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虚拟货币

论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网络虚拟货币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壮大,在网络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

什么是网络虚拟货币,在广义上说,网络虚拟货币是指由一定的发行主体以公用信息网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网络或有关电子设备中,并通过网络系统以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网上等价物。

在狭义上说,虚拟货币是指有别于有形货币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它由一些大公司发行,通常出现在网络游戏中,因其具有一定的价值尺度,常被作为进行虚拟交易的支付货币。

目前虚拟世界的网络交易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设想,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庞大网上交易市场。

而且,产生了专门从事“打币”的职业打工一族,也出现了专门兑换各种游戏币的兑换店。

从网络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虚拟货币满足了网络经济小额支付,及时运作和信息安全的需求;从网络企业的角度看,虚拟货币满足了网络企业既吸引顾客又获取收益的需求。

虚拟货币在网络企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虚拟产品消费者的角度看,一是满足消费者需要一种便利安全的支付方式来购买虚拟产品的需求。

二是遵循货币发展规律,货币形式从商品货币、金属货币到纸币的不断变化遵循着交易成本递减规律,也是人们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历史进程。

虚拟货币的产生符合货币发展规律,体现了在纸币和电子货币之后,人们寻求一种更低成本的交易媒介的渴求。

根据虚拟货币的获取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初始的虚拟货币。

这种虚拟货币是完全在网络虚拟世界产生和使用的,与现实经济不发生任何联系,对实体经济和人民币流通没有影响。

2.高能虚拟货币。

与现实世界的高能货币不同,高能虚拟货币则是指由现实法定货币购买的,用于小额支付的,具有流动性强,流通范围广等特点的虚拟货币,如Q币、百度币等。

这里的高能虚拟货币还是初级阶段的虚拟货币,仅是货币的雏形。

它与法定货币单向兑换,具有支付手段,价格尺度和有条件的贮藏手段。

但它的流通范围仅仅局限在该网站或游戏内部,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自由流通。

由于其与现实经济紧密联系,所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混合型虚拟货币。

混合型虚拟货币是上述两类虚拟货币的结合体。

目前绝大多数虚拟网络货币都具有上述两种货币的特征。

例如在网络游戏中,玩家既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奖励,又可以用法币购买充值卡。

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和专业的网站都使用这种混合型虚拟货币。

(1)在网络虚拟货币中,百度币、腾讯Q币、盛大点券、U币这四种虚拟货币比较突出。

百度币是内含一定数量百度币的虚拟卡或实物卡,它的功能是在百度币充值页面上填入卡号,通过系统验证后即可获得相应数额百度币。

而腾讯Q币简称QB,是由腾讯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Q币的功能是可以用来支付QQ的QQ行号码、QQ会员服务等服务。

通常它的兑价是1Q币=1人民币,用腾讯拍拍网交易一般都是9折。

Q币卡目前暂时可以用来支付QQ的所有服务,还可以购买QQ游戏中的道具。

也可以用QB来买穿越火线CF点,腾讯稍后还将推出一系列精彩个性化增值服务。

而盛大点券可以实行转账、“我的账户”、“我要买卡”、“帮忙中心”的功能,人们可以将自己账户内的“盛大点券”余额转给另一个盛大通行证帐号,或者通过转账功能将“盛大点券”转换为部分游戏的游戏货币或时间。

也可以查询到账户余额、充值记录、转账记录、我的仓库信息,可以进行支付密码设置、银行卡一点充设置等重要功能。

还可以可以查询到如何最快速的购买到盛大卡和帮助你查找到你所需要了解的信息。

还有,U币是新浪公司提供的在其网站平台上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是在享受新浪公司提供的各种付费服务时进行支付的一种手段。

使用U币可以下载新浪开发的各种小游戏,还可以在线制作精美的贺卡送给远方的朋友等等。

(2)国互联网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还有大量的网络游戏厂商等,他们在给广大网民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收费虚拟网络服务产品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以腾讯公司为例,2002年5月,腾讯公司推出Q币这种网络虚拟产品,官方价格为1元人民币购买1个Q币。

网民可以通过银行卡、电话银行、实物QQ卡等多种形式购买Q币,然后将Q 币存人对应QQ号的个人账户中。

腾讯公司并没有对外界公布具体Q币的发行和流通数量,但是根据最近两年腾讯公司的业绩报告可以发现,以Q币发行和增值服务为基础的腾讯公司业绩增长的很大部分应归因于其发行的网络虚拟货币——Q币。

根据腾讯公司公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互联网增值服务总收入为4.365亿元,占总收入近68%,与2005年同期相比几乎翻了一倍。

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增值服务和网络游戏的自然增长。

而增值服务和网络游戏,很大程度上都靠网络货币Q币来运行。

在2007年,由于“超级女声”的总决赛可以用Q币投票,淘宝网一天的Q币交易额达就到了5075。

日前,腾讯公司正试图添加更多增值服务内容,如QQ农场、QQ牧场、抢车位等网络游戏的产品和服务,来扩大Q币的使用范围。

腾讯公司凭借着其优秀的网络产品而具有了相当数量的网络消费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我国网络市场上占据了较强的垄断地位。

