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鉴析
一、摘要
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后,一些新的绘画流派相继产生,其中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就是印象派。
印象派的名称即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
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
印象派解放了色,莫奈是一个善于运用色的大师,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善于运用光的大师。
二、作者简介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莫奈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莫奈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到容金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
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
主要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花园
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干草垛》和组画《睡莲》等。
三、画作背景
1874年4月15日在巴黎市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批青年艺术家中就有克洛德。
莫奈。
这个画展没有引起很大影响,参观的人很少,并且遭到了人们的批评和嘲讽。
因为这幅画无论从题材,构图,色彩,各方面都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简直是一团糟。
就像是孩子幼稚的涂鸦,信手几笔,毫不负责任。
有个记者借用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都是“印象派”。
在这里“印象”可是个贬义词,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这幅画的轻视与嘲笑。
他们在批评这幅画的草率,肤浅,粗糙。
可以说一无是处。
也许是这幅画已经超越了当时整个时代的鉴赏力。
然而,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再看这幅画,我们惊呼这幅画,觉得他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这幅画描绘的是画家的家乡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
清晨的海港,海面上薄雾弥漫,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给清凉的雾气和粼粼的海面渲染了淡淡的红色。
几艘小船正缓缓驶来,远处的货轮也开始工作了,整个海港在曙光中慢慢苏醒,阵阵暖意正随着那轮红日扑面而来,破晓前微凉的雾气也在渐渐散去。
这种清凉的感觉通过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把握及运用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他抓住了光与色彩瞬间的感染力,用寥寥数笔却使现实中的美景跃然纸上,表现得十分动人。
四、画作鉴析
拂晓时分,一轮红橙橙的太阳缓缓升起,挣扎着冲出平静的水面,奋力地划破浓浓的晨雾,露出自己的面目。
朝阳,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染红了水面,染红了画布,染红了我们的视觉。
三艘小船,早已扬帆,摇曳缓进,沿水而行,由远及近,慢慢行驶出重雾,渐渐淡入到前景,静悄悄的,好像不忍惊醒远方还在沉睡的港都,隐约约的,好像不敢干扰眼前正在凝视日出的观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就是三十二岁的莫奈给我们的日出印象。
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
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诗的意境。
观看日出给我们带来了人生感慨,而对艺术家是好的表现题材。
红日冉冉上升,阳光由柔而强,大地迎来光明,一个个连续的变化的瞬间组成了动态的画面,由他们构思自己的图画,让他们表现自己风格。
初次看到《日出•印象》这幅画时,是在美术课本上,我便被其深深的吸引住了。
它就仿佛是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一般,看上去如此的真实但又遥不可及,就如同出现在一片迷雾中的的海市蜃楼,离我如此之近,但我却怎么也抓不住它,它就如同徘徊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若即若离。
它的作者莫奈,也凭借这幅画,成为了“印象派”之父。
莫奈选择他观察日出的地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山峦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
他熟悉这里的海岸景色,他眷恋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敏感这里的气候变化,所以这幅风景画充满了生活气息,人文的踪影。
水光相应,烟波渺渺。
几叶扁舟画
龙点睛,给画带来了生气,船上的人若隐若现,给画赋予了灵魂。
在朦胧的晨雾中,天和水的界限模糊了;在鲜艳的朝阳下,实物和倒影的界限模糊了;在远方的混屯之中,右上方工厂的烟筒大船上的吊车也是模糊的。
点击这幅画的局部而把它的细节放大,就会发现莫奈用笔相当粗犷,刚劲有力,层层叠叠,厚薄不同,长短不一,基本是深浅不同的蓝色和桔红色两种。
笔触分明,都是单一的纯色,一笔一笔的堆砌清晰可见,轻快分明。
近看,粗糙而杂乱,而远看,画面上的小笔触和分割的色彩却在视网膜上混合了,成为了灰色的调子,成为了和谐的颜色,而且更加丰富,更加鲜艳,再现了阳光下色彩的立体感,跳动感和闪烁感!
五、总结
印象派,是对传统手法的反叛,小笔触,色彩分割的画法,近乱而远和,近粗而远匀,这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
此后,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风起云涌,争奇斗艳,画家越来越注重于绘画的形式,而忽略甚至脱离它的情节内容。
一直到了现代的抽象派,绘画成了纯粹的色彩组合,而其内容已经无从可知了。
这一切都起源于莫奈,他不愧为印象派之父,首先把自然的真实性降低于色彩表现形式之下,把理想化的主题排斥在绘画目的之外,他为着运用色彩去作画。
历史上没有一个画家,像莫奈那样自觉地运用这样的原理,针对
同一主题,专门描绘不同季节,不同光线和不同天气状态下的色彩变化,这类作品被称之“连作”。
他会在同一地点支上几幅画架,每天在依次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画架上作画,周而复始,来捕捉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