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江阴一中:许惠芬【知识体系】一、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约召开时间、操纵国:1919年初英法美2、中心议题:如何处置德国3、主要战胜国意图美国:“十四点原则”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适度削弱德国,阻挠美国称霸世界,抑制法国称霸欧洲法国:极度削弱德国,称霸欧洲日本:战时所得权利合法化意大利:扩展领土4、领土:重划德国疆界军备: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凡尔赛和约》赔款:未能达成一致协议构成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被战胜国加以瓜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对奥、保、匈、土和约悬而未决的两大问题:欧洲安全保障、德国赔款含义:在处置战败国的基础上,战胜国确立了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影响:政治格局变化:欧洲、中东隐含许多矛盾,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基础:威尔逊宣扬的“十四点原则”成立:1920年初,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联盟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国联行政院、秘书处二、华盛顿体系1、背景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争夺与冲突美、英、日三国海军军备竞赛2、华盛顿会议召开:1921年,美国华盛顿3、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四国条约》:英日同盟中止4、内容《五国海军条约》:美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5、含义:通过调整,形成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治格局的新秩序。
6、影响:美国的海军力量和英国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与“凡尔塞体系”一起构成了“凡尔塞—华盛顿体系”【重点、难点】1、如何评价“凡尔塞—华盛顿体系”。
(1)凡尔塞体系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戒战败国特别是德国的基础上,分赃、掠夺、宰割弱小民族,标志着战后列强在欧洲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也隐含着许多的矛盾,这一体系不可能长久。
(2)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他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凡—华体系的形成。
(3)凡—华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反映各国综合国力强弱及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列强为分赃和争霸世界而互相争夺,为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
(4)凡—华体系的总体特点:它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实力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妥协而建立的;英法仍不失欧洲大国地位,在世界通过操纵国际联盟发挥主导作用;美国依靠经济实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失败,但在拉美进一步巩固了西半球的霸权,在东亚和日本共同占据主导地位;日本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受到削弱。
2、一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一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有下列四对矛盾:(1)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表现为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2)帝国主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4)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知识联系】1、如何理解“凡—华体系”和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1)形成过程不同:前者在一战结束后三、四年内形成;后者在二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
(2)性质不同:前者有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性质;后者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性质。
(3)主要国家不同: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斗争;后者是美苏在全球各地展开角逐。
(4)影响不同:前者影响出现的时间间隔短,影响的区域小;后者影响时间相对比较长,长达半个世纪,范围相对广,在全球各地。
(5)瓦解不同:前者随着二战策源地的形成和二战的爆发和扩大而瓦解;后者是在美苏争霸后期,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苏联一极的坍塌而瓦解。
(6)相同点: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都是大国间军事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2、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之间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不同点:A、国联强调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和权威性;B、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C、作用不同。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无所建树,而且在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集团的侵略,而联合国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凡—华体系”的调整“凡—华体系”的建立,是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1923年-1929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复苏,政局相对稳定,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对凡尔塞和约所规定的德国赔款问题进行了调整,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洛加诺公约使德国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不久,德国参加了国际联盟,并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的重要一步。
【知识巩固】一、选择题1、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2、巴黎和会上,在对德政策方面存在利益冲突的主要是A、美——英法B、英、法、美——中国C、美英——日本D、英国——法国3、〈〈凡尔赛和约〉〉规定A、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30年B、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5万人C、德国不得拥有潜水艇和空军D、赔款总额为200亿金马克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的新成立的国家是A、捷克斯洛伐克B、罗马尼亚C、波兰D、保加利亚5、凡尔赛体系的基础是A、战胜国对战败国德国等的压制和勒索B、列强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妥协C、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D、惩办战犯和战后民主化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版图,变化最大的是A、德国的疆界B、奥匈帝国地区C、爱琴海沿岸D、波罗的海三国独立7、国联成立后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A、英法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B、美国无意操纵国联C、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D、美国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8、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A、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欧洲的霸权C、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D、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利9、〈〈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凡尔赛和约〉〉埋下了复仇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10、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美矛盾的根源是A、法国与美国联合反击英国B、在处置战败国问题上英国有自己的主张C、英国在欧洲大陆推行的“均势”政策与法美外交政策矛盾D、英国极力维护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地位11、下列关于英、美、日、法意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有A、它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B、它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C、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是美国外交的一个胜利D、从此,海军军备竞争问题获得解放,矛盾不再激化12、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要求的意图是A、削弱日本在华势力B、维护中国主权C、受五四运动的压力D、扶植亲美英的势力13、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中国问题B、重新瓜分中国C、平息中国反帝斗争D、牵制日本14、、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
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将会对战胜国进行报复。
”这段材料说明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上不公平的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胜国和战败国矛盾的激化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①少数帝国主义强国操纵并充满了矛盾和斗争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③帝国主义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重新瓜分了世界④确定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⑤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二、材料题16、材料一(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
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
德国论据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
莱茵河之动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德国之海军军力不得超过……战斗机6艘,轻型巡洋舰12艘,鱼雷舰12艘……其中不应包含任何潜水艇……在德国建造及获得之任何潜水艇虽为为商务之用,亦应禁止______〈〈凡尔赛和约〉〉材料二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
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团组成。
(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德国国防法》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
……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
……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材料三(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请回答:(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些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答案:1、B 2、D 3、C 4、A 5、A 6、B 7、D 8、D 9、A 10、D11、D 12、A 13、B 14、D 15、D(1)主要不同: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
(2)英国允许德国发展海军并拥有潜水艇;与德国一道破坏了〈〈凡尔赛和约〉〉。
(3)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采取了容忍态度;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问答:分析巴黎和会的内容,探究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和冲突,其成因有哪些?矛盾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矛盾:凡尔赛体系中包含着四对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矛盾。
原因:(1)和约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惩罚,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