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_6岁儿童_心理理论_的发展
3_6岁儿童_心理理论_的发展
问题得分相加之和 。
大。
3 结果
3. 1 对“意外转移”任务的分析 3 - 6 岁各组儿童回答“意外转移”任务的真
实问题的正确率分别为 94. 4 %、92. 4 %、93. 6 %和 100. 0 % ,独立性检验表明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 异 。全体被试中共有 5. 9 % ( N = 14) 的儿童未能 正确回答真实问题而被剔除 ,未进入下一步的统 计分析 。3 - 6 岁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正确率随 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分别为 25. 0 %、38. 8 %、61. 4 %和 78. 3 %(见表 2) ,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χ2 (3) = 27. 28 , p < . 001) 。2 ×4 列联表的差异源分 析表明 ,3 - 4 岁儿童的正确率显著低于 5 - 6 岁 儿童 (χ2 (1) = 22. 58 , p < . 001) ,但 3 岁与 4 岁 、5 岁与 6 岁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反之 ,错误 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分别为 75. 0 %、61. 2 %、 38. 6 %和 21. 7 %。3 岁和 4 岁儿童错误信念认知 的正确率低于错误率 ,5 岁开始高于错误率 ,6 岁 儿童正确率高于错误率的幅度更大 。 3. 2 “欺骗外表”任务的分析
12
离开了房间 。当小丽不在时 ,小强把球从小丽的 塑料盒里拿出来 ,放到自己的纸筒里 ,盖好盒盖和 纸筒 。我问你几个问题 ,你要认真思考回答 。(1) [ 认为问题 ]小丽认为小球现在在哪里 ? (2) [ 记忆 问题 ]小丽离开房间之前把小球放在哪里了 ? (3) [ 真实问题 ]实际上小球现在在哪里呢 ? (4) [ 错误 信念 ]小丽回来了想玩小球 ,她会到哪里找她的小 球 ? (5) [ First 问题 ]小丽回来想玩小球 ,她会首先 到哪里找她的小球 ?”
2002 年 文章编号 :100124918 (2002) 012001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4411 文献标识码 :A
第1期
3~6 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3
王益文 3 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济南 250014)
摘 要 “: 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问题上仍存在争议 。 该研究以 3 所城市幼儿园中的 233 名 3 - 6 岁儿童为被试 ,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 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和发展阶段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3 岁之前儿童已理解外表与真实的区 别 ,但还不能理解错误信念 。4 岁儿童理解了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 ,5 岁儿童理解了意外转 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 。4 - 5 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 ,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关键词 :心理理论 ;表征变化 ;错误信念 ;儿童
3 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项 目 号 : 39730180) 和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十 五”规 划 项 目 ( 项 目 号 : 01JAXLX015) 经费资助课题.
3 作者简介 :王益文 (1972 - ) ,男 ,汉 ,山东临淄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5 位主试经过严格的培训 ,严格按照实验程 序进行 。实验地点在幼儿园的一间房子里 ,保持 环境安静 。采取个别施测的方式 ,与被试面对面 坐 ,在桌子上摆放道具并用言语和动作讲述测验 内容和问题 。先进行意外转移任务 ,接着进行欺 骗外表任务 。每个被试大约用时 10 分钟 ,然后进 行下一个 。每个问题最多可向被试重复 3 遍 ,但 不给被试提问以外的任何提示 ,被试的回答可以 是言语 ,也可以是动作 (如用手指) ,答案用统一表 格记录 。 2. 4 计分方法
11
2002 年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1期
“心理理论”是心理发展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 容 ,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心理理 论的获得也会促进儿童的同伴互动和人际交往 , 进而为其后社会化奠定基础 。关于“心理理论”的 实验事实和基本资料 ,特别是其关键年龄及发展 阶段的研究 ,对于揭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促 使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 意义 。国内至今尚没有儿童“心理理论”的系统研 究 ,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采用多种测验任务来研 究儿童的心理理论 ,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 相互矛盾 。本研究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 两种测验任务考察我国学龄前儿童获得心理理论 的关键年龄与发展阶段 ,以期获得中国社会文化 背景下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事实资料 。
数与年龄见表 1 。
表 1 被试的人数与年龄
人数 平均年龄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全距
3. 0 - 3. 9 岁 72 3. 69 4. 0 - 4. 9 岁 91 4. 31 5. 0 - 5. 9 岁 47 5. 43 6. 0 - 6. 9 岁 23 6. 41
