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束管监测系统管理规范及制度

束管监测系统管理规范及制度

防灭火束管监测信息平台数据上传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必须每天进行数据传输。

2、每天传送数据时要按正确的矿井编号(0006)和矿井名称(荆各庄矿)进行传输。

并在传输结束后,登录到网站进行查看,确认数据传送是否准确。

3、如果出现故障,无法上传,应及时处理,处理结束后坚持上传数据。

并向区调度汇报。

4、如发现工作人员无故没有上传数据,则要进行相应处罚。

束管监测机房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束管监测机房的管理,充分发挥束管监测系统对我矿火灾防治和井下异常点的监测、预报作用。

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1、机房内不准存放有震源、强大磁场、电场、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和物品,以免影响系统运行。

2、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5℃范围内,相对湿度在85%以下,以保证各元件正常工作。

3、保持室内清洁,使室内空气含尘量尽可能低,避免尘埃落入仪器内部,以免影响仪器性能。

4、室内严禁吸烟,严禁大声喧哗,且应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具及灭火设施,并按期更换。

5、要妥善放置和保管各种气瓶和配件,严禁靠近烟火,严禁阳光直射或雨雪直入,以防爆炸或其它事故的发生。

6、高压钢瓶要有检验合格证才能使用,而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高压钢瓶上要有代表所贮气体的标记颜色和字样。

7、为了减少干扰,仪器接地线必须导电性能良好,切忌用自来水管或零线作地线。

8、工作人员要爱护各种设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对各种设施未经许可不能进行实验性操作。

9、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禁脱岗,并注意防火和失盗事件的发生。

束管监测系统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工作1、检查硅胶,如需更换,应在开机前进行。

2、检查氢气发生器,液位低于1.2L处,立即加蒸馏水。

3、检查仪器各部分连线有无脱落。

4、开启控制柜,观察单路负压,负压表是否指示在-0.05MPa以上。

二、启动与操作1、开启稳压电源启动按钮,观察电压表上升并稳定在220V±10%。

2、启动气体采样控制柜。

3、开启氢气发生器电源开关,观察压力表压力上升并指定在0.4MPa。

4、开启空气泵电源,观察压力表上升并指示在0.4MPa左右。

5、待氢气发生器、空气发生器启动达到要求后,开启色谱仪,顺序按BUILD/MODIFY、METHOD、COLUMN键,检查色谱仪参数是否与设定值相符。

6、检查各温度值是否达到设定值。

7、按SHTFT、IGNTTE A/B键,保持十秒钟左右点火(FTD B)当READY (准备好)灯亮时,色谱仪可以进行气体分析。

8、启动电脑(1)打开电脑,双击“KSS200C束管监测系统”图标,进入KSS200C系统界面。

选择“检测”项,选择“校正分析”项,选择“参数”项,检查A、B通道的参数,进“标准气样”检测时,选择“一般外标法”。

色谱仪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从色谱仪“进样”口注入标准气样检测,检测完毕,选择“正常检测”项,再注入标准气样进行分析,查看“结果”是否接近于标准气样浓度,如接近则进入下一步,反之,继续注入标准气样进行校正,直到接近于标样气样浓度为止。

(2)校正好后,参数项中的“一般外标法”改为“外标归一法”,选择“检测”项,选择“峰参数”项,核对各参数。

(3)将控制柜进气管接到色谱仪“进样”口。

(4)选择“束管监测”项,点击“开始”,出现“求过校正因子吗”,点击“是”,进行循环监测。

(5)束管监测完毕,打印监测结果,保存结果至数据库。

(6)每天坚持上传数据。

如有特殊原因没有上传数据,应及时上报。

监测机房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束管监测系统的操作规程操作,并认真做好安全确认。

2、坚持每天做卫生以保持室内清洁,以免对设备造成影响。

严禁吸烟和大声喧哗。

3、机房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井下气体的循环监测和对人工取样的气体进行检测、分析及报表打印工作,并对报表数据认真进行审查。

4、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掌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提高操作技能,并能判断气体的异常情况和色谱仪的常见故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处理不了及时汇报。

5、严格遵守气体分析预测预报制度,一旦束管监测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通风区调度,并做好记录。

6、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

不迟到、不早退,班中不干私活,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管理规范2007年8月1日目录一、范围二、术语和定义三、一般要求四、设计和安装五、设备设置六、使用与维护七、束管监测系统联网及信息处理八、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九、气体分析预测预报制度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管理规范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装备、设计和安装、分路箱设置、使用与维护、系统及联网信息处理、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测定矿井采空区、密闭及巷道空气中气体组份并根据气体变化趋势判断自燃发火程度的束管监测系统。

二、术语和定义1、束管:运载井下气体的管路。

2、控制柜:负责将井下气体抽到井上,并按规定的顺序和时间将气体送入气相色谱仪的装置。

3、色谱仪:将气体进行分析并送入采样接口板的仪器。

4、接口板:采样色谱仪传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的装置。

5、测控软件:通过分析将采样数据形成分析报告及谱图的软件。

6、数据库:将色谱仪分析数据进行储存。

7、分路箱:井下将主干束管与各个分支束管相连接的装置。

8、过滤器:将粉尘和水汽从采集的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装置。

9、联网:将监测数据上传,实现网络共享功能。

10、循环监测:按设定的时间、周期对井下指定的检测点进行重复检测的过程。

三、一般要求1、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数据要保存到服务器,实现网络共享。

2、井下束管要保证较好的气密性,并安排专人定时检查。

3、系统各组成部分应保证调试、维护和安装方便与可靠。

4、系统中所有管件及连接件、或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

5、系统中的按钮应灵活可靠,指示灯和显示装置应清晰。

6、要及时对监测气样进行分析处理。

7、系统分析精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8、每天至少循检一次,当发现有发火隐患的地点,需要连续循环监测。

