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美的历程有感

读美的历程有感

——感受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延续美的历程
读《美的历程》有感
一本书的好坏,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不吸引人。

而吸引就要靠书中的内涵体现出来。

正如“20世纪最后一个文化英雄”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吧。

初次接触。

当收到邮局寄来的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我惊讶发现书中的很多图片都是历史教科书中出现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激发我对本书的兴趣。

从此,开始了我的“美的历程”。

~~~
看了许久,终于看完这本浩浩荡荡的著作,
从盘古开天辟地始,美便贯穿整个历程。

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美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代的美学特征。

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徜徉于本书,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震撼”这厚重的字也不足以表现其中的分量。

通过历史中艺术的美的历程,让读者品味历史艺术美之瑰丽本质。

与单纯文字审美有本质的不同,作家李泽厚的美需要历史,美术,文学等全面的知识积累,震撼中国艺术的同时,无奈自己才疏学浅,也有点吃力的感觉,自认为,这本必读的美学理论,应更深层次的研读。

精读,感受心灵的震撼。

对于我,插图多的书,往往读得快,遇到了美的历程,发生了变化,畅游在琳琅满目的文字力量里面的同时,同时也感受图画中的深层次含义。

沉浸在其中。

从来不知道种种神秘图腾的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从来没想过自己在西安博物馆里看到的一片小小的秦砖汉瓦上也可以有如此多的情节。

也从来没有意识到,饕餮那种凶恶动物图腾对应的社会状况竟然是那样的战火纷争。

这种正如作者所说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相分离与适应造就出一批思想家,也造就出一批思想。

这是一本教我读懂文化心理的书,这是一本美学欣赏的启蒙读物。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正如作者所说,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开: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文章了解到这,不得不提提魏晋时期,一个作者着重强调的时期。

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阶段。

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都经历了巨大转变。

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诸多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一个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

这两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

正是这文艺史上的一个飞跃。

造就了的是“人的觉醒”!!!
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人的觉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和空间中弥漫开来,既有曹氏父子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又有阮籍的“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还有陶潜的“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

正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是对外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这种觉醒表现得如此深刻、透彻。

对生命和自我的追问如此深入,从文化因素上探究.这种觉醒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或许也起着更内在的决定作用。

同时,也就证明了,人的觉醒核心是人的生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触动心灵的觉醒。

相关主题