全 体 233 4. 55
0. 18 3. 25 3. 92 0. 67 0. 22 4. 00 4. 92 0. 92 0. 25 5. 00 5. 92 0. 92 0. 24 6. 00 6. 83 0. 83 0. 89 3. 25 6. 83 3. 58
2. 2 实验材料与程序 本研究 采 用 两 个 任 务 来 测 量 儿 童 的 心 理 理
3 - 6 岁各组儿童回答“欺骗外表”任务的真 实问题的正确率分别为 98. 6 %、90. 2 %、87. 2 %和 95. 7 % ,独立性检验表明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 全体被试中有 7. 5 % ( N = 18) 的儿童未能正确回 答真实问题而被剔除 ,没有进入下一步的统计分 析 。由表 2 可见 ,3 - 6 岁儿童理解外表与真实区 别的正确率分别为 76. 4 %、80. 2 %、74. 5 %和 95. 7 % ,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3 - 6 岁儿童理解 表征变化的正确率分别为 46. 5 %、56. 1 %、82. 9 % 和 95. 5 % ,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χ2 (1) = 26. 55 , p < . 001) 。2 ×4 列联表的差异源分析表明 ,3 - 4 岁儿童理解表征变化的正确率显著低于 5 - 6 岁 儿童 (χ2 (1) = 24. 11 , p < . 001) ,但 3 岁与 4 岁 、5 岁与 6 岁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错误信念问 题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3 - 6 岁儿童分 别为 31. 0 %、54. 9 %、75. 6 %和 86. 4 % ,存在显著 的年龄差异 (χ2 (1) = 32. 16 , p < . 001) 。3 岁儿童 的正确率显著低于 4 - 6 岁儿童 (χ2 (1) = 19. 74 , p < . 001) ,但 4 - 6 岁儿童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反 之 ,错误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分别为 69. 0 %、 45. 1 %、24. 4 %和 13. 6 %。3 岁儿童错误信念的 正确率低于错误率 ,4 岁开始高于错误率 ,5 - 6 岁
2 方法
2. 1 被试
本研究从济南市区的 3 个幼儿园中抽取 239
名儿童为被试 ,其中 6 名未完成实验 ,有效被试为
233 名 。其中男孩 104 名 ,平均年龄为 4. 59 岁 ,女
孩 129 名 ,平均年龄为 4. 52 岁 ,被试的年龄不存
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t = . 58 , p > . 05) 。被试的人
论 。任务一根据 Baron2Cohen , Leslie 和 Frith 的意 外转移 (unexpected transfer) 萨丽2安妮 ( Sally2Anne) 故事改编而成 ,该任务是最经典和最常用的心理 理论测验之一[8]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纸筒 、一个 塑料盒 、一男一女两个玩偶娃娃和一个小球 。实 验开始时主试呈现两个玩偶娃娃及相应道具 ,然 后问 “: 你叫什么名字 ? ×××[ 被试姓名 ] ,我来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请你认真听 。这个男孩 叫小强 (指着男娃娃) ,他有一个纸筒 (开着盖) 。 这个女孩叫小丽 (指着女娃娃) ,她有一个塑料盒 (开着盖) ,里面有一个小球 。小丽盖上塑料盒盖
1 前言
“心理理论”( Theory2of2mind) 是指个体对他人 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 知[1] 。它最早起源于 Premack 和 Woodrull 对黑猩 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2] 。Wimmer 和 Perner 率先采用“错误信念”(false belief) 研究了 儿童的“心理理论”[3] ,此后涌现了大量关于儿童 “心理理论”的研究 。关于“心理理论”的研究是皮 亚杰的认知发展和元认知研究之后 ,又一个的研 究儿童心理表征和认知发展的角度和范式 。研究 内容包括外表与真实区别 、表征变化 (对自我心理 的认知) 和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等 。 最近几年来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围已经大为拓展 , 不再局限于知觉 、愿望 、信念 、动机和情感等 ,几乎 涵盖了心理知识的所有重要概念 (如思维 、推理 、 人格等)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心理理论”已 经成为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 、最多产的研究领 域[4 - 6] 。
意外转移任务和欺骗外表任务的各问题回答 正确计 1 分 ,错误则计 0 分 。但对外表与真实区 别问题的计分 ,被试必须对欺骗外表任务的外表 问题和真实问题都回答正确才计 1 分 ,否则计 0
王益文 张文新 :3~6 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分 。错误信念合计分是两个测验任务的错误信念 儿童正确率高于错误率的幅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
任务二根据 Perner , Leekam 和 Wimmer 的欺 骗外表 (deceptive2appearance) 糖果盒 (Smarties Mark box) 任务修改而成[14] 。该任务即有错误信念问 题 ,也有表征变化问题 (自我心理认知) 。实验材 料包括一个蛋卷盒 、一枝铅笔 。实验开始时主试 向被试出示蛋卷盒 ,然后问 “: ×××[ 被试姓名 ] , 里面盛的是什么 (指着蛋卷盒 ,被试一般回答为蛋 卷) ? 主试打开盒子 ,从盒子里拿出来的是一支铅 笔 。然后主试把铅笔放回盒子 ,并盖上盒盖 。我 问你几个问题 ,你要认真思考回答 。(1) [ 自我反 应 ]在打开盒子之前 ,我问你盒子里面盛的是什 么 ,你记得刚才说是什么 ? (2) [ 错误信念 ]你认识 你们班上的 ×××[ 其熟悉的某个儿童姓名 ]吗 ? 他Π她从来没有打开过这个盒子 ,如果我给她看这 个盖着的盒子 。她会认为里面盛的是什么 ? (3) [表征变化 ]第一次看到没打开的盒子时 ,你认为 里面盛的是什么 ? (4) [ 外表问题 ]这个盒子看上 去是盛什么的 ? (5) [ 真实问题 ]实际上盒子里面 盛的是什么 ?” 2. 3 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