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气相色谱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GC)【PPT】课件
气相色谱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GC)【PPT】课件
中强极性 极性化合物,如 醇、羧酸酯等
2 气固色谱固定相
分离对象
永久性气体 惰性气体 低沸点有机化合物
固体吸附剂
硅胶-强极性 氧化铝-弱极性 活性炭-非极性 分子筛-强极性 高分子多孔微球(GDX)
高分子多孔微球
分离测定有机物中的痕量水
(四) 检测系统
1 热导池检测器 (TCD)
A R1 R2 B 参比 测量
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静电力-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b. 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c.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d. 氢键力-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如F、
O、N等) 之间的作用力
固定液的相对极性P
Px
100 100 (q1 (q1
qx) q2 )
q lg
1 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 k=1
塔板号
载气塔板体积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0 1 2 3 4 柱出口
1 0.5 0.25 0.125 0.063 0.032 0.016 0.008 0.004 0.002 0.001 0 0 0 0 0 0
3) 在保证快速分离的前提条件下,色谱柱 应足够长。
例1:有一根 l m长的柱子,分离组分1和2 得到如下色谱图。图中横坐标l为记录笔走 纸距离。若欲得到 R=1.2的分离度,有效塔 板数应为多少?色谱柱要加到多长?
解法1
1) R neff 1
4
neff需
要=16
•
R
2
•
1
2
R=1.2, tr2' 49 5 1.1
甲醇
3.14
乙醇
2.18
丙酮
热导系数 4.56 3.06 2.64 2.30 2.22 1.76
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载气种类; 热丝工作电流; 热丝与池体温度差。
适用范围
测量对象:通用 色谱柱:填充柱
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火焰离子化机理
C6H6 裂解6CH• 6CH • 3O2 6e 6CHO 6CHO 6H2O 6CO 6H3O
指标 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越高,所得
色谱峰越窄。
有效塔板数
neff
5.54
tr ' W1/ 2
2
16
tr
'
2
W
有效板高
Heff
L neff
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 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 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2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范弟姆特方程
Si O Si
+ HCl
二甲基 二氯硅
烷
2) 固定液-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
对固定液的要求
a. 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聚合、分 解等反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以免流失。
b. 化学稳定性好,不与样品或载气发生不可逆 的化学反应。
c. 粘度和凝固点低,以便在载体表面能均匀分 布。
d. 对样品中的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度。(填充 柱 1.15,毛细管柱 1.08)
1 分配系数
K cs cm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 固定相
影响K的因素 温度
组分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组分及固定相一定时,温度增加,K减小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2 分配比(容量因子)k
k ms mm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五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
R tr2 tr1
1 2
(W1
W2
)
对于难分离相邻两组分:
W1≈W2≈W
R tr 2 tr1 tr 2'tr1'
W
W
W tr 2'tr1' R
P185 (10-12)
若 以 组 分2反 映 柱 效 , 则 有neff
16 tr2' 2 W
neff
16R
2
t
r
(k: 2-7)
从1.01增加到1.1,增加约9%,R增
加到原来的9倍
结论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增加
是改善分离度最有效的方法
使试样中的不同组分分 离需要满足的条件
1) 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必须不同。这一条件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来实现。
2) 区域扩宽的速度应小于区域分离的速度, 即色谱柱的柱效要高。
K与k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 关的常数。
K与k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
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k可直接从色谱图上获得。
3 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
K cs ms /Vs k Vm
cm mm /Vm
Vs
4 分离因子与分配系数K及分配比k的关系
(二)色谱理论
d. 易形成氢键物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不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先出峰,易形成氢键 的组分后出峰。
e. 复杂难分离样品—多种固定液混合
常用毛细管色谱柱固定液
固定液
极性 适用范围
100%二甲基聚硅 氧烷
(50%三氟丙基)甲 基聚硅氧烷
聚乙二醇
非极性
脂肪烃化合物, 石化产品
中等极性 极性化合物,如 高级脂肪酸
浸润性。 c. 热稳定性好。 d.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固定相在制备
和填充过程中不易粉碎。
担体的表面处理
a. 酸洗-浓盐酸浸泡,除去碱性作用基团 b. 碱洗-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浸泡,除去酸
性作用基团
c. 硅烷化-除去担体表面的氢键作用力
OH OH Si O Si
+
CH3 Si CH3 Cl Cl
CH3 Si CH3 OO
4 死体积V0
V0 t0 Fc
5 保留体积Vr
Vr tr Fc
6 校正(调整)保留体积
7 相对保留值ri,s 8 分离因子α
>
(二)峰高与峰面积-定量
(三)区域宽度-柱效
峰底宽度W
半峰宽W1/2 标准偏差σ
W 4 W1/ 2 2.35
(四)色谱流出曲线上的信息
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所含的最少 组份数。
2788 L需 要 1 • 1239 2.25 (m)
解法2 1) 同解法1
2)
neff
16R2
2
1
neff 原来 neff需 要
R原 来 R需 要
2=L原 L需
来 要
R原
49 5
45
0.8
L需
要=1
•
1.2 0.8
2
=2.25
(m
)
§10-2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
一 气相色谱仪
GC工作过程
2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 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 分离效能的依据
5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 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三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 色谱峰为何变宽?
(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
色谱柱 柱内径 柱长度 总塔板数 样品容量
填充柱 毛细管柱
1-10 mm 0.05-0.5 mm
0.5-10 m 10-150 m
~103
~ 106
10-1000 g 0.1-50 g
1 气液色谱固定相
1) 担体(载体)
红色
{ 硅藻土 白色
{ { 担体(载体)
组成
固定液
非硅藻土
对载体的要求
a. 具有多孔性,即比表面积大。 b. 化学惰性,表面没有活性,有较好的
只有载气通过时 R1*R参比=R2*R测量
载气+组分 R1*R参比≠R2*R测量
利用载气与组分热导系数的差异进行测量
载气对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影响
某些气体与蒸气的热导系数/10-4J·(cm·s·℃)-1
气体 氢气 氦气 氮气 氧气 空气 氩气
热导系数 气体
22.4
甲烷
17.41
乙烷
3.14
丙烷
3.18
0 0 0 0 0 0.032 0.079 0.118 0.138 0.138 0.124 0.104 0.076 0.056 0.040 0.028 0.020
n
5.54
tr W1/
2
2
16 tr W
2
理
论 塔 板
HL
色谱柱长度
高
n
理论塔板数
度
柱效能
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 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
0. 0 0 0.125 0.25 0.313 0.313 0.274 0.22 0.166 0.094 0.070 0.049 0.033 0.022 0.014 0.008
0 0 0 0 0.063 0.157 0.235 0.274 0.274 0.247 0.207 0.151 0.110 0.08 0.057 0.040 0.027
{ 根据流动相的 液相色谱(LC)
物态可分为 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
{柱色谱
根据固定相的外形分
平板色谱
平板色谱
根据分离机理 可分为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二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一)保留值-定性
1 死时间t0
L 柱长 u
t0
流动相 平均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