9、要在重点工作面或密闭安设监测点。

四、设计和安装1、绘制束管检测系统安装布置图。

2、对安装管路长度进行测量,统计布置监测点数。

3、根据设计的总监测点数和各采区监测点数进行设备选型。

4、每采区应单独设置一个分路箱。

5、束管布置时应铺设在支护良好的巷道内。

6、井上和井筒主干束管应进行防冻和防晒保护。

五、设备设置A、井上设备设置1、地面机房应包括:分析室、储存室。

2、检测室内配备空调,无灰尘,干净整洁。

3、摆放仪器的桌面要平整,无灰尘,干净整洁。

4、电源不能同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同接,应无干扰。

5、仪器按要求位置摆放,摆放整齐,连接线要整齐规范。

6、检测完毕后仪器要用防尘罩盖住,要保持仪器整洁无灰尘。

7、控制柜电压要求380V;其它设备电压要求220V;接地线要单独接地,接地电阻≤3欧姆。

8、束管在井筒安装,采用钢丝绳做引绳(防止束管自重而折断)吊挂方法。

每10米用一道铁卡加固,铁卡中间每隔2米用尼绒扎带固定。

钢丝绳本身在井上和井底的吊挂和固定,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定。

9、束管上端要留足够余量,与主系统控制柜相连接,束管末端与束管分路箱连接。

控制柜与束管连接按颜色顺序,要与连接至分路箱中的束管颜色一一对应,不可接错。

10、井筒束管安装的质量标准:安装要牢固可靠无损伤、无挤压、无划伤、无堵塞、无折弯。

井筒束管要采取防冻和保护措施。

B、井下设备设置1、束管在安装时必须悬挂,其高度应保证束管在矿车掉道时不受撞击2、束管在巷道中采用挂钩或绑线吊挂。

3、挂钩间距不大于5米,在水平或倾斜井巷中应有适当的垂度,但垂度不超过300毫米。

4、束管安装要牢固、整齐、平直、并保证无打折、无划伤、无堵塞、无断裂。

过风门或墙壁时,应穿管保护。

5、如需弯曲,最小半径应大于6倍管缆直径。

6、沿束管主管路走向从监测室至主井口处,选择安全有保证的位置适合地点设主分路箱1个,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墙壁上。

(根据现场情况也可直接至主井筒底部选择合适地点使用其它方式固定),将分路单管接到分路箱内滤水器上,将放水开关关闭(以免漏气),束管从主分路箱分流至各个分支束管,中间可根据矿井情况设置多个不同路数的分路箱来进行分流。

7、分路箱的安装应避开矿车运输路线。

安装在支护良好,无淋水,距巷道底板要大于300毫米。

5.7滤水器的安装5.7.1滤水器两端要分别固定。

5.7.2分路箱中分支束管均有滤水器连接。

5.7.3单芯束管分隔1000米安装滤水器一个,可根据矿井湿度加密。

5.7.4每个监测点附近10米安装滤水器一个。

5.8滤尘器的安装5.8.1回风流中的滤尘器要距离巷道上顶不大于300mm,距离巷帮不小于200mm,地点垂直吊挂。

5.8.2密闭内的滤尘器通过观察孔深入密闭内,并在观察孔外口加胶堵。

5.8.3其他监测地点分别在束管末端安设滤尘器。

六、使用与维护6.1校准气体6.1.1校正色谱仪校准气样的装备和方法必须符合操作规程规定。

6.1.2标准气体应放在通风良好,符合国家有关防火安全规定的房间内。

6.1.3高压气瓶的使用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气瓶安全管理的规定。

标准气体在有效期内使用,当压力低于0.5Mpa时,不能继续使用。

6.2.1调校6.2.1色谱仪每次使用前要用标准气体进行校正。

6.2.2根据标准气体的组分进行参数设置。

6.2.3色谱仪启动后,经过预热等待一切正常以后,开始校正。

6.2.4选择“校正分析”项,选择参数项,点击一般外标法。

6.2.5从色谱仪进样口注入标准气体,按色谱仪start键启动,进行校正。

校正结果误差大,应继续校正。

6.3检测结果异常原因分析6.3.1色谱仪及配套设备是否完好正常,是否经过充分的预热准备。

6.3.2检测室环境是否符合仪器检测要求;6.3.3是否正确的进样检测操作;6.3.4待检气体在束管运动过程中是否被污染、稀释、浓缩等;(1)气体在井上被稀释的可能因素:a、管路漏气:b、单向阀失效,造成注入色谱仪的气体回抽,因而使大气进入混合稀释;(2)气体被污染的可能因素;a、管路漏气;b、气缸活塞环磨损,造成汽包高压气窜入。

当活塞环封不良时有可能造成污染。

(3)气体被浓缩的可能因素:a、气体还没有平衡就进入检测,造成气体浓度过高;b、色谱仪出口不通畅。

(4)气体在井下被稀释的可能因素;a、束管漏气;b、分路箱滤水器漏气;c、检测前抽气泵抽气时间过短,使在前次停泵后由于束管内负压而倒吸入束管内的空气没能充分被排净;d、束管太长,使检测气体迟迟不能被抽到控制柜,如果这时进行监测,其结果将不会正确。

6.4保养与维护井下部分;6.4.1每周安排人员对井下系统进行巡视,并有记录可查。

6.4.2束管及单管铺设应严格按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避免管路挤压、折弯、砸撞等,检测点应采取防尘措施,束管安装要牢固、整齐、平直、并保证无打折、划伤、断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