厉.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对照艺术[J3.长沙通信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