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各门艺术可以按其反映现实的不同方式划分为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两大种类。
表现艺术以反映主观世界为主要对象。
再现艺术以反映客观世界为主要对象。
而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有时是互为观照、辨证统一的。
那么,书法艺术的种类该如何划分?我们认为:书法艺术是以情感表现为主,而不是以认识再现为主。
作为书法艺术物化形态的线条是“有诸于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晁说之《书法考》),是书法家主观世界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
正如汉代杨雄在《法言·问神篇》所指出的那样:“故言,心声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动情乎?”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也说过:“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阴惨阳舒,本乎天地之心。
”而德国的黑格尔及俄国的别林斯基也分别强调过艺术表现的“情致”作用。
所以,书法艺术应归入表现艺术的范畴。
这样是否就抹杀书法艺术的再现性了?不是的。
书法艺术里通过线条来诉诸人的视觉,因此笔墨线条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带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再现性,这也就是汉代蔡邕在《笔论》中所说的“为书之体,须入其形”,“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这就构成了书法美的双重特性,表现性中带有相对的再现性。
唐代张怀灌在《书议》中提出著名的“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说。
他认为书法艺术的文字线条以“依类象形”为本源,而后者超越了被模拟对象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
即经过了一番从“囊括”到“裁成”,加工、演绎、概括过程。
所以,不管是书法艺术的笔墨线条,还是结构章法,都不能再现客观世界某个对象,只是以主观的形式概括象征客观世界某个对象,是“意象”,而不是“具象”。
正如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表现》中所说:“一件艺术作品表现的是生活、感情和内在现实的想法。
它是一种发展了的隐喻,一种将言词难以表达的东西——意识自身的逻辑——明确表达出来的非推论的符号。
”在历代书论中,我们曾看到不少关于某个书法家的笔墨线条或结构章法像什么的议论。
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形容“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
不能否认,这些形象比喻的再现,能给人以生动的书法审美感受。
这也许就是书法美中再现性的一些作用吧。
但这种再现性在书法中毕竟是间接的、象征性的。
即仅仅是像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如果真是“列阵之排云”“高峰之坠石”那样就是绘画作品而不是书法作品了。
可见这种再现性在书法美中是受到质的规定;是比喻不是对照。
受到量的限制:只能“如”、“像”,不能“是”。
另外,再现性在书法美中也显示着一种不稳定性,如一横既可看作是“千里阵云”,又可看作“一叶横舟”,一点就更多了,可看作“坠石、怪石、杏仁、梅核、龙爪、鸡头、群鹊、羊角、菱米”等,而现实的客观事物是云就不是舟,是坠石就不是怪石,而书法美的这种再现性却是多元化的。
因此,书法美中的表现性越丰富、越生动,那么其再现性就越丰满、越多样。
可见书法美的双重性是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相得益彰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各门艺术按其反映现实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以反映客观世界为主要对象的表现艺术和以反映主观世界为主要对象的再现艺术。
B. 书法艺术以情感表现为主而不是以认识再现为主,因此作为书法线条是“有诸于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
C. 张怀瓘认为书法线条以“依类象形”为本源,而“依类象形”在模拟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
D.“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等形象比喻的再现,能给人以生动的书法审美感受,具有绘画作品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将艺术划分种类,是为后面提出“书法艺术是以情感表现为主,而不是以认识再现为主”的论点提供前提。
B.文章所引杨雄《法言·问神篇》中的话可以证明书法线条是书法家主观世界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
C.文章中苏珊·朗格《艺术问题·表现》中的话可以作为书法艺术的笔墨线条和结构章法“是‘意象’,而不是‘具象’”的一个论据。
D.文章提出论点后,先论证书法艺术的再现性,进而集中论述表现性,最后论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过庭《书谱》:“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等论述与黑格尔及别林斯基强调过艺术表现的“情致”作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 蔡邕《笔论》中“为书之体,须入其形”、“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的说法没有抹杀书法艺术的再现性。
C.再现性在书法美中显示着一种不稳定性,如一横既可看作是“千里阵云”,又可看作“一叶横舟”,这反映出再现性的局限性。
D. 书法美中的表现性越丰富、越生动,那么其再现性就越丰满、越多样,体现出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窗上的那轮明月王清铭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
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
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
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
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
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
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
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在他飘逸的心头吧。
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
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
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
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奖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形象地写出了城市的月光的暗淡昏黄,具有鲜明的情感意味。
C.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5.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5分)6.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过去几年,互联网上的内容付费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消费者教育。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42.3%的受访在线音频用户表示:未来有对平台内容付费的打算。
用户对于优质内容需求日渐提升,同时内容付费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
以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2017年爱奇艺的视频付费用户超过了1000万,今年前5个月已经突破了2000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互联网上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
基于此,有声书的有偿消费也成了可能。
这也使得各路人马伺机而动,有声书及内容付费成为过去一年行业热点。
同时,较为成熟的付费听书模式,也打通了传统出版社、音频生产机构、传统故事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等渠道,根据不同渠道特点实现版权采购、内容制作、发行等不同业务模式的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不仅会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内容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是有声阅读市场“声”态环境渐趋规范的表现,有利于推动有声阅读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有声阅读市场悄然兴起》)材料二:图1 2012-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图2 电信运营商阅读市场规模构成材料三梳理目前国内具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应用多达数百款,产品内容各有差异:“懒人听书”提供有声小说、戏曲、评书、儿歌、广播剧等有声读物和网络电台节目免费收听;“酷我听书”作为酷我音乐旗下产品,内容海量,包括有声小说、评书、戏曲、相声小品、笑话、儿童、人文科学等;“氧气听书”拥有国内最大的免费正版有声小说书库,汇聚有声小说、文史经典、经管励志、育儿宝典、评书相声、综艺搞笑等。
不难看出,这些听书平台在发展初期走的都是大综合的路子,与成熟的产业市场相比,仍待细分。
事实上,随着有声阅读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开始在细分市场中找存在感。
而打造优质内容、加强平台付费内容布局成为各音频平台实现差异化品牌、吸引用户、拓展盈利渠道的重要之举。
以“懒人听书”为例,目前已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海量文学资源的最大音频出口,拥有覆盖国内85%以上的原创文学内容的有声改编权,海量的平台资源,直接确立了平台在网络文学资源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