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是( B )。
A.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B.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C.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D.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C )。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D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发表C.《反杜林论》的发表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6.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成立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C.一切从实际出发D.实事求是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民主主义D.专制主义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13.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巴黎公社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5.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是( B )。
A.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保障人权20.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B )。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21.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A )。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基本特征D.宗教实质2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C )。
A.实现民族独立B.构建民主与法制的社会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实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2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B.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C.坚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部分的是(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人类学25.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D )。
A.革命性B.实践性C.阶级性D.科学性2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D )。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的人格B.崇高的理想C.奋斗精神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27.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B )。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9.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 B )。
A.产业革命B.周期性经济危机C.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D.贩卖黑奴活动3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使科学社会主义开始( B )。
A.从空想变为科学B.从理论变为现实C.从一国变为多国的实践D.从一种模式变为多种模式的转变3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 A )。
A.最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B.最彻底的革命学说C.阶级性最强的学说D.最具时代特点的学说32.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人类社会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是( C )。
A.奴隶阶级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D.科技知识分子3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B )。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3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和平发展D.资本主义35.( B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A.《共产党宣言》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资本论》35.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C )。
A.马克思主义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7.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C )。
A.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3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3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B )。
A.工人行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共产主义团体的出现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40.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 A )。
A.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B.是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是否坚持党的领导D.是否坚持阶级斗争理论4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B )。
A.理论基础B.理论品质C.理论经验D.理论内容4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4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4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47.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48.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4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5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C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5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5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5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5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