Q币的出现,解决了小额电子支付的麻烦以及银行账户泄密的危险,方便用户购买腾讯公司推出的虚拟产品,从而给腾讯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网络公司加入了发行网络虚拟货币的行列,推出了自己的币种——新浪u币、网易POPO币、百度币、搜狐狐币等。

(3)央行指出,要加强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管理,防范虚拟货币冲击现实经济金融秩序。

央行为此提出了四点要求.首先,严格限制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发行虚拟货币的总量以及单个网络游戏消费者的购买额。

第二,要严格区分虚拟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实物交易,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发行的虚拟货币不能用于购买实物产品,只能用于购买自身提供的网络游戏等虚拟产品和服务。

第三,消费者如需将虚拟货币赎回为法定货币,其金额不得超过原购买金额。

第四,严禁倒卖虚拟货币。

违反以上规定的,由央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2条、第46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目前虚拟货币的使用基本上限制在虚拟世界内,用户使用虚拟货币可以在特定的领域内可以兑换虚拟的物品,而对于现实货币则只能是在现实生活中流通。

它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买到真是的物品。

虚拟货币与实际货币之间的冲突问题(4)讨论网络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在使用中的不同点,及相互的影响;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的价值基础不同,前者代表效用,后者代表价值。

从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推导,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所“等”之“价”,语言上虽称为价值,但实际上是指效用。

而虚拟货币代表的不是一般等“价”之“效”,而是价值本身。

虚拟货币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价值相对性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现符号;也可以说,虚拟货币是个性化货币。

在另一种说法中,也可称为信息货币。

它们的共性在于都是对不确定性价值、相对价值进行表示的符号。

这样说的时候,货币的传统含义已经被突破了。

原有含义的货币,只能是新的更广义货币的一个特例。

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符号,也可以作为相对化价值集的符号。

(5)分析虚拟货币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虚拟货币作为电子商务的产物,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越来越和现实世界交汇。

然而,在虚拟货币日益长大的同时,相关法规却相对滞后,埋下了不少隐患。

欺诈行为网上虚拟货币的私下交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虚拟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双向流通。

这些交易者的活动表现为低价收购各种虚拟货币、虚拟产品,然后再高价卖出,依靠这种价格差赢取利润。

随着这种交易的增多,甚至出现了虚拟造币厂。

虚拟货币除了主营公司提供之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虚拟造币”的人,以专业玩游戏等方式获取虚拟货币,再转卖给其他玩家。

以温州地区为例,大概有七八家这样的“虚拟造币工厂”,从业者达到四五百人。

这样不仅给虚拟货币本身的价格形成一种泡沫,给发行公司的正常销售造成困扰,同时也为各种网络犯罪提供了销赃和洗钱的平台,从而引发其他一些不良行为。

冲击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的发行方一般是各国央行,央行负责对货币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

而作为网络上用来替代现实货币流通的等价交换品,网络虚拟货币实质上同现实货币已经没有区别。

不同的是,发行方不再是央行,而是各家网络公司。

如果虚拟货币的发展使其形成了统一市场,各个公司之间可以互通互兑,或者虚拟货币整合统一了,都是以相同标准和价格进行通用,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虚拟货币就是通货了,很有可能会对传统金融体系或是经济运行形成威胁性冲击。

网络安全问题目前虚拟货币的购买方式除了直接用现金以外,还提供手机短信、网络转账和固定电话充值等多种方式。

这些购买方式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有不小的风险。

比如盗用电话充值和未成年人购买等问题。

另外,虚拟货币并没有现实货币的防伪技术,电脑黑客可能会利用其安全漏洞生产伪币。

国家工商部门有关人员表示,虚拟货币交易是网络时代派生的经营行为,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工商注册范围也没有关于虚拟物品交易的项目。

但当虚拟财产交易逐渐人员雇佣化、场所固定化、交易盈利明确化,具有经营性质后,就可能涉及市场秩序、税收问题。

甚至,游戏运营商也没有能力来控制,网络中存在大量“伪钞制造者”一以主营棋牌类网游的边锋为例,其网币对应的购买力曾在一年内缩水近40%。

不少人士指出:这样的通货膨胀只会让网民受损,也会让网民丧失对互联网的信心。

解决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支付(包括电子货币)在改变人们支付习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促进消费信贷的扩大。

对这种新兴事物,密切关注其形式的创新,性质的演变,运作方式的差异以及对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可能造成的冲击,适当加以监管,自然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给市场主体相应的发展空间,避免在市场发展初期扼杀相应商业组织的发展活力。

因此,对待电子货币最好的方法是静观其变,加强研究。

在面对类似“Q币冲击人民币金融市场”的言论时,需要在认清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懂得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设计相关政策,鼓励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而非暴炒虚拟货币、电子货币的危害,呼吁加强监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