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28.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电动机教案

0228.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电动机教案

第4节电动机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了解电动机的构造,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
新课引入
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电动
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你知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吗?从
学生的质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活动1:展示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学生猜想一下,当开关闭合后,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诧异?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
师适当点拨:
现象→原因→有磁场
↓↓↓
导线运动→受力的作用→通电导体是磁体
归纳总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知识拓宽:并不是所有的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都受到力的作用,当通电直导线与磁感线方向
平行时,此时通电的直导线不受力的作用。

活动2:要想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如何操作?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
点,师总结。

总结:改变磁场的方向;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

活动3: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验证。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当电流方向、
磁感线方向发生改变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也发生改变。

活动4:根据实验现象,大家讨论一下,在这个装置在能量的转化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哪
些用电器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总结:
(1)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生活中的电动车、电风扇、电动机等工作时的原理与此相同。

探究点二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活动1:一根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会受力运动,一个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怎样呢?展示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再展示。

总结: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转动。

活动2:让学生讨论、交流转动的原因。

然后各组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思路:将通电线圈分解为四个通电直导线,即导线ab、导线bc、导线cd、导线da。

导线bc、导线da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故不受力的作用,导线ab、导线cd处在同一磁场中,但通过电流的方向相反,故受力方向相反,所以通电的线圈会在磁场中会转动。

活动3:根据原因的分析,说出导线ab、导线cd所受力的特点?
总结: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线圈上,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4:线圈能否在磁场中持续转动?为什么?采取什么措施让线圈持续转动?从受力的角度展开分析。

总结:力的特点:如图所示,此时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线圈上,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属于一对平衡力,故将会在这个位置处于静止状态。

措施:改变磁感线的方向或者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活动5:让学生自学课本P136找出要让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持续转动的方法,然后交流,统一答案。

活动6:根据以上的探究,总结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构造。

学生之间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的,给予补充。

归纳总结:
(1)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构造:电动机由能够转动的线圈和固定不动的磁体两部分组成。

在电动机里,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有关,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就随之改变;但如果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变。

(4)能的转化: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活动7:走进生活,列举出生活中的电动机有哪些?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什么优点?
归纳总结:
(1)应用:电风扇、洗衣机等多数用交流电动机。

电动玩具、录音机等小型电器多使用直流电动机。

(2)电动机的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价格便宜、无污染。

典例如图所示为小玲和小辉同学制作的直流电动机模型,他们用回形针做成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并用小刀刮去轴的一端全部漆皮,另一端只刮去上半周漆皮,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闭合开关且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地转动起来。

(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将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其作用与直流电动机中的____________作用相同。

(3)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可以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

(4)如果电池、开关、导线的连接和性能良好,闭合开关后,线圈不能连续转动,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该线圈之所以能转动,是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来工作的,但是该线圈在转过平衡位置时,若不改变电流的方向,此时所受到的磁场力会阻碍线圈的转动,故为了使线圈持续转动,将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这样在一个半周内受到磁场的力的作用,另一个半周利用惯性转动;而真正的直流电动机工作时,为了让线圈持续的转动下去,即是通过换向器在平衡位置及时的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即改变线圈所受力的反向,使线圈持续的转动下去,这项任务由换向器完成。

要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就要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而线圈的受力方向由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来决定,因此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考虑;线圈不转动的原因可能是无电流、磁场太弱、开始线圈处在平衡位置。

参考答案:(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换向器;(3)磁场或电流;(4)磁场太弱.
板书设计
第4节电动机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由两部分组成,教学的重点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做好教学重点的
关键环节是是做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实验。

在设计实验上,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实验装置做出猜想,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进而得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在处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我把线圈分解为通电的直导线,这一对学生来说就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就很容易接受了。

但线圈在磁场中不能够持续转动?怎么办。

此时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就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换向器这一知识点。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时间给得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少中下水平学生来说显得节奏过快。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
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
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
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