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
第2题: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 )选择。
A:形式
B:对象
C:地点
D:时间
第3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没有( )。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C: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
D: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第4题:()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A:消费者
B:企业
C:政府
D:社会
第5题: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第6题:()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A:东极
B:西极
C:南极
D:北极
第7题:离差值增大,表明候变化敏感性也()。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未知
第8题: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A:0.5
B:2.2
C:8
D:10
第9题: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30-40厘米
D:40-50厘米
第10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DP碳强度考核指标。
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第11题: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
A:22%
B:23%
C:24%
D:25%
第12题: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个。
A:100
B:200
C:300
D:400
第13题: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第14题: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第15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第16题: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属于()。
A:降碳技术
B:零碳技术
C:消碳技术
D:高碳技术
第17题: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A:三
B:四
C:五
D:六
第18题:循环经济发展是以()为先导的。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第19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D:四
第20题: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
A:经济性
B:技术性
C:可行性
D:目标性
第21题:把煤在汽化的条件下,或者是其他工业条件下,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技术是指()。
A:煤清洁技术
B:煤替代技术
C:煤净化技术
D:煤转变技术
第22题:()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
A:资源问题
B:环境问题
C:人口问题
D:科技问题
第23题:能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人口激增
B:过度开发
C:资源利用不足
D:产能落后
第24题:低碳模式的特征不包括()。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效率
D:低排放
第25题: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论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
B: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
C:有助于降低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
D:提高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
二、多项选择题
第26题:为实现有效调控,政府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
A:明确产权
B:征收税费
C:财政补贴
D:市场准入
第27题: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
A: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核能
第28题:温室气体().
A:水汽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气
第29题:荒漠化大致有四类().
A:风力作用下
B:流水作用下
C:物理和化学作用下
D:工矿开发造成
第30题:防治荒漠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制订经济发展政策
B:建立合理土地体系
C:合理使用水资源
D:合理使用耕地和草地
第31题: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采集薪材
D:大规模放牧
第32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A:调整产业结构
B:优化能源产业
C:实现能源替换
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第33题: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生态环境质量
B:生态环境保护
C:生态环境管理
D:生态环境治理
第34题: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的方式有().
A: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C:积极发展煤清洁技术
D:煤替代石油
第35题: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三、判断题
第36题:低碳经济是消耗化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
是
否
第37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是
否
第38题: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也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制手段.
是
否
第39题: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是
否
第40题: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5~6℃。
是
否
第41题: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200年,因而是最受关注的温室气体。
是
否
第42题: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是
否
第43题:赤潮是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是
否
第44题:芬兰是欧盟惟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
是
否
第45题: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力是指市场机制.
是
否
第46题:范式涵盖了模式,具有整体性的意义.
是
否
第47题: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
是
否
第48题:环境变化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或生活行为所导致.
是
否
第49题:能源利用指标中能耗强度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低。
是
否
第50题: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创新。
是
否
第51题: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
是
否
第52题:环境法的利益平衡中,首先应明确基本的环境公益和基本的经济公益应当满足的原则,建立基本环境公益的保障机制。
是
否
第53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已相当严重。
是
否
第54题: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是
否
第55题: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