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织密党群连心网 畅通信息高速路 以互联网+模式构建突泉融合党建新格局——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经验材料

织密党群连心网 畅通信息高速路 以互联网+模式构建突泉融合党建新格局——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经验材料

织密党群连心网畅通信息高速路
以互联网+思维探索突泉融合党建新模式
为进一步夯实党的政治核心地位,突出党在脱贫攻坚领域的政治引领作用。

突泉县委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契机,不断深化“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内涵,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三个融合平台,健全四项融合机制,积极构建突泉融合党建新格局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以充分发挥融合党建在推动脱贫攻坚、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带动、提升作用,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政策宣传“最后一人”、联系群众“最后一步”的难题。

一、搭建融合平台,畅通党群连心高速路
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平台建设应势而动、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按照习总书记“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的指示精神,找准党群沟通的有效路径,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党建与互联网融合,搭建“一网、一微、一平台”的融合平台,使党建融入各类用户终端,实现县乡村组织架构“三级联动”、民情信息“双向流动”以及党群干群“关联互动”,实现党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畅通了渠道。

心连心工程对三个平台的定位和职能侧重有所不同,对党群
心连心网站(一网)的定位是:发布工作动态及精准扶贫政策,发布重要三务公开事项,接收群众信访举报,提供惠农补贴查询;对党群心连心微信群(一微)的定位是:发布扶贫惠民信息,与贫困群众进行交流互动,收集民情民意信息,进行舆论引导及监管,目前有群399个,群成员共计9.1万人;对微信公众平台(一平台)的定位是:发布惠民政策信息、便民服务信息,公开三务重要事项,目前党群心连心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各类惠民政策信息750余条,粉丝1.6万人。

三个平台发挥各自的平台优势,共同发力,相互交织,宣传党的主张,密切党群关系,主动吸引群众视线,占领群众意识高地。

二、健全融合机制,启动党建引领新引擎
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机制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按照习总书记“要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建立统筹引领、上下互通、横纵联动、内外协同“四大融合机制”,保证党领导服务群众的“引擎”高效运转。

(一)构建总分结合的统筹引领机制,启动引擎驱动力
成立“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工程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组、信息发布组等小组,组织部“党群心连心”办公室和大数据局融合9个乡镇和29家县直部门单位各自职能优势,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合力,发挥聚合作用。

(二)构建上下贯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减小引擎摩擦力
在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输方面:由大数据管理局创建“扶贫扶心•党群心连心”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号,开辟工作动态、政民互动、部门业务、信访纪检等专栏,及时发布各项惠民政策、“三务”公开等信息,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自下而上的民情收集和办理反馈方面:驻村第一书记及时收集民情民意问题,由各乡镇组织委员分类汇总,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分析筛选,形成问题反馈分析报告。

解决问题上把握从快原则,对于简单问题,由乡镇及时解答;对于疑难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签批后,发责任部门,处理进度、结果及时反馈给群众。

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进行全覆盖电话回访,确保问题真正解决。

目前共形成大数据月报8期,及时分析网站、公众号、微信群中存在的集中问题,促进了工程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

(三)构建横纵联动的舆情管控机制,增强引擎操控力
横向联合纪检委、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门,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法律大讲堂、学习十九大等专栏,每周定期将法律常识及信访案例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及漫画,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

纵向加强对由县到镇、由镇到乡的舆情监督处置,统筹公安、信访、网信、宣传部门加强舆情处理、分析和监督等工作,适时予以正向引导,涉及违法行为的,交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四)构建内外协同的考核监督机制,保障引擎战斗力
对内,结合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定期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
行监控考核,及时发现工作的盲点和不足。

对外,对考核结果及时进行通报,以督促各部门改进不足并接受外部监督。

截止目前,共发布涉及群众入群率,收集、解决民情问题情况、电话回访情况等内容的通报12期,进一步激发各级部门为民解忧积极性。

三、发挥融合效应,跑出和谐发展加速度
突泉融合党建借势而进,因势而起、乘势而上。

一年多来,党群心连心平台发生了裂变的融合效应,持续增强基层组织“公信力”,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群众对身边问题处理的“满意度”,组织对舆情掌控的“主动权”都明显提升。

(一)晒出“三务公开”明白账,增强基层组织公信力
各职能部门及各乡镇对依法依规应当公开的事项、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进行公开,尽可能实现了党务公开常态化、村务公开规范化、财务公开制度化、公开范围最大化。

做到党务村务有规程、项目实施有流程、财务收付有章程、惠农补贴有明细。

目前已公开“三务”信息5.9万余条。

在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倒逼了党务村务财务管理的规范、高效和透明,督促干部更要明责尽责,忠诚履职,习惯于在监督下阳光用权,真正做到了以阳光预防腐败,以公开赢得公信。

形成了党员干部向组织和群众交心,群众和组织对干部放心,党群互信共进的良好氛围,更坚定了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

(二)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提升惠民政策知晓率
融合党建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让不同年龄、
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沟通效流方式,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难题。

网上服务。

让群众看得懂、会操作、易参与,最大可能适应多媒体时代群众使用互联网、微信和手机APP的习惯,实现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让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反映诉求、办理业务、解决问题。

目前,已发布惠民政策750余条,在政策知晓率上,有效解决了政策宣传“最后一人”的难题。

有效避免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变少,干部与群众油水分离等问题,在工作频率上,有效解决了联系群众“最后一次”的难题。

网下服务。

针对无智能机或因年龄原因不能通过新媒体与党组织有效沟通的群众的情形,对群众进行“党员一对一”面对面的政策辅导和诉求处置,保证服务群众不落一人。

(三)围绕“问诊开方”解难题,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
融合党建初衷之一就是要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通过采取既“问诊”又“开方”的方式,真正驱除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琐事难事。

问诊:注重利用三大平台收集民情民意,针对客户端后台搜集整理的群众留言,摘选热点关键词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民众关心热点问题,在政策上予以重点解答和引导。

开方:针对不同类型问题,交由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加以解决,在完成时限上做到快办快结,小事2日办结,繁事7日办结。

信访局、督查办通过不定期的电话回访,还对事情处理的群众满意度有了依据,不但注重了时限,更注重了时效。

目前已解决包括城区大面
积供热不足、贫困户就医困难等群众关心的问题693条,通过回访,群众对诉求处置的满意度基本达到了100%。

(四)握紧“党的声音”麦克风,强化舆情舆论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融合党建平台最大限度的迎合了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发表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意见的时代特点,最大可能对碎片化、多元化、情绪化、负面化的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说服并极大的吸引其他社会舆论对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掌控了对群众舆论的绝对话语权,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经成了群众表达民意的助推器,保障公众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的晴雨表。

一是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发布的主动权,统一口径,控制信息流量和主出口,保证舆论的权威性,控制舆论方向。

二是允许群众发声,持续舆情检测,对负面舆情及时引导并管控。

对微信群内的负面言论,群主第一时间通过沟通对话、纠偏批判等方式引导公众从错误的、负面的、消极的舆论转向正确的、正向的、积极的舆论认知,不让“微言”成“